圖中的這位老漢叫祖石光,,今年74歲,,老人現(xiàn)在在山西平陸張村鎮(zhèn)制作陶器,聽老人講他從13歲就隨叔父從老家河南鞏義遷住平陸學習制陶手藝,,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做就是60年,。老人說今天早上剛剛裝窯,這一窯陶器要燒3天3夜不能斷火,,他也是3天3夜不能合眼,,他從不抽煙,但是每次燒窯都要靠著旱煙提精神,。 祖師傅再給陶窯添柴火,嘴上叼著一支旱煙,,老人說每隔15分鐘要添一次柴火,,他這里就他一個人,沒有人替換,,3天3夜就全靠這根旱煙了,。 祖師父坐在自己的土窯前卷旱煙,,兩只還沒有過滿月的小狗圍著祖師父,,這兩只小狗是祖師父從溝里撿的,他說不知道是村里那戶人家扔的,,好賴也是一條命,他就撿回家養(yǎng)著,,還能給他做個伴,。 祖師父說旱煙煙葉不用花錢買,,村子里有好多農(nóng)戶種的有煙葉,,人家地里收采完了他就下地理撿不要的,拿回家曬曬自己抽,,老人講他抽煙從來沒有往肚子里吸過一口,,鼻孔里就沒有出過煙,就是燒窯的時候叼在嘴上提精神,。 這幾孔土窯就是祖師父燒窯的地方,院子里的杏也快要熟了,,祖師父說每年杏熟的時候,,也到了他也要回家割麥的時候了。 每天的制陶總是重復著,,日復一日的老工序,,平時就全靠這臺小收音機排遣寂寞。現(xiàn)在祖師父最大的心愿是想收幾個徒弟,,他說自己老了干不動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閑這活又臟又累掙錢還不多都不愿意學,眼看著就要失傳了,,他現(xiàn)在一想起這事就睡不著覺,。 圖中做的這種小陶器在晉南地區(qū)叫發(fā)罐,,晉南地區(qū)有個民俗就是人去世了要在出殯時候在棺材前摔得,,這是晉南的一種流傳了幾百年的習俗,祖師父說這罐子我們這里的每個人都會用上一件,。 祖師父說他現(xiàn)在每年能出4窯陶器,主要還是以河南和山西民間喪葬要用的陶器制作為主,,河南用的叫發(fā)盆,,樣式和瓦盆差不多,一個他批發(fā)價5.5元,,山西用的叫發(fā)罐,,就是他手上拿的這種,一個批發(fā)價2元,,祖師父說他現(xiàn)在一年到頭能有個3-4萬收入,,他一個人干收入挺好。 這臺三輪車就是祖師父平時出山的代步工具,,是他用東西換來的,祖師父說這車能值200塊錢,。邊上堆放的木頭都是農(nóng)戶家的老果樹,,他一毛錢一斤買過來用于燒窯,老人說現(xiàn)在用土法燒制的不多了,,但是老工藝和老手法一定要有人堅持,。 性格開朗的祖師父,,74歲的老人家他說幾十年了他習慣了寂寞,,也習慣了他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只要有需求他就會一直干下去,,只要他還能干就會一直做下去,。 大山里,祖師父站在土梁上,,他說我老家就在山那邊,,我老伴和孩子都在老家。 |
|
來自: 昆侖冷月 > 《鄉(xiāng)情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