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岐法系傳承表 第二世廣濟存獎禪師 第三世南院慧顓禪師 第五世首山省念禪師 第六世汾陽善昭禪師
第八世楊歧方會禪師 第九世白云守端禪師 第十世東山法演禪師 第十二世虎丘紹隆禪師 第十三世應庵云華禪師 第十五世祖先密印禪師 第十六世無準師范禪師 第十八世高峰原妙禪師 第十九世中峰明本禪師 第二十一世萬峰時蔚禪師 第二十二世寶藏普持禪師 第二十四世海舟永慈禪師 第二十六世天奇本瑞禪師 第二十七世無聞明聰禪師 第二十九世幻有正傳禪師 第三十世密云圓悟禪師
破山禪師(1597~1666),,號海明,,俗姓蹇,名棟宇,,字懶愚,,是明末清初我國一位著名的佛門巨匠、詩人,、書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禪宗大師,是著名禪院雙桂堂的開山祖師,,世有“小釋迦”之稱,,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佛教傳承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破山禪師 破山禪師(1597年一1666年),,俗姓蹇,,順慶府大竹縣人。出身于豪門世家,,是明代蹇忠定公后裔,。十九歲時,有感于世事滄桑,,毅然厭棄塵凡出家,,為行腳僧,孤身出蜀,,到湖北的破頭山閉關修禪,,立誓要以七日為限,刻期取證,。在閉關到最后一天,,他發(fā)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竟于中午時候,,信步舉足,墜于萬丈懸?guī)r之下,,將左腳跌傷而豁然開悟,。他自此出山南行,遍參諸方,末后至金粟,,拜在密云圓悟禪師座下,,受到印可,并于崇禎二年付以法流,。次年秋天,,他又住持了原由曹洞宗主持的嘉禾東塔寺,實際上成為身祧臨濟,、曹洞兩宗的一代宗匠,。
后面待考...... (2)楊岐宗與中國佛教 據(jù)彭江流先生引清·楊文會撰《佛教宗派圖詳注》載,,禪宗五宗七家,,到宋后差不多只剩臨濟一宗,余皆式微,。臨濟至石霜楚圓分黃龍,、楊岐兩家,,黃龍一支數(shù)傳而絕,楊岐復臨濟舊稱,。也就是宋以后的臨濟宗也就是楊岐宗,。 萬有文庫《佛教概論》說:自宋以后,臨濟盛行,,面北叢林之禪宗多臨濟(楊岐)子孫也,。 黃士復《佛教概論》說:楊岐一派,歷宋,、明及清,,法流繁衍,遍于南北,。 清·吳門聶樂讀著《指月錄》收集南宗宋至清康熙間,,凡有高行、語錄,、傳記,、塔銘者710人,而楊岐一家獨占470,。 《五燈會元》,、《嘉泰普燈錄》載: 方會門下十三人,白云守端,、保寧仁勇為上足,。仁勇下有壽圣楚文,、上方日益,;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法演門下俊秀輩出,,有佛眼清遠,、太平慧懃、天目齊,、園悟克勤,、五祖表自、云頂才良等,。其中,,清遠、慧懃,、克勤三人時稱演門三佛或二勤一遠,。 清遠三傳至蒙庵元聰,日僧俊芿嘗就其受學,,返國後,,開日本楊岐禪之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此一法系,??饲诰幱斜處r錄,聞名於世,,法嗣七十五人中,,以大慧宗杲、虎丘紹隆最著,。宗杲盛倡看話禪,,與曹洞宗之默照禪并立,法嗣九十馀人,,以拙庵德光之門庭最榮,,其下出妙峰之善、北磵居簡二杰,。日僧能仁嘗受德光印可,,返國揭舉日本達磨宗之旗幟。居簡二傳至梅屋念常,,撰佛祖歷代通載,,另一弟子東陽德暉奉敕撰禪林清規(guī)。本派門徒於宋以後幾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其宗風以拈提先人古則,,拂拳棒喝,勘辨公案為悟入之機要,。 又據(jù)《佛教史》: 明末清初之高僧,,只圓悟、圓修,、性沖三派而已,。 圓悟、圓修系楊岐23世孫,。 性沖是楊岐21世孫,。 由于清室崇佛,動則修寺及開鑿石像為帝后祝壽,,故圓悟,、圓修兩支盛行京師。 據(jù)將維喬譯《楊岐世系表》,,楊岐宗歷代往日本傳法者達29人,,楊岐宗25代黃檗隆奇于日本創(chuàng)黃檗宗。 韓國佛教受楊岐法乳者亦不可勝計,。 所以說,,宋以后,,楊岐宗占我國甚至海外佛教禪宗的主導地位。 參考資料: 1,、《建中靖國續(xù)燈錄》卷七,;2、《聯(lián)燈會要》卷十三,;3,、《五燈會元》卷十九;4,、《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八,;5、《釋氏稽古略》卷四,;6,、《指月錄》卷二十五;7,、《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序,;8、阿部肇一《中國禪宗史》,;9,、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10,、《中華佛教百科全書》,;11、《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三卷第一冊,;12,、《禪林僧寶傳》卷二十八;13,、蔣維喬《中國佛教史》,;14、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 (3)關于濟公: 克勤禪師的法嗣有七十五人,其法流以徑山宗杲(大慧,,1089~1163),、虎丘紹隆(1078~1136)二派為最大,。徑山一派更分為靈隱,、北澗二派,虎丘一派也分為松源,、破庵二派,。雖然宗杲的法嗣有九十四人,,紹隆的法嗣只有一人,但宗杲下數(shù)傳即息,,而紹隆的傳承則相傳不絕,。 楊岐和黃龍同時興起,后來黃龍的法脈斷絕,,楊岐也恢復了臨濟舊稱,,所以臨濟后期的歷史,也就是楊岐派的歷史,。 楊岐派禪法在宋元兩代傳入日本,,創(chuàng)行別派,在日本鐮倉時代禪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楊岐的法系,。 5.1,虎丘紹隆禪師 虎丘紹隆,,平江府(今江蘇蘇州)虎丘紹隆禪師,,圓悟克勤禪師之法嗣,和州含山(今安徽境內)人,。九歲謝親,,居佛慧院。逾六年,,得度受具,。又五年,荷包謁長蘆信禪師,,得其大略,。紹隆禪師示寂于紹興丙辰年(1136)。 5.2,,慧遠,,號佛海,[1] 楊岐方會門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寧仁勇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黃梅五祖寺,名振全國,,人稱五祖再世,。其門下俊秀輩出,如人稱“三佛”的佛眼清遠,、佛果(圓悟)克勤,、佛鑒(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齊,、云頂才良等,。 佛眼清遠三傳至蒙庵元聰,有日本僧人俊茄來其門下受學,,回國后,,開日本楊歧禪之首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揚岐法系,。 佛果克勤編有《碧巖錄》聞名于世,法嗣75人,。門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紹隆最為著名。 佛果克勤的門下,,有黃梅籍僧人應庵曇華禪師,,大振楊歧宗風于蘇浙,是臨濟正脈宗統(tǒng)第十七代宗師,。宋以后,,恢復臨濟宗之舊稱,幾乎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成為中國禪宗的代表,。 6.1
曇華(1103~1163),宋代臨濟宗僧,。蘄州(湖北蘄州)人,,一說為黃梅(湖北黃梅)。俗姓江,。號應庵,。十七歲于東禪寺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其后,遍參善知識,,參謁圜悟克勤,,并奉其命,,入彰教寺,師事虎丘紹隆,。未經(jīng)半載,,頓明大事,遂為紹隆法嗣,。此后歷住諸剎,,又于明州天童山大揚宗風。與大慧宗杲并稱臨濟宗之二甘露門,。隆興元年示寂,,世壽六十。嗣法弟子僅密庵咸杰一人,。有《應庵和尚語錄》二十卷傳世,。 濟公原名李修緣(1130一1209),,天臺永寧村人。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绔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后,,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凈,, 最后投 奔杭州靈隱寺,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