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中的水律蛇蛋
1,、蛇卵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蛇卵,大多采用陶缸,,即缸孵法,。缸的大小不拘,,主要根據(jù)蛇卵的具體數(shù)量而定。缸底先鋪一層厚約30~40厘米的新鮮無菌土當墊床,,并用磚壓實,,以免幼蛇出殼后往土里鉆。土的濕度不宜太干或太濕,,以用手捏成團,,撒之即散為度。排放蛇卵切忌豎立,,應將卵橫臥放于缸內的土層上,,因蛇卵殼質地堅硬、不宜破碎,,可將卵一直排臥至缸口10~15厘米左右的位置,。然后用結實的尼龍紗網罩住缸口。這樣不僅透氣,,有利于卵的孵化,,而且還能防止老鼠入缸強食蛇卵。為了讓卵四周的溫度和濕度較為均衡,,最好7~10天翻一次卵,,陰雨天可4~5天翻一次,即把缸底的卵翻到上面,,再把上面的卵翻到缸底,。同時檢查有無受精卵和死胎卵,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取出扔掉,。經過38~55天,,絕大多數(shù)仔蛇便在寂靜的夜間出殼了。
出售的優(yōu)質水律蛇蛋
2,、人工孵卵工作要點: 在人工孵卵過程中,,應掌握如下孵卵要點: ⑴ 掌握溫度。孵卵的溫度一般應掌握在20~30℃,。為測試方便,,可在缸沿上吊掛一支溫度計。若雨天缸內溫度偏低時,,可懸置一熱水袋于缸中,,切忌碰到蛇卵。 ⑵ 調節(jié)濕度,。孵卵的相對濕度宜掌握在50%~90%,,在缸內應置濕度表。因濕度一旦長時間偏高,,蛇卵宜感染霉菌,,直接影響周圍卵的孵化質量,,必須立即翻缸揀出變質卵,并懸掛熱水袋,,盡快促使缸內潮氣散發(fā),,有利于蛇卵順利孵出。 ⑶ 處理霉卵,。一旦發(fā)現(xiàn)卵殼上面有霉斑,,可用絨布輕輕拭去。在出現(xiàn)霉斑的地方用毛筆蘸少許灰黃霉素涂抹,,待完全晾干后放回原處,。切忌使用抗菌素軟膏涂抹,否則油脂會堵住卵殼上的氣孔,,只是胚胎窒息而死,,成為死胎。 ⑷ 防止天敵,。鼠類,、家犬、黃鼠狼,、螞蟻等動物均會入內殘食蛇卵,,故應在缸口加蓋或用紗網防護,以防蛇卵遭到侵害,。 ⑸ 選擇孵卵物,。為了調節(jié)和保持蛇卵在入孵期的適宜濕度,以利于提高蛇卵的孵化出殼率,,應選擇新鮮,、潔凈的青草或苔蘚植被蓋住蛇卵,一般2~4天左右更換一次,。有人習慣用濕稻草,、濕棉絮覆蓋蛇卵,但往往達不到理想要求,,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蛇卵霉敗變質,影響正常的孵化,。此種方法不宜采用,。但如果將毛巾或毛巾被(枕巾也可)充分浸水控干后,剪開數(shù)個利于透氣的小孔還是可以利用的,,并且保濕效果也很理想,。 ⑹ 適時驗卵。在孵卵過程中,,當未受精卵或死胎卵放置時間過久,,就會因變質而脹氣破裂,,從而污染其他的受精卵。為避免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可采取適時驗卵的措施,,以確保受精卵正常孵化。驗卵時,,可以用一內置燈泡的木匣,,在匣上開一略小于蛇卵的孔,將卵置于孔前照光,,即可驗出蛇卵是否受精,。若對個別蛇卵一時難以取舍,可另放一側,,待過段時間再重新檢驗,。
需要放人溫度、濕度表
3,、產后母蛇管理:
剛產完卵(仔)的雌蛇體重明顯減輕,,體質顯得相當虛弱,非常希望得到細心到位的照顧,。產后雌蛇的體背后段脊柱兩側皮膚會出現(xiàn)較大的皺褶,,這是產后蛇最顯著的特征。產完卵(仔)的雌蛇,,很少有護卵(仔)習性,,一般在此期間不進食,繼續(xù)消耗自身體內尚存的營養(yǎng),。但它產出后有大量飲水的習性,,應人為的及時給與滿足,讓其盡快得到補充,。如果發(fā)現(xiàn)有護幼卵行為的雌蛇,,最好將其慢慢轟走,將卵拿出場外搞人工孵化,,這樣可促使雌蛇不因護卵而耽擱進食,,體質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如初。由于產后蛇體質虛弱,,噴水降溫時不宜將水灑在蛇體上,,以免由感冒引發(fā)肺炎,增加治療上的難度,。 4,、不同種類蛇卵不能混在一起孵化:
不同種類的蛇,其蛇卵的孵化時間明顯不同。即使是同一種類的蛇,,由于生活環(huán)境或體質的差異,,其產卵的時間亦有先有后,孵化時間肯定不一樣已成事實,。人工孵化蛇卵,,大多將同一種類的蛇卵置于同一個孵化缸或器皿內,便于我們掌握孵化溫度和濕度,,有利于蛇卵盡量孵出,。但是,如果將不同孵化期的蛇卵混在一起孵化,,勢必使孵化技術和入孵條件均難以控制和達到,,是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化了。因此,,此法不宜采用,。
簡單的蛇蛋孵化法,缸孵化蛇蛋法
5,、人為改變蛇的雌雄性別:
在人工卵化蛇卵的過程中,,根據(jù)實踐發(fā)現(xiàn),蛇卵由于孵化溫度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幼蛇出殼后雌雄比例的不同,。因此,人工孵卵完全可以人為的改變幼蛇的性別,。若想增加雌蛇的比例,,只需將孵化溫度控制在20~24℃,相對濕度在90%左右,,孵出的全是雌蛇,。將孵化溫度調節(jié)在高于27℃,適度低于70%時,,則孵出的大部分是雄蛇,。如果將溫度控制在24~27℃,環(huán)境相對濕度控制在50~70%,,蛇卵經過45~50天左右就會孵出幼蛇,;在這種溫、濕度條件下孵出的幼蛇,,雌,、雄比例約各占一半。但是,,溫度若長時間高于27℃,濕度低于40%時,蛇卵多會干癟而廢,,根本孵不出幼蛇來,。 6、仔蛇出殼前后的特征:
蛇卵胚胎經過完整的孵化期在其卵殼內形成仔蛇,。仔蛇將要出殼時,,可見孵化處的沙土面上有潮濕狀并相繼出現(xiàn)泡沫(卵殼破裂,卵內液體外流所致),,仔蛇臨近出殼時以吻端的卵齒,,將卵殼劃破約1厘米長的破碎口,有的還可劃破多個破口,,并伴有泡沫樣的液體溢出,,沙土面上也見有泡沫液體。其后便見仔蛇漏出小蛇頭,,一有少許驚動便縮回殼內,,如此反會復多次,待慢慢適應后,,方才將頭繼續(xù)外伸,,呈連續(xù)擺動狀,隨即全身爬出殼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仔蛇約經過20~24小時才完全出殼。剛出殼的幼蛇體形與成蛇一樣可迅速爬行,,活動敏捷,,用手觸之當即沖擊撲咬。初出殼的幼蛇,,在其腹部下面有一長約5厘米左右的臍帶,,臍帶在爬行時會自動蹭掉,亦有在脫殼時掙斷臍帶,。臍帶脫落后,,臍孔自行封閉,臍孔位于肛門前29~32腹鱗處,。初出殼的仔蛇通常全身附著有粘液,,尤以體后段居多,常見其全身粘有沙?,F(xiàn)象,。約過10~20分鐘后黏液會自然干燥,沙粒隨之脫落,,仔蛇則顯得全身光滑,,但活動頻率明顯削弱,,少有撲咬行為,常呈蜷曲狀態(tài),,與成蛇沒什么兩樣,。另外,仔蛇出殼還有一明顯特征,,那就是仔蛇大多夜間出殼,,這與夜間相對安靜的緣故有關。 7,、孵卵場所可以飼養(yǎng)幼蛇:
若采取作為孵化場所的話,,可以清除雜物后作為幼蛇的繼續(xù)飼養(yǎng)場所。因大部分仔蛇出殼時正值秋季,,秋風乍起的季節(jié),,晝夜溫差已明顯拉大,有的地方,,特別是北方的寒冷地區(qū)顯然已不適合幼蛇的生長,。室內環(huán)境在此季節(jié)明顯好于露天場所。所以,,仔蛇出殼后可以將卵殼,、孵化土、孵化缸一起移出室外,,地面重新鋪上消好毒的新鮮土,,按照室內養(yǎng)蛇的方法可繼續(xù)飼養(yǎng)幼蛇,無需再開辟利用其他的房間,,以減少資金的重復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