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 6月18日(周一)晚上6:30順延 嘉德藝術(shù)中心拍賣廳 A廳
《石渠寶笈》著錄歷來是古代書畫市場的重中之重,備受藏家追捧,。今春,,“大觀——中國古代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專場將匯集四件《石渠寶笈》著錄珍品: 周文矩(傳)《太真上馬圖》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原定為五代周文矩所作,,后被溥儀攜去長春,解放后被鄧拓先生收藏,,視為重器,;
趙孟頫(傳)《<樂志論>書畫合璧卷》樂志論>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稱趙氏早年所作,,后趙氏晚年又為畫家郭畀再題于卷后,,乾隆極為珍視此卷,為其題引首“后先三絕”,,并數(shù)次長跋于前后隔水,; 錢維城《花卉冊》乃進呈皇帝之作,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寫桃花,、牡丹,、薔薇、梅花等四時花卉十二種,,富貴綺麗不乏文人情致,; 張照《臨董其昌書雜詩》卷,盈尺小卷上,,清宮藏印累累,,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
《石渠寶笈》以及《秘殿珠林》,,是清代乾隆,、嘉慶兩朝編纂的宮廷收藏的大型著錄文獻(xiàn)。在沒有復(fù)制圖像技術(shù)的古代,,最大可能地記載保存了所藏書畫的豐富信息,,使今人有機會了解清代宮廷庋藏書畫的規(guī)模和每件書畫作品的詳情。 《秘殿珠林》所著錄的書畫,,屬于宗教題材內(nèi)容,;《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書畫,是宗教題材內(nèi)容以外的歷代法書名畫,。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諭旨敕命張照等十人對內(nèi)府所藏萬余件書畫詳加鑒別,取漢代宮廷典藏之所“石渠閣”之名,,開始編纂《石渠寶笈》初編一書,,該書成于乾隆十年(1745),共收錄內(nèi)府所藏書畫2600余件,。乾隆五十六年(1791),,令王杰等十人,參照前編,,開始修纂《石渠寶笈續(xù)編》,,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成書。補入歷朝舊拓法帖叢刻,、關(guān)系典章制度和重大事件的圖畫,、洋畫和番畫三類,沒有分等,,收錄作品達(dá)4300余件,。嘉慶二十年(1815),嘉慶皇帝命英和,、黃鉞,、姚文田三人主事,分班檢閱內(nèi)府新增藏品,,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修纂成《石渠寶笈三編》,,體例沿襲《續(xù)編》,,收錄4200余件作品。 《石渠寶笈》初編,、續(xù)編,、三編的編定,跨越了七十余年,,投入能書善畫的飽學(xué)詞臣三十一人,,匯聚了歷代法書名畫中的絕大多數(shù),既體現(xiàn)了清代中期宮廷書畫的集大成,,也是參與編纂者治學(xué)能力的集中展現(xiàn),。
周文矩(傳)《太真上馬圖》卷,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原定為五代周文矩所作,,后被溥儀攜去長春,在《故宮已佚書畫目》中有記載,。解放后被鄧拓先生收藏,,視為重器,并有多篇考證文章發(fā)表,。按此圖人馬尚有唐人遺風(fēng),,如馬的肥臀短腿,楊貴妃的“去眉開額”等等,。我們以唐《簪花仕女圖》,、五代《韓熙載夜宴圖》與之比對,可見到其畫風(fēng)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但與歷史上關(guān)于周文矩“士女近類周昉而纖麗過之”,,“行筆瘦硬戰(zhàn)掣有煜書法”等記載,尚有一定距離,。故鑒定名家張蔥玉(珩) 等將它定為宋人畫 (見《藝苑掇英》第二十八期人楷文) 是頗有道理的,。卷后柯九思等幾個元人的題跋雖尚待考證,但并不影響畫卷本身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它是傳世同一題材中極古也是畫得極好的一卷,。 宋畫已經(jīng)難得,又經(jīng)過《石渠寶笈》著錄,,自應(yīng)受到世人的重視。此畫曾發(fā)表于一九五九年《中國畫》及一九八六年《藝術(shù)綴英》第二十八期,。
周文矩(傳) 太真上馬圖 手卷?設(shè)色絹本 鑒藏?。?/span>忠孝傳家、式古堂,、卞永譽印,、令之,、□廬、內(nèi)府圖書之印,、□□心賞,、之寶(半 印),、卞令之鑒定,、□□收藏金石文物、令之清玩,、楊遵私印,、賀復(fù)徵印、仲來,、金石文物,、喬氏簣成、中山父印,、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宣統(tǒng)御覽之寶,、宣統(tǒng)鑒賞、無逸齋精鑒璽(第18-23印參見《清代帝后璽印譜·嘉慶卷》36,、210,、12、88頁,;24-26印參見同書《宣統(tǒng)卷》13,、8、7頁) 著錄: 1.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九冊,,第1364-1365頁,,上海書店,1988年,。 2. 《賞溥杰書畫目》(載《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第8頁,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1934年,。 3.《故宮已佚書畫目校注》,陳仁濤校注,第3頁,,統(tǒng)營公司(香港),,1956年。 4.《歷代著錄畫目》,,福開森著,,第166頁,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版,。 5.《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徐邦達(dá)編,,第33頁,,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7年,。 6.鄧拓:《談?wù)勚芪木氐奶嫔像R圖》,,《鄧拓散文》,第26-32頁,,人民日報出版社,,1980年版。 7.《古書畫偽訛考辨》,,《徐邦達(dá)集》(十),,第219頁,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 出版: 1.《中國畫》1959年第八期,第10,、11,、20頁,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2.《藝苑掇英》第二十八期,,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編輯出版,1986年,。 3.《中國名畫鑒賞辭典》,,伍蠡甫主編,,第179-181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 4.《楊仁愷書畫鑒定集》,,第118-120頁,,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 5.《中國歷代畫目大典》(戰(zhàn)國至宋代卷),,第189-190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趙孟頫(傳)《<樂志論>書畫合璧卷》,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畫的是東漢仲長統(tǒng)《樂志論》文中描寫的古代士大夫悠閑富足的隱逸生活場景,,一個遠(yuǎn)離塵世的世外桃源。畫筆參李成勾斫,,以淡青綠設(shè)色,,繁茂豐滿而不逼塞,清麗精工而力避拘刻,,是引人入勝,,足以游自騁懷的佳作。后有趙氏晚年小行書樂志論全文,,書法圓潤,,與畫堪稱雙美。樂志論>
拖尾有元人鄧文原并文徵明,、張照的長篇題記,,曾入清內(nèi)府,前后隔水有乾隆四次長題,,又大書“后先三絕”四字引首,,可見是他經(jīng)常展玩的珍愛之物?!妒肥詹氐内w孟頫字畫甚多,,乾隆卻特別欣賞本圖及趙氏《水村圖》、《鵲華秋色圖》三卷,。他在本卷第四次跋語中如此說道:“內(nèi)府舊藏《鵲華秋色》及《水村圖》,,皆吳興杰作,此卷筆意特以精嚴(yán)擅長,,石渠趙畫得此鼎峙矣,!”內(nèi)心的喜悅是溢于言表的。 一九二二年,,宣統(tǒng)皇帝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將此卷偷運出宮,,偽滿政府時藏于沈陽“小白樓”,日軍戰(zhàn)敗,,溥儀出逃,,此卷與其他一分部石渠藏品被守軍搶出,楊仁愷先生《國寶沉浮錄》記載本卷被南京某私人購得。數(shù)十年后在海外發(fā)現(xiàn),,今重歸故土,,亦一大幸事也。
趙孟頫(傳) 《樂志論》書畫合璧卷 手卷?水墨紙本,、設(shè)色紙本 鑒藏寶璽 : 乾隆皇帝: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定鑒、寶笈重編,、重華宮鑒藏寶,、乾隆鑒賞、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壽、八徵耄念之寶,、個中自有玉壺冰,、落紙云煙、學(xué)鏡千古,、得象外意,、如水如鏡、從云,、用筆在心,、妙意寫清快、含味經(jīng)籍,、云霞思,、垂露、寓意于物,、卍有同春,、墨云、研露,、太上皇帝之寶,、半榻琴書、齊物,、追琢其章,、心清聞妙香、天地為師,、古希天子,、重華宮寶(參見《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第7、28,、116,、29、94,、106,、112、131,、86、33,、48,、26、40,、39,、87、48,、47,、35、43,、37,、196、265,、266,、34、175頁) 嘉慶皇帝:嘉慶御覽之寶,、慎修思永,、水月兩澂明(參見上書《嘉慶卷》15、57,、47頁) 道光皇帝:朝日輝(參見上書《道光卷》44頁) 宣統(tǒng)皇帝:宣統(tǒng)御覽之寶(參見上書《宣統(tǒng)卷》6頁) 鑒藏?。?/span>王氏家藏、空(半?。?、大司成章、慕(半印,,二次),、林屋珍玩(兩次)、林屋山人,、九逵,、頤(半?。⑼ⅲò胗,。?、淡蕩(半印),、何氏元朗,、玉堂中人、旌節(jié)名門,、印渚山人,、徐氏用理、墨池清興,、碧浪庵,、臣宗萬、衣園珍藏,、之?。ò胗。?、完□(半?。ⅠR□印,、受賀樂齋珍藏,、玩流珍賞、尋常百姓,、關(guān)玩流印,、曾在尋常百姓家(7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蔡羽》2印,1400頁,;19印參見上書《勵宗萬》25印,,1516頁) 說明: (一)乾隆皇帝《題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三首》著錄于《御制詩文集》四集卷三十七。 (二)據(jù)《溥儀賞溥杰宮中古籍及書畫目錄》可知,,此作由溥儀于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二月十二日賞溥杰,,編號為一八百十七號。 (三)后紙張照的跋文模仿韓愈《畫記》所作,,乾隆皇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題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三首》之下,即注以“后有張照記絕佳”,。 著錄: 1.《石渠寶笈續(xù)編·重華宮》《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五冊,,第1563-1566頁,上海書店,,1988年版,。 2.《賞溥杰書畫目》(載《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第25頁,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1934年,。 3.《故宮已佚書畫目校注》,陳仁濤校注,,第12頁,,統(tǒng)營公司(香港),1956年,。 4.《省齋讀畫記》,,朱省齋著,第104-108頁,,大公書局(香港),,1958年。 5.《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楊仁愷編著,第421-423頁,、550頁,,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1年版,。 6.《重訂清宮舊藏書畫錄》,,徐邦達(dá)編,第63頁,,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7年版。 7.《歷代著錄法書目》,,朱家溍主編,,第四九五頁,附錄·書畫合璧,,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 8.《乾隆與松雪書畫—清帝藝文觀小識》,,李維琨,,《中國宮廷繪畫研究》,第553-554頁,,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
張照《臨董其昌行書卷》,,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張照,,江蘇華亭人,字得天,,號天瓶居士,,十九歲中進士,在清康,、雍,、乾三朝歷任高官,博學(xué)多才,,能文能詩,,工書善畫,深通刑律,,復(fù)精禮樂,,頗得三朝皇帝的寵愛。張照擅書法,,初師同鄉(xiāng)董其昌,,繼上窺顏、米,、蘇,、黃。論者稱他“天骨開張,,氣魄渾厚,,雄跨當(dāng)代?!贝司砼R董其昌行書,,然力避董書的秀媚而參融顏、米二家厚樸的體勢,,別有一種拙茂重實之趣,,企圖自辟新徑的趨向躍然可見字里行間。此卷高不足三寸,,長逾三尺,,墨沉筆酣,一氣呵成,。保存甚佳,,至今精神不失,是張照臨董書中極精之作,,故可貴,。
張 照 臨董其昌書雜詩 手卷 水墨紙本 鑒藏印: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二次),、石渠定鑒,、寶笈重編、重華宮鑒藏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臣葆恂印、文石審定,、寶壺齋藏,、義州李氏珍藏、義州李大翀石孫嗣藏,、欣賞,、雙璚簃珍藏印(1-8印參見《清代帝后印譜·乾隆卷》28,、7,、116、28頁) 說明:是作經(jīng)義州李氏家族收藏,。 1.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寶卿,,號文石,晚號熙怡叟等,。直隸義州人,。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曾任國子監(jiān)生,,官江蘇候補道,。葆恂專心嗜學(xué),淹貫古今,,金石書畫精鑒獨精,,世推為北學(xué)第一。入都又獲見王懿榮,、盛昱,、張佩綸等人,盡窺所藏,。所居近琉璃廠,,每治事畢,流連游觀,,所獲益多,。 2.李大翀,,李放之子,李葆恂之孫,。李放,,字無放,又字小石,,號浪翁,。曾任清政府度支部員外郎,隱居不仕,??崾冉鹗瘯嫛@畲罅埾捕敷?,尤喜歡京戲,,和京劇名伶交往較多。 著錄:1.《石渠寶笈續(xù)編 · 重華宮》《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5冊,,第1775-1776頁,,上海書店,1988年版,。 2.《故宮已佚書畫目校注》,,陳仁濤校注,第60頁,,統(tǒng)營公司(香港),,1956年。
錢維城《花卉冊》,,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錢維城,清江蘇武進人,,字敏磐,,號幼庵。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擅畫,初從陳書學(xué)花卉,,后刻意畫山水,,得意于石谷、麓臺之間,,筆墨拙厚,,足與張宗蒼雁行。此冊作折枝花十二種,沒骨暈染,,精工刻意,,造形逼真,設(shè)色艷麗,,頗有燦爛富貴的廟堂氣象,。其筆法不類陳書而與鄒一桂相近,蓋一桂亦任職京師,,極得宸賞,,維城得其沾溉自在情理之中。本幅每頁有乾隆御題七絕一首,,其題寒梅云:幾枝斜入碧寥天,,洗盡鉛華凈且娟。那更無端閑布景,,月香水影自如然,。題芍藥云:淡雅風(fēng)情綽約姿,侍花王必爾為宜,。揚州聞?wù)f種稱賞,,惜未曾逢爛漫時。詠畫,,亦詠物,。更因維城之畫,憶及南巡至揚州未逢芍藥名品開放之盛期而遺憾不止,。頁頁題詠,,可見乾隆對錢氏畫冊欣賞之甚,亦可見其作詩作書之勤,。一個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如此愛好文化藝術(shù),,至為難得。
錢維城 花卉冊 冊頁(十二開)?設(shè)色紙本 鑒藏?。?/span>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鑒賞,、嘉慶御覽之寶(1印參見《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28頁;2-6印參見《嘉慶卷》210,、88,、12頁) 說明:乾隆御題《題錢維城花卉十二幀》著錄于《御制詩三集》卷九十七。 著錄:《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五冊,第2348-2349頁,,上海書店,,1988年版。
- The End -
中國嘉德2018 春季拍賣會
預(yù)展 Preview 6/15 - 6/17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嘉德藝術(shù)中心
拍賣 Auctions 6/18 - 6/22 嘉德藝術(shù)中心
二十世紀(jì)及當(dāng)代藝術(shù)
預(yù)展 Preview 6/10 - 6/17 嘉德藝術(shù)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