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下詔改燕京為中都,,并決定放棄金中都舊城另建新城。至元四年(1267),,開始新城的營建,,命太保劉秉忠為營建都城的總負(fù)責(zé)人。至元九年(1272),,應(yīng)劉秉忠的奏請,,忽必烈將中都改名為大都,一座氣勢恢宏的嶄新城市由此誕生,。 營建都城,,首先要確定城市的基準(zhǔn)點。劉秉忠先在全城的幾何中心位置建中心臺,,然后以此為基準(zhǔn)向四面拓勘城址,。中心臺是大都城的中心點,。《析津志》載:“中心臺,,在中心閣西十五步,,其臺方幅一畝,以墻繚繞,,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實都城東南西北四方之中也,。”中心閣在中心臺之東,,位于大都城的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就是元大都建成后,從麗正門向北經(jīng)欞星門(蕭墻南門),、崇天門(宮城南門),、厚載門(宮城北門)、厚載紅門(蕭墻北門),,又過萬寧橋至中心臺一線,。中心閣以南為皇城?;食撬闹芙t墻,,又稱蕭墻,其正門稱欞星門,,左右有千步廊,。蕭墻周長約為8.8公里,其內(nèi)總稱大內(nèi),?;食且詵|建宮城,宮城以北建御苑,;宮城之西有太液池,,池西建興圣、隆福二宮,?;食遣⒎且源髢?nèi)宮城軸線為基準(zhǔn)東西對稱,而是以太液池為中心,,四周布置三座宮殿——大內(nèi),、隆福宮和興圣宮。這種布局反映了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特點,。忽必烈進大都雕像(尋竹生 攝) 建造大都城時,,忽必烈曾問劉秉忠如何確定大內(nèi)方向,。劉秉忠回答:“應(yīng)以麗正門外第三座橋南的一棵樹,作為甄定大內(nèi)的定向標(biāo)識,?!焙霰亓覝?zhǔn)奏,封此樹為“獨樹將軍”,,賜以金牌,。后來,人們每逢節(jié)日,,就給這棵樹張燈結(jié)彩,,還以樹旁為市,賣些棗糕甜品,、酒肉茶湯等,,于是這里逐漸成為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經(jīng)年累月,,大樹年老枯萎,,人們又在旁邊植下一棵小樹,細(xì)心培護,。明人有詩云:“四面朱闌當(dāng)午門,,百年榆柳是將軍。昌期遭際風(fēng)云會,,草木猶封定國勛,。”大內(nèi)正門為崇天門,,北面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崇天門前有金水河,,河上有周橋,相傳為今故宮內(nèi)的斷虹橋,。正殿為大明殿,,是元代皇帝理政和居住的場所,面闊11間,,后有廊廡連接后殿,。大明殿之后為延春閣,為皇后居所,。此外,,還有玉德殿、內(nèi)藏庫,、鷹房,、羊圈等建筑,。劉秉忠建設(shè)的元大都遵循《周禮·考工記》的相關(guān)記載。大都城南面和東南為官署區(qū),,北面積水潭一帶為鬧市,,東面為太廟,西面為社稷壇,,加之城垣每面各開三門(北垣例外),,形成“九經(jīng)九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元大都因系擇址新建,,城市規(guī)劃不受舊制度約束,,所以居民區(qū)與金中都的新舊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為開放的街巷,。按照方位,,將大都街道分為49坊,。坊與坊皆以街道為界線,,雖有坊門,但無坊墻,,坊門只不過是標(biāo)志而已,。元大都的街道規(guī)劃整齊,“經(jīng)緯分明”,,相對的城門之間一般都有大道相通,。《馬可·波羅行紀(jì)》記載:“大體上,,所有街道全是筆直走向,,直達(dá)城根。一個人若登城站在城門上,,朝正前方遠(yuǎn)望,,便可看見對面城墻的城門。城內(nèi)公共街道兩側(cè),,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和貨攤……整個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塊棋盤?!?/span>元大都的道路為土路,,建城時在城市主干道的兩側(cè)設(shè)置了排水明溝,用條石筑砌,??脊虐l(fā)掘證實,大都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25米,,小街寬度為大街的一半,,火巷寬度大約為小街的一半。元大都于至元四年(1267)動工,,歷時20余年,,相繼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 建成后的元大都城,是一座南北略長的矩形城垣,?!对贰さ乩碇尽?/span>中記載“城方六十里”。后經(jīng)勘測,,元大都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與所記基本吻合,。城墻辟十一門,,南、東,、西三面各有三門,,北面有兩門,民間有傳說稱其為哪吒的“三頭六臂兩足”,。劉秉忠十分重視大都城的防御,,城防體系包括城墻、城門,、護城河,。城墻是夯土筑成,高10~12米,,基寬20~24米,,頂寬10~15米。筑城時采用宋代舊法,,即在墻內(nèi)先設(shè)永定木,,然后加橫向的纴(rèn)木,再加土夯筑,。根據(jù)劉秉忠的建議,,忽必烈批準(zhǔn)大都城門的命名都與《周易》卦象相應(yīng)。南垣正中為麗正門,取“日月麗乎天”之意,;東為文明門,,取“文明以健”“其德剛健而文明”之意;西為順承門,,取“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之意,。東垣正中為崇仁門,,取“東方屬春、屬仁”之意,;南為齊化門,,取“齊乎巽,巽東南也”之意,;北為光熙門,,取“艮(東北),止也……其道光明”之意,。西垣正中為和義門,,取“西方屬秋、屬義”之意,;南為平則門,,取“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之意,北為肅清門,,取“肅殺”之意,。北垣東為安貞門,取“乾上坎下……安貞吉”之意,;西為健德門,,取“乾者健也,剛陽之德吉”之意,。大都城規(guī)模宏大,,皇宮金碧輝煌,不僅是元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是當(dāng)時屈指可數(shù)的世界城市,,被外國人稱為“汗八里”,。元大都在北京城市的發(fā)展史上,繼往開來,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編輯:孔燕松
初審:王 璐 章亦民
核審:劉宗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