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乍暖還寒,早晚溫差也大,,時有陰晴時有雨,,極其容易受涼感冒,再加上花粉等過敏原偏多,,過敏性鼻炎也多發(fā),。過敏性鼻炎和感冒,都有打噴嚏,、流鼻涕的癥狀,,容易混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很多朋友認為感冒是小病,,喜歡自己調治,,但如果不能分清自己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性鼻炎的話,按照調理感冒的方式應對鼻炎,,不但不利于疾病恢復,甚至可能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留下更大的隱患。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的區(qū)別
對于感冒,如果癥狀不重,,使用非處方藥物等進行簡單的自我調治未嘗不可,但如果是過敏性鼻炎的可能,,就應該及早進行正規(guī)治療,。同時,過敏性鼻炎防重于治,,治療越早越好,,早期識別,,尤其是避免與感冒混淆,顯得尤為重要,。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yī)防治⑴中藥內服 ①肺氣虛寒: 鼻癢,、時有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鼻黏膜色淡,。既往怕風怕冷,易患感冒,,易出虛汗,,語聲低弱,舌淡,,苔薄白,,脈虛弱。 主方:溫肺止流丹(《辨證錄》)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防風,、訶子、荊芥,、桔梗,、細辛、甘草,。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膠囊,、袋泡茶、口服液),。 ②脾氣虛弱: 鼻癢、時有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黏膜色淡,。面色黃,,無血色,吃得少不消化,,腹脹便稀,,飲食不慎容易拉肚子,,肢體疲懶,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主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芪,、茯苓、白術,、半夏,、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甘草,。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顆粒,、口服液)。 ③腎陽虧虛: 鼻癢,、時有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黏膜蒼白,。既往面色蒼白肢體發(fā)冷發(fā)涼,腰膝酸軟,,神疲倦怠,,小便清長,男性或見遺精早泄,,舌質淡,,苔白,脈沉,。 主方: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 常用藥:附子、桂枝,、熟地黃,、山藥、茯苓、山萸肉,、牡丹皮,、澤瀉、烏梅,、五味子,。 中成藥:桂附地黃丸。 ④肺經伏熱: 鼻癢,、時有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腔干燥,,鼻黏膜偏紅,。平素口干煩熱,,咳嗽,,咽癢,,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數(shù),。 主方:辛夷清肺飲(《醫(yī)宗金鑒》)加減。 常用藥:辛夷,、黃芩,、桅子、桑白皮,、麥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升麻,、批把葉,。 中成藥:辛夷鼻炎丸。 ⑵針灸 ①體針:取迎香,、印堂,、風池、風府,、足三里等為主穴,,以上星、合谷,、口禾髎、肺俞、脾俞,、腎俞,、三陰交等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取1-2穴,。一般采用補法。 ②灸法:可選大椎,、肺俞,、印堂。脾氣虛弱質加脾俞,,腎陽虧虛質加腎俞,,亦可選擇三伏天進行灸治,每日1次,。 ③耳穴貼壓:可取神門,、內分泌、內鼻等穴,。 ⑶穴位貼敷 將甘遂,、白芷、延胡索,、白芥子,、生姜汁等制成膏狀,做成每塊直徑1.5-2cm左右,。常用穴為大椎,、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每次治療時間2-4小時,,根據患者皮膚反應情況而定,。治療時間可選擇每年三伏天,初,、中,、末伏各貼敷1 -3次。適用于肺氣虛寒質,、脾氣虛弱質,、腎陽虧虛質。 ⑷自我調攝 ①避免接觸過敏原,,改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 ②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預防外感。 ③情志調攝,,保持心情舒暢,。 ④食飲有節(jié),避免生冷,、海鮮等品,。 ⑤勞逸相適,避免熬夜,。 作者:遠志君 參考文獻: [1]陳旭青. 變應性鼻炎治未病的標準化制訂研究.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