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區(qū)(漢族地區(qū)南部)屬九州(漢族地區(qū))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qū)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mào)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南越國從公元前204年趙佗稱王到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共享國93年,。如果從公元前207年趙佗封閉梅關(guān)割據(jù)嶺南計算,,則是96年。廣東的開發(fā),,南越國功莫大焉,。
長沙國(46年),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前156年無嗣改封劉氏,,共存在46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轄境,,將秦長沙郡治所“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 漢朝開國功臣吳芮被封為第一任長沙王,。最初將長沙王的封地(長沙、豫章)稱為長沙國,,長沙國下轄若干個縣,。最初也由長沙國藩王長沙王治國,擁有行政權(quán),、官吏任免權(quán),。削藩集權(quán)后,長沙王的封地逐漸縮小到長沙一郡,,與郡幾無差異,,長沙王“唯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而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下至縣令、長全部由朝廷任免,。
秦朝滅亡以后,,又經(jīng)過4年的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漢王劉邦最后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劉邦稱帝之后,,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代長沙郡建立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從此,,湖南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諸侯王國,長沙第一次成為王國都城,?!俺闲坻?zhèn)”發(fā)展為漢藩王都,長沙開始以“楚漢名城”顯揚于世,。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其王位世代相襲。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丞相以下還設(shè)有御史大夫,、尉及各縣的縣令(長)等官職,,均由諸侯王任免。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tǒng)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自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吳氏長沙國共傳5代,,歷時46年。
吳芮是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吳芮能被項羽、劉邦都封為異姓王,,甚至在楚漢戰(zhàn)爭,、劉邦剪出異姓王中生存下來,是在不容易,。一則吳芮能力有限,,不是“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那樣獨當一面的大將,;二則吳芮的封地偏遠在南方,甚至是警戒南越國的前線,,需要諸侯坐鎮(zhèn),。長沙國幸免于劉邦殺戮,吳芮比韓信,、彭越,、英布幸運。
山陽公國(89年),公元220年,,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被魏文帝曹丕廢除后,,被封為山陽公,建立山陽公國(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qū)東),,位于司州河內(nèi)郡,,國都濁鹿城。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為胡人所滅,。東漢最后一個皇帝即漢獻帝劉協(xié),,在亡國之后,被曹丕貶為山陽公,,食邑1萬戶,,位在各諸侯王之上,建都山陽郡下的濁鹿城(一名青陽城,,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東南二公里處),。這樣,東漢滅亡后,,東漢皇室遺民便從洛陽徙居濁鹿,。山陽公劉協(xié)貶封為公后14年即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禪陵(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北),,追謚漢孝獻皇帝,。
獻帝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數(shù)子,,見于記載的有7個:皇太子劉馮,封南陽王,,早逝,;皇子劉熙、劉懿,、劉邈,、劉敦,建安十七年(212年)分別被封為濟陰王,、山陽王,、濟北王、東海王,,東漢滅亡后又一同被貶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殺害,。劉協(xié)去世后,因太子劉馮早逝,,改由嫡長孫桂氏鄉(xiāng)侯劉康嗣襲為第二任山陽公,。劉康在位51年,,西晉代魏后仍舊襲爵為山陽公,直至晉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瑾襲爵為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劉秋襲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亂華時被胡人所殺,,山陽公國至此滅亡,。山陽公國從220年建立至309年被胡人滅亡,持續(xù)89年之久,。山陽公國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帶,部分則遷到日本,。
山陽公國是第一個前朝廢帝建立的諸侯國,,從220年曹魏建立到309年被胡人所滅,熬過了263年蜀國滅亡,,熬過了265年曹魏滅亡,,熬過了280年吳國滅亡。山陽公國滅亡后7年后,,西晉滅亡,。漢獻帝變成山陽公,失去了一個帝國卻延續(xù)了89年國運,,這是魏蜀吳都不可想象的,,更遑論西晉王朝。
陳留王國(214年),,公元266年冬十二月丙寅,,魏帝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邑萬戶,,即宮于鄴。己巳,,又授予陳留王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永嘉之亂時,,陳留王國隨晉王朝衣冠南渡,,公元326年冬十月,晉成帝司馬衍封魏武帝玄孫曹勵為陳留王,,以紹魏,。之后世代相傳,歷經(jīng)東晉,、劉宋,,直至南齊,479年陳留王國才被廢除,。
陳留王國是前朝廢帝建立的第二個諸侯國,,從265年西晉建立到479年被南齊廢除,陳留王國熬過了西晉與東晉,,熬過了劉宋王朝,,享國214年,不要說曹魏政權(quán)與西晉政權(quán),,即使是西漢王朝,、東漢王朝都不可想象。曹操子孫失去了帝國,,卻收獲了兩百多年的曹魏正朔,。
安樂公國(84年),是蜀漢滅亡后,,魏國封蜀國皇帝劉禪為安樂公而建立的,,后來遷往成漢,歷三世84年,,公元347年滅亡,。公元263年,魏國進軍蜀國都城成都,,蜀后主劉禪投降,,隨后被迫遷往洛陽,魏帝封其為安樂公,,建立了安樂公國,,食邑萬戶。安樂公國國都安樂縣,,在今北京順義區(qū)西北6里衙門村(舊名安樂莊),。
劉禪成為安樂公后,立劉恂為世子,。劉禪的長子劉睿,,本被封為蜀國太子,,蜀國滅亡后,,劉睿在鐘會之亂中于成都被殺,。劉禪次子劉瑤,本該被立為世子,,但劉禪更為喜愛第六子劉恂,,便立第六子劉恂為世子。曹魏滅亡,,西晉建立,,劉禪繼續(xù)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逝世,,謚曰“思公”,劉恂繼位為安樂公,。劉恂成為安樂公后,,驕橫殘暴,荒淫無度,。西晉永嘉之亂時,,劉恂被殺死,劉禪諸子孫幾乎也都被殺死了,,只有劉禪之弟劉永的孫子劉玄逃往了成漢投靠了李雄,。李雄封劉玄為安樂公,以奉劉禪之祀,。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軍攻入成都,滅成漢,,劉玄不知所終,,安樂公國滅亡。
安樂公國從263年司馬昭以皇帝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到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攻滅成漢安樂公國滅亡,,享國84年,劉備父子做皇帝不過區(qū)區(qū)42年,,劉禪子孫做安樂公卻長達84年,,這是從孫策被封為吳侯到東吳滅亡的年限。劉禪明知不敵迅速投降司馬昭,,如果按照一些人的意見抵抗到底,,結(jié)果能如何?孫權(quán)子孫投降司馬炎,,被封為歸命侯,,豈能與安樂公相比,?
前涼(75年),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nóng)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西晉滅亡后,,仍然據(jù)守涼州,,使用司馬鄴(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jù)政權(quán),。 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前涼遂徹底成為獨立政權(quán),。 345年,,張駿稱涼王,都姑臧,,以所在地涼州為國號“涼”,,史稱“前涼”,以別于其他以“涼”為國號的政權(quán),。
張氏雖接受東晉封號,,但與建康相隔萬里,實際上是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前涼先后打退了劉曜,、石虎的進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龜茲,,西城諸國先后歸附,然后擊敗了伊吾戊己校尉趙貞,,在其地設(shè)立高昌郡,,控制了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張駿,、張重華父子統(tǒng)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nèi)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統(tǒng)治范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zhí)戾a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進攻,,張?zhí)戾a投降,前涼滅亡,。
前涼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割據(jù)政權(quán),,先后打退了劉曜、石虎的進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龜茲,西城諸國先后歸附,,然后擊敗了伊吾戊己校尉趙貞,,在其地設(shè)立高昌郡,控制了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實在不容易,。前涼亡于前秦,畢竟勢力不如中原王朝,。漢人在西域建立前涼政權(quán),,享國超過曹魏、西晉與蜀漢,,非常人也,。
北涼(63年)是十六國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lǐng)沮渠蒙遜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yè),,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yè)稱涼州牧,并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401年蒙遜誣男成謀反,,段業(yè)斬男成,蒙遜以此為借口攻滅段業(yè),,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為北涼立國之時。
北涼都城先為張掖,,蒙遜自稱張掖公,。412年遷都武威,稱河西王,,涼州牧,。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21年滅西涼,。433年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之后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國,,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繼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北涼從397年沮渠男成擁立段業(yè)稱涼州牧,,并改元神璽為立國,,到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享國42年,。如果到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則西涼享國63年,。涼州各國不是被前秦滅亡就是被北魏滅亡,前秦與北魏都統(tǒng)一北方,,都分崩離析,,為后人做了嫁衣裳。
西涼(21年),,河西走廊一帶曾先后產(chǎn)生過五個涼政權(quán),,史家為區(qū)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于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quán)稱為西涼,,歷三主,。西涼,,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自西漢建武威郡以來名字換了多次,,匈奴族統(tǒng)治河西走廊時稱姑臧,,西漢占領(lǐng)后建武威郡,東漢稱西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大時把大半甘肅都占了,還擴延周圍幾省,,史稱涼州,。
李廣后裔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涼王朝,,在敦煌稱“涼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zhàn)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zhàn)敗,乞降不成后自殺,。西涼因此亡于北涼,。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753年)追尊為興圣皇帝,。因其統(tǒng)治地區(qū)古為涼州,,故國號為“涼”,又位于涼州西部,,故名“西涼”,。
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后羿李暠在敦煌建立西涼王朝,雖然在421年亡于匈奴支系盧水胡族建立的北涼,,卻延續(xù)了21年,。李廣是秦朝大將李信后裔,李暠是“飛將軍”李廣后裔,,李淵是西涼太祖李暠后裔,,李廣在唐朝被吹捧也是當然,。一些“學者”總喜歡談李虎、李淵,、李世民母族有鮮卑血統(tǒng)所以是鮮卑人云云,,這些歷史知識嚴重匱乏的“學者”卻不知道從“三代”以來都是父系世系?即使是鮮卑貴族,,在元宏,、宇文泰等人“漢化政策”后接受了中原文化。宗教國家按照信仰確定民族,,中國按照文化確定民族,,用血統(tǒng)確定民族的,是這些“學者”研究成果,?以色列干脆認定信仰猶太教的就是猶太人,,這些“學者”該如何解釋?
南漢(7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quán)之一,。位于現(xiàn)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xiàn)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zhàn)艦百余。劉謙死后,,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tǒng)一嶺南,,進位清海節(jié)度使,。907年,劉隱受后梁封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
劉隱死后,,其弟劉?襲封南海王,。劉?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yè),于后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龑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971年為宋朝所滅,,歷四帝,。
南漢從907年劉隱受后梁封為大彭郡王到971年為宋朝所滅,享國64年,。如果從901年軍中推劉隱為留后算起,,則是70年。南漢是南越以來有一個割據(jù)嶺南的王朝,,當然不可避免被中原王朝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