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中風后遺癥的治療,,在臨床上非常多見。本文作者應用的“既濟”方法,,是通過同時在陰經(jīng)和陽經(jīng)上選穴來治療此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編輯/居業(yè)) “既濟”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探討 作者/李慧娟,、齊寧 “既濟”是借用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克的關系來比喻心火與腎水的相互關系,。心火下行以溫養(yǎng)腎水,腎水上行以滅心火,,心腎相交,,陰陽和諧,身體健康,,就稱作“水火既濟”,。就是指兩個相對的事物相交,相交就有既濟,,不相交就沒有既濟,。 《內經(jīng)》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span>“既濟”是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理論基礎根據(jù)。采用了中醫(y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同時也就代表人體臟腑體系中存在著的生理作用術語“既濟”,。 患有腦中風疾病的患者,經(jīng)過卒中階段的救護及治療遺留下的病癥,,均以腦中風后遺癥治療,。輕型癥狀的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治療可以漸好。較重的難治的癥狀如肢體功能活動障礙形成的偏癱,、半身不遂,、麻木,甚至肘關節(jié)拘攣,,動作不能,,足踝部的內外翻,行走受限等,。 其皆因體內有關臟腑氣機失調,,氣血不暢,氣虛血虧所造成,。明張景岳提示“本病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币蚯橹舅鶄鸬娜梭w氣機逆亂,,氣血不暢而發(fā),如肝火偏旺,,肝陽上亢,?!秲冉?jīng)》:“陽氣者大怒則形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與氣并行于上為大厥”,。以上病因引起體內氣機逆亂,,氣血失運同樣也影響到經(jīng)絡系統(tǒng)功能。 《靈樞》:“夫十二經(jīng)脈者內屬臟腑,,外連絡于肢節(jié)”,。經(jīng)絡是溝通人體表里、上下,,聯(lián)絡臟腑與肢體關節(jié),。對于腦中風后遺癥治療是離不開經(jīng)絡的。經(jīng)絡氣血不足,,脈絡淤阻,,肢體出現(xiàn)陰陽不能相維系,即不能“既濟”,。 所以,,同時采用陰經(jīng)和陽經(jīng)同時選穴針刺治療,使陰陽相交,,互依互存(既濟),,達到氣血充足,脈絡通暢,,遂肢體的功能障礙逐漸好轉,。 1.臨床資料 本組30例,均為門診病人,,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為40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為55歲;病程短1月,,最長2年,。 2.治療方法
上肢取穴:取手臂腋下外側肌腱附著處二三阿是穴(筋脈之處),,少海,,支正; 下肢取穴:血海,,陰陵泉,,三陰交,太溪,足跟內側赤白肉際處的中點筋脈之處,;
上肢取穴:肩髃,肩髎,,曲池,,外關,合谷,,中渚,,食指末節(jié)阿是穴 下肢取穴:腎俞,環(huán)跳,,風市,,梁丘,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太沖,,俠溪,,丘墟 3.典型病例
林某,男,,59歲,,工人。主訴:左側肢體活動不利1年,。 1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發(fā)眩暈左側身體不適,,行動無力,送往醫(yī)院急診查CT:右側丘腦梗塞及軟化灶,,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查:左上肢下垂至身體右側,腰部向前彎曲,,下肢走路尚可,,但左足內翻帶動下肢走路不正。 治療:以“既濟”療法治療4個月后左上肢能舉90°,,足內翻有所緩解,;后經(jīng)1個月的治療左上肢能上舉180°,左足內翻基本消失,,走路不偏,,腰也挺直。
田某,,女,,64歲,。主訴:左側肢體活動不利1年。 1年前無誘因突發(fā)左側肢體活動不利,,遂到醫(yī)院就診,,診斷為腦梗死,經(jīng)治療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坐輪椅來就診,。查:左上肢活動不利,手腕關節(jié)不能配合手指屈伸,,左下肢行走無力,,足內翻較著,。 治療:以“既濟”療法治療半月,,自己能從輪椅上站起,拄拐從走廊外走到診室內,,左手腕關節(jié)能伸直,。 4.療效觀察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肢體活動自如,;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基本活動動作自主完成;好轉:臨床癥狀部分消失,,遺留部分肢體活動不利,;無效:臨床癥狀未見緩解。
30例中痊愈15例,,占50%,;顯效13例,占43%,;好轉2例,,占7%;無效0例,,占0%,。 5.體會 (1)以“既濟”治療方法,對于腦中風后遺癥的治療,,能提高治療率,。 首先使上肢手臂抬高,肘關節(jié)不會有拘攣現(xiàn)象,,即使出現(xiàn)拘攣現(xiàn)象仍用此法,,癥狀就會緩解。下肢行走困難逐漸恢復,,尤其是對足內翻癥狀必用下肢陰經(jīng)穴位來改善,。 另外結合人體的活動功能鍛煉,,有時采用針對性的鍛煉,增加病人肢體各部位的活動,,輔助體能恢復,。 (2)以“既濟”治療方法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時間問題是越早越好,才不會對病人產(chǎn)生不良反應,。 I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