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都喜歡比,兩個人在一起,,非得分出一個高下,。文人又相輕,彼此不服輸,,嘴上謙虛了,,可心里誰也看不起誰。這是文人通病,。不過文豪似乎不在此列,,因為文豪有足夠資本看不起任何人。 唐代是個詩人輩出的年代,。詩人聚一起,,非得分出個勝負來。這天,,王之渙,、高適和王昌齡三位詩人在一起小聚。他們?nèi)谝粋€酒樓里喝酒,。一邊喝酒一邊聽梨園伶人唱曲,。 酒勁上來,王昌齡提議說:我們?nèi)齻€都以詩名聞世,,但是未定甲乙,,要不今天就把這個名次給定了吧。 怎么定,? 就以伶人的曲來定,。在我們喝酒期間,誰的詩歌被唱得多,,誰就勝出,。 好啊,這是個好辦法,。
于是三人注意聽著,。不一會兒,一伶人唱王昌齡絕句一首,。又過了一會兒,,伶人再唱王昌齡絕句。這下可把老王樂的,,一杯酒下肚,,臉紅紅的,。接下來,伶人唱的是高適的一首絕句,。 而到此時,,王之渙還一首都沒有被唱中。這下可把這位王主簿逼急了,。他故作鎮(zhèn)定地說:“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 那酸酸的言外之意便是高適,、王昌齡二人的詩格調(diào)不高,,淪于低俗。 但巧的是,,王之渙這話剛說完,,伶人便連續(xù)唱了三首他的詩,其中一首的頭兩句是“黃河遠山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PS:你一定知道詩名并且能背出后兩句,,如果背不出,,那你的記性一定被你家老母狗吃掉了,,趕緊去找找。什么,,你家沒養(yǎng)母狗,?那一定是隔壁老王家公狗吃的。)
看來這下王之渙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這個出自《唐才子傳》的趣聞,,至少向我們透露出三點信息,一是三人的詩歌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連酒館里的伶人都在唱,而王之渙的詩比其他兩人的詩流傳更廣,。二是唐詩是可以譜曲唱的,,就好比我們今天的歌詞,只是今天的我們已經(jīng)無法聽到當初的歌聲,。三是唐代的伶人娼妓也并非僅只出賣色相和肉體,,一個有品位的娼妓伶人要能識文斷字,而卻要會音樂,,會詩歌,,這真是不容易啊。所以,,要趕緊讀一讀唐詩,,否則不小心穿越到唐朝,,沒錢吃飯當娼妓都沒人要,那才叫一個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