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2017-04-30 9頁 3.9分 用APP查看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1. 【而】 ⑴作連詞 ①表并列,譯為“并且、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 ) 注:并列關(guān)系連詞兩側(cè)的詞語可以調(diào)換,調(diào)換 后語意不發(fā)生變化,。 ②表承接,譯為“就、接著,、然后”,。 例: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表遞進(jìn),譯為“而且”。 例: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師說》) ④表轉(zhuǎn)折,譯為“卻,、但”,。 例: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⑤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使”,。 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⑥表因果,譯為“因而,、所以”。 例: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⑦表修飾,譯為“著、地,、的”,。 例:吾嘗 跂 而望矣(《勸學(xué)》) ⑧表示目的關(guān)系,譯為“來”。 例: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⑵作代詞 表第二人稱, 譯為 “你 (們) ,、 你 (們) 的” ,。 例:其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 ⑶與“而”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而已】放在句末,相當(dāng)于“罷了”。 例:聞道有先后, 術(shù)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 (《師 說》) 【而后】譯為“才,方才”,。 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而況】即“何況”,表反問的語氣。 例:臣雖下愚, 知其不可, 而況于明哲乎 (《諫 太宗十思疏》) 【既而】譯為“不久,一會兒”,。 例: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織》) 2. 【何】 ⑴作疑問代詞 ①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譯為“哪里,什么”,。 例: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作定語,譯為“什么”。 例: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岳陽樓記》) ⑵作疑問副詞 ①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譯為“為 什么,、怎么”,。 例: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②用在形容詞前,表程度深,譯為“多么”。 例: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⑶通“呵”, 譯為“喝問”,。 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⑷與“何”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 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 臾》)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 ? ” (《鴻門宴》) 樊噲?jiān)?“今日之事何如?” (《鴻門宴》 )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 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 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例: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例:無何,宰以卓異聞(《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例: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 (《孔雀東南飛》 ) 【何必】譯為“不必”,表反問語氣。 例:王何必曰得, 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 梁 惠王上》) 【何許】譯為“什么地方”,。 例:大鐵椎,不知何許人(《大鐵椎傳》) 【何其】譯為“多么,、怎么這樣”,表程度。 例: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 【乎】 ⑴作語氣助詞 ①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呢”。 例:幾寒乎?欲食乎?(《項(xiàng)脊軒志》) ②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例: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師說》 ) ③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 出于此乎?(《師說》) ④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譯為“啊,、呀”等,。 例: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⑵作介詞 相當(dāng)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例: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 (《師說》 ) ⑶作形容詞詞尾 譯為“??的樣子”“??地”,。 例: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赤壁賦》) 4. 【乃】 ⑴作副詞 ①表順承,譯為“就”,。 1 ? 例: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 如列傳》) ②表?xiàng)l件,譯為“才”。 例: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③強(qiáng)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譯為 “卻”“竟(然)”“反而”等,。 例: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不漢,。 (《桃花源記》 ) ④表示對事物范圍的限制,譯為“只”等。 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xiàng)羽本紀(jì)》) ⑤表判斷,用在判斷句中,譯為“是,、就是”。 例: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游褒禪山記》 ⑵作代詞 用作第二人稱,譯為“你,你的”,。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⑶與“乃”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例: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5. 【其】 ⑴作代詞 ①第三人稱代詞 , 作領(lǐng)屬性定語, 譯為“他 (們 ) 的”,。 例: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②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的小主語,譯為 “他”。 例: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③ 活 用 為 第 一 人 稱 或 第 二 人 稱 ,。 譯 為 “ 我 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例: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游 褒禪山記》) ④ 指 示 代 詞 , 表 示 遠(yuǎn) 指 。 譯 為 “ 那 ”“ 那 個(gè)”“那些”“那里”,。 例:及其出, 則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禪山記》 ) ⑤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⑵作副詞 ①表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還是”,。 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②表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 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 出于此乎?(《師說》) ③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 例: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 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⑶作連詞 ①表示選擇關(guān)系,譯為“是??還是??”,。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⑷助詞, 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例: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離騷》) 6. 【且】 ⑴作連詞 ①表遞進(jìn),譯為“而且”“況且”,。 例:且爾言過矣(《季氏將伐顓臾》) ②表讓步,譯為“尚且”“還”,。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③表并列,譯為“又”“和”。 例: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作副詞 ①將,將要,。 例: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②暫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⑶與“且”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 論,“況且”,“再說”,。 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兵車行》) 7. 【若】 ⑴作動詞 ①像,好像。 例:背若太山(《逍遙游》) ②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⑵作代詞 ①表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shí) 則譯為“你(們)的”。 例: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 (《鴻門宴》 ) ②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 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齊 桓晉文之事》) ⑶作連詞 ①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設(shè)”等,。 例: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fù)取 (《孔雀東南飛》 ) ②表揣測,譯為“好像”“似乎”,。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⑷與“若”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 頭,表示他轉(zhuǎn)。近似“要說那”“像那”之意,。 2 例: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 記》) 8. 【所】 ⑴作名詞, 譯為“處所,地方”,。 例:某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 ⑵作助詞 ①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名詞性“所字結(jié)構(gòu)”, 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 況”等,。 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②“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 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 例: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③“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 的格式,表示被動,。 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信陵君竊符救趙》 ) ④“所以” ◇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 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 例:親賢臣, 遠(yuǎn)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出 師表》) ⑶與“所”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所謂】所說的,。 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到處,所在之處,。 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 山記》) 9. 【為】 ⑴作動詞,讀 wéi ①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 為”等義,應(yīng)該根據(jù)具體語境判斷。 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②以為,認(rèn)為,。 例: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③判斷詞,是。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⑵作介詞,讀 w èi ①表被動,譯為“被”,。 例:身死人手,為天下笑(《過秦論》) ②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因?yàn)椤薄?例:慎勿為婦死, 貴賤輕何薄 (《孔雀東南飛》 ) ③介紹涉及的對象,譯為“給,替”,。 例: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鴻門宴》) ④對,向。 例:為之奈何?(《鴻門宴》) ⑶作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讀 wéi,。 例: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10. 【焉】 ⑴作兼詞,。 ①相當(dāng)于“于之” “于此” “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 ②相當(dāng)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 里”等,。 例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⑵作代詞 ①作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之”,。 例: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②作指示代詞,譯為“這里”“那里”,。 例: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禪山記》) ③作疑問代詞,譯為“哪里”“怎么”,。 例: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⑶作語氣詞 ①作句末語氣詞,相等于“了、啊,、呢”,。 例: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②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 例: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 ⑷作助詞 充當(dāng)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的樣 子”,。 例:盤盤焉, 囷囷 焉(《阿房宮賦》) 11. 【也】 ⑴句末語氣詞 ①表示判斷語氣,。 例: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 王納諫》) ②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例: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③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④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 ⑤表示祈使語氣。 例: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 之戰(zhàn)》) ⑵句中語氣詞,。 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以舒緩語氣。 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⑶與“也”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 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 3 例: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 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qiáng)語氣,多有感 嘆或反詰之意,。 例:豈獨(dú)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也歟】表疑問,相當(dāng)“么”,。 例: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 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12. 【以】 ⑴作介詞 ①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例: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廉頗藺相如列傳》 ) ②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表示時(shí)間、處所,譯為“在,、從”,。 例: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⑤表示原因,譯為“因?yàn)?、由于”?/div>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⑥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根據(jù)”。 例:余船以次俱進(jìn)(《赤壁之戰(zhàn)》) ⑵作連詞 ①表并列或遞進(jìn),譯為“又,、而且,、并且”等。 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表承接,。 ③表目的,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 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來”“用來”等,。 例: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 列傳》) ④表因果,譯為“因?yàn)椤薄?/div> 例: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⑤表修飾關(guān)系,。 例: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 ⑶作助詞, 表示時(shí)間、方位和范圍,。 例: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⑷作動詞 ①以為,認(rèn)為,。 例: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用,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⑸與“也”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以為】 ①認(rèn)為 , 把??當(dāng)作或看作,。 例: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②把??作為或制成,。 例:南取百越之地, 以為桂林象郡 (《過秦論》 ) 【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 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例:余是以記之(《石鐘山記》) 【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 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例:項(xiàng)王未有以應(yīng)(《鴻門宴》)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xué)》) 13. 【因】 ⑴作介詞 ①依照,根據(jù),。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②依靠,憑借,。 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 論》) ③趁著,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④通過,經(jīng)由,。 例: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 傳》) ⑤因?yàn)?由于,。 例: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 書》) ⑵作副詞, 于是,就。 例: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⑶作動詞, 沿襲,繼續(xù),。 例: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14. 【于】 ⑴作介詞 ①引進(jìn)動作的時(shí)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 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 “在??中”“向”“到”“自”“從”“跟” “同”“對”“對于”“給”“由于”等,。 例: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②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 “比”,有時(shí)可譯為“勝過”,。 例: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③放在動詞之后, 表被動, 有時(shí)動詞前還有 “見” “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 例: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 傳》) ⑵復(fù)音虛詞“于是” ①放在句子開頭,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 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 4 例: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 缻 (《廉頗藺相如 列傳》) ②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屬介賓短語作狀 語或補(bǔ)語,相當(dāng)于“在這”“從這”等,。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 15. 【與】 ⑴作介詞 ①和,跟,同。 例:沛公軍霸上, 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 (《鴻門宴》 ) ②給,替,。 例:陳涉少時(shí),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③比,和??比較,。 例: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⑵作連詞 ,和,跟,同。 例: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勾踐滅吳》) ⑶作動詞 ①給予,授予,。 例: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②結(jié)交,親附,。 例: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 ⑷通“歟”, 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例: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⑸與“與”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gè)??”,。 例: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16. 【則】 ⑴作連詞 ①表承接,譯為“就” “便” ,。 例: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 ②表?xiàng)l件、 假設(shè)關(guān)系, 譯為 “假使” “如果” “要 是??就” “那么” “就” “便” ,。 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 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③表并列,須兩個(gè)“則”字連用,。 例: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 ④表轉(zhuǎn)折。 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 ⑤表選擇,。常和“非” “不”呼應(yīng),譯為“就是” “不是??就是” ,。 例: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 ⑵作副詞 ①用在判斷句中,表判斷,譯為“是” “就是” ,。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 ②表對已然或發(fā)現(xiàn)的強(qiáng)調(diào),譯為“已經(jīng)” “原 來已經(jīng)” ,。 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殽 之戰(zhàn)》 ) ⑶作名詞 ①指分項(xiàng)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 例:《論語》六則 ②準(zhǔn)則,法則,。 例:以身作則 ⑷作動詞, 效法,。 例: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 17. 【者】 ⑴作助詞 ①指人,、物、事,、時(shí),、地等,譯為“??的”, “??的(人、東西,、事情)”,。 例: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觸龍說趙太后》) ②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gè)方面”“?? 樣?xùn)|西”“??件事情”。 例: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用作“若” “似” “如”的賓語,譯為“?? 的樣子”,。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 ④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主語后面,表提頓。 例:廉頗者, 趙之良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 ⑥用在時(shí)間副詞后面,補(bǔ)充音節(jié),。 例: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 ⑵語氣詞 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例: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鴻門宴》) 18. 【之】 ⑴作代詞 ①作第三人稱代詞。 例: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②指示代詞,表近止,。 例: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 伐顓臾》) ⑵作助詞 ①相當(dāng)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例: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③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④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 ⑤用在時(shí)間詞或動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無義。 5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xiàng)脊軒志》) ⑶動詞, “到??去”,。 例: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