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祿字書 自有文字以來,,字體經(jīng)歷了多次的演變。秦漢之際,隸書取代篆書,、隸變是一大改革,。隸書繼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了楷書,。隨著字體的演變,,產(chǎn)生了大量的異體字。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割據(jù),,南北阻隔,形成了“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謬錯,隸體失真”(見《魏書·江式傳》的狀況,,異體別字,,比比皆是。 在唐初使用的文字中,,同字異體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經(jīng)濟和政治日益強盛的唐朝,為促進文化教育的繁榮和交流,,自然需要文字的進一步統(tǒng)一,。 唐朝在官吏考選和學校教育方面,都把書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婆e考試科目有六項:秀才、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書,、明算,。參加明書科考試,先口試,,后筆試《說文》六帖,,《字林》四帖,懂得訓詁,,兼能雜體書法者為及第,。書寫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遒麗,。 如此教育與選吏制度,,就使社會上,,特別是士大夫階層對書寫的規(guī)范倍加重視。 正是適應(yīng)了上述種種社會需要,,在初唐和中唐,一些學者積極從事正字活動,,研究和確定楷書字的標準形體和使用規(guī)范,。顏元孫撰寫的正字書《干祿字書》也就順勢出現(xiàn)。《干祿字書》的取名,,也反映了這一點,。干,追求意,,祿,,俸祿意。 《干祿字書》是由顏元孫之侄顏真卿書寫并摩勒上石,,后來又有重刻,,影響比較大。 顏真卿書法楷書刻本《干祿字書》,,自署立于大歷九年(774年)正月,。刻本,。碑下截已短缺,,左右兩面,一高260厘米,,一高236厘米,,寬155厘米。兩面刻,,各五層33行,,行9字。篆書題額“顏氏干祿字書”六字,。明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顏真卿書此碑時已66歲?!陡傻撟謺返淖⒆钟眯】?,除小字本《麻姑仙壇記》外,為迄今所見顏書刻石字體最小者,。歐陽修有評:“魯公喜書大字,,惟干祿字書法最為小字,而其體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麻姑仙壇記》則道峻緊結(jié),,大為精悍,,把玩久之,筆畫巨細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魯公不能書也?!?/span> 本站微信推送的【每日一帖】就是9610網(wǎng)站每天新添或更新的資料 看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