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穆古鎮(zhèn)
Lamu Old Town
(點擊進入肯尼亞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入選時間:2001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vi)
地理位置:S02 17 04 E40 51 09
遺產編號:1055
簡介:
拉穆古鎮(zhèn)(Lamu)位于肯尼亞東南部濱海省印度洋邊的拉穆島上,拉穆島是屬于拉穆群島的眾多島嶼之一,。拉穆鎮(zhèn)是處于蒙巴薩東北面341公里,,是拉穆郡的首府,是拉穆島上最大的城鎮(zhèn),。古鎮(zhèn)歷史悠久,,始建于1370年,面積1.275平方公里,。
作為肯尼亞最古老的居住城鎮(zhèn),,拉穆有一個豐富而燦爛的歷史,這個鎮(zhèn)是從索馬里到莫桑比克這些斯瓦希里最原始的殖民地中之一,。拉穆古鎮(zhèn)有著近千年的歷史,。12世紀前后,日漸繁榮的東非海洋貿易吸引了中東商人的進駐,。有資料曾提及在1415年,,鄭和船隊的若干船只在肯尼亞拉穆島附近沉沒。據說,,有幸存者說在島內定居,,并和當地婦女結婚,考古學以及DNA測試證實了這個說法的真實性,。對早對這座小鎮(zhèn)的文字記錄是由阿拉伯旅行家Abu-al-Mahasini做出的,。他于1441年遇到了一位來自拉穆、去麥加朝拜的法官,。
小鎮(zhèn)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1506年開始的葡萄牙入侵,,以及1813年(Shela戰(zhàn)爭爆發(fā)之年)前后阿曼人的統(tǒng)治。葡萄牙人對印度洋沿岸貿易的成功控制,,促使他們入侵拉穆,。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葡萄牙壟斷了東非沿岸的航運,,并對當地原本已有的商業(yè)渠道征收出口稅,。在16世紀80年代,拉穆人在土耳其突襲者的促使下,,領導了一場針對葡萄牙人的叛亂,。在1652年,阿曼協助拉穆脫離葡萄牙的管制,。成為阿曼的保護國之后,,拉穆開始步入其黃金時代。在此期間,,拉穆成為一個政治,、藝術、詩歌,、手工藝品和貿易中心,。
拉穆的經濟曾建立在奴隸貿易的基礎之上,直至1907年奴隸貿易制度的廢止,。其他傳統(tǒng)出口商品包括象牙,、紅樹、龜板和犀牛角,,通過印度洋運往中東和印度,。除了廢除奴隸制之外,1901年烏干達鐵路修建(該鐵路的起點是蒙巴薩港,,與拉穆在經濟上有競爭關系)也嚴重阻礙了拉穆的經濟發(fā)展?,F今,旅游業(yè)已逐步取代貿易,,成為當地經濟的推動力,。
拉穆古鎮(zhèn)是目前全世界斯瓦西里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到底何謂斯瓦西里文化,?學界對這個問題并沒有統(tǒng)一說法,。大部分學者認同斯瓦西里民族是生活在東非沿海城鎮(zhèn)、以班圖語為基本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最大的特點是深受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多種異域文化的浸染,,可以說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雜交”的產物。作為阿拉伯人最早建立的東非貿易港之一,,拉穆是斯瓦西里文化的源頭,?!八雇呶骼铩币辉~在阿拉伯語里正是“海岸”的意思。今天,,斯瓦西里的文化版圖從索馬里南部往南一直延伸至莫桑比克北部,,覆蓋了肯尼亞、坦桑尼亞的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狹長地帶,,以及印度洋上的科摩羅,、桑給巴爾等島嶼。
該鎮(zhèn)擁有許多優(yōu)秀的斯瓦希里建筑,,老城區(qū)作為“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東非斯瓦希里定居點”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走在拉穆街頭,,歷史的沉淀隨處可見,,猶如一座開放的博物館。小鎮(zhèn)只有一條沿海主街道,,其余全是狹窄幽深,、如迷宮般縱橫交錯的巷道,很多地方只能容一個人側身通過,,巷道兩邊是高高聳立的古老珊瑚石墻,,只露一線天。拉穆鎮(zhèn)的著名建筑包括:
- 拉穆堡:貝特國的蘇丹 Fumo Madi ibn Abi
Bakr,,開始建立這座海邊堡壘,,以保護他遭到冷遇的政府的成員。1809年他去世的時候,,堡壘的第一層尚未完工,。堡壘直到19世紀20年代初才得以完成。
- 里亞德哈清真寺:與也門 Hadramaut有家族聯系的謝里夫
(阿拉伯部落的守護者)哈比卜薩利赫,,于19世紀80年代來到拉穆定居,,并成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宗教導師。哈比卜薩利赫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許多信徒,,并于1900年建成了里亞德哈清真寺。他在1935年他去世后,,他的兒子將里亞德哈清真寺發(fā)揚光大,,最后成為對伊斯蘭文化研究最負盛名的東非中心之一。該清真寺是Maulidi節(jié)聚會的中心,,該節(jié)日是在每年先知氏出生月的最后一周慶祝,。節(jié)日期間,來自蘇丹,、剛果,、烏干達,、坦桑尼亞和桑給巴爾的朝圣者聚集于此,與當地人一同歌頌穆罕默德,。
- 毛驢保護區(qū):由于島上沒有機動車輛,,運輸及其他重型工作都依賴驢子的幫助。島上約有2000-3000頭作業(yè)毛驢,。1985年,英格蘭毛驢保護區(qū)的伊麗莎白·斯文森博士首次訪問拉穆,。她對驢子的狀況感到憂心忡忡,,并于1987年成立了該保護區(qū)。[4]該保護區(qū)為所有驢子提供免費的治療,。
拉穆鎮(zhèn)雖小——從這頭走到另一頭僅需要40分鐘——但是,,鼎盛時期的痕跡仍然很明顯,盡管常常遭到破壞,。許多19世紀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變的雅致的新雕刻門、復雜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這個島上仍然能找到,。長久以來,,拉穆的商人們漂洋過海到達波斯灣甚至遠至葡萄牙,他們不但帶回了異國的商品,,更帶回了異域的文化,。經過了與本土文化逐步的磨合,最終形成了今天拉穆當地班圖人獨特的語言與生活方式,。傳自波斯灣的銅制造型大門,,以及獨特的古老珊瑚建筑都是拉穆文化的驕傲。
拉穆有許許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房屋及營造物的建筑尤其獨特,。絕大多數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紀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當地,,包括墻壁用的珊瑚石,,支撐木門用的紅樹林柱子,以及雕刻復雜的百葉窗,。村落,,拉穆堡壘,斯瓦希里住宅博物館和驢子避難所都是值得每個旅客參觀的地方,。在19世紀60和70年代,,這個遠離肯尼亞海岸的白色的島鎮(zhèn)被稱作是非洲的加德滿都,是挑運工和其他陸地游客在幾個月的風塵仆仆的跋涉后尋找慰藉的目的地,。它的名氣不可避免地傳播開來,,現在,,旅游業(yè)代替了帆船制造業(yè)和農業(yè),成為島上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與它的沿著海岸線往南的相對來說更發(fā)達一些的鄰居相比,拉穆還一直保持著過去的風格,。
古鎮(zhèn)里面街道狹窄曲折,,“謝絕”機動車的通行。在這里,,毛驢成為主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因此小鎮(zhèn)里毛驢隨處可見,在任何小巷里都能邂逅騎著毛驢瀟灑自如的當地居民,,或身負重物,、任勞任怨的毛驢運輸隊伍,拉穆成了名副其實的“驢島”,。在拉穆,,毛驢的出行不受限制,任何街道,,只要有空間能通過,,毛驢便可以縱橫馳騁。島上的3800頭驢非常能干,,它們不但能運貨,,還能馱著游客穿過狹窄的棧道,客運貨運兩用,,但“驢島”上毛驢的主要工作還是馱運貨物,。居民們出行一般都選擇步行,只有一些小伙子成天騎著驢四處溜達,。他們是在訓練,,為參加島上的“賽驢會”做準備。所謂環(huán)島大道,,不過是一條僅能允許一輛車通過的小路,,但對于眼前這條路來說簡直就是大道了。眼前的路,,類似中國人沿懸崖峭壁修建的棧道,,一邊是墻,另一邊下面就是海,,剛好能容一頭驢通過,。
遴選標準:
標準(Ⅱ):拉穆的建筑和城市結構生動地體現了來自于歐洲、阿拉伯半島和印度的幾百年來的文化影響,,利用了傳統(tǒng)的斯瓦希里技術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特的文化,;
標準(Ⅳ):港口都市東非海岸的繁榮與衰退以及班圖,、阿拉伯、波斯,、印地安和歐洲之間的相互作用反映了這個地區(qū)歷史上的重要文化與經濟的逐步發(fā)展,,而拉穆古鎮(zhèn)是其最突出的體現;
標準(Ⅵ):拉穆的重要的貿易角色及其對學者和教師的吸引力使它在這個地區(qū)具有重要的宗教功能,。繼續(xù)保持著伊斯蘭和斯瓦希里文化教育中心地位,。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拉穆古鎮(zhèn)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斯瓦希里人聚居地,,并仍然保持著它的傳統(tǒng)作用,。這個鎮(zhèn)用珊瑚石和紅樹林木材建造而成,以簡樸的結構為特色,,同時,庭院,、陽臺走廊,、精心雕刻的木門為其增添了很多特有風貌。從19世紀開始,,主要的穆斯林宗教節(jié)日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這里也已經成為伊斯蘭和斯瓦希里文化的重要研究中心。
Lamu Old Town is the oldest and best-preserved Swahili settlement
in East Africa, retaining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s. Built in coral
stone and mangrove timber, the tow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implicity of structural forms enriched by such features as inner
courtyards, verandas, and elaborately carved wooden doors. Lamu has
hosted major Muslim religious festivals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nd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Islamic and
Swahili cultu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