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網(wǎng)易新聞 作者| 須臾千秋,,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你是否曾為在北京機場排隊四個小時等待起飛感到厭倦?你是否曾為坐3個小時地鐵才能從南城趕到順義的機場感到疲憊,?放心,,等到明年夏天,所有這些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2019年,位于北京城南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會建成啟用,,在建成之后,這座世界最大的航站樓可以容納每年4500萬人次的客流量,,瞬間將北京市的民航旅客發(fā)送能力提高50%,北京市航空的嚴重擁堵將會成為歷史,。 此外,,機場還預留出了到2050年1.3億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遠超現(xiàn)在的首都國際機場,,可堪稱真正的“百年大計”,。 2016年開始修建,,預計2019年國慶前交付使用,,如此世界級工程,僅用1218天就將建設完畢,,可以說是很“中國特色”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座機場的特別之處。 (一)外型酷似“派大星”,,看似張揚卻實用性極強 新機場的航站樓為一個放射狀的六角星,,其中一條射角為機場外的通道,其余五條射角均在機場內(nèi),,82個登機口沿著射角的每條邊依次布置。 這個造型看起來張揚,,但卻絕非華而不實,。它可以將航站樓的周長最大化,,提供最大數(shù)量的近機位,,讓機場的運行效率達到最優(yōu)。旅客從航站樓中心步行到達任何一個登機口所需的時間都不超過8分鐘,。 在飛機的跑道構型方面,,新機場初期一共建設4條跑道,采用三縱一橫“全向型”構型,,這在國內(nèi)尚屬首次。 這種構型適合京津空中運行特點,,為空管運行提供了多種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區(qū)緊張的空域資源,,減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時間。它與既有的首都國際機場南北向對,,距離較遠,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相互干擾,,實現(xiàn)空域優(yōu)化。 不僅僅是飛機的布置,,北京新機場內(nèi)還會集成為多種交通工具的換乘中心,其中包括公路,、高鐵,、公交以及與機場同步建設的、時速高達120公里的快速地鐵,。 下了飛機,,只需不到半小時即可直達北京市中心,,2小時以內(nèi)即可到達河北省中南部的任何一座城市,??梢哉f,北京新機場將依靠巧妙布置和完善配套,,成為服務于整個河北省的交通樞紐,。 機場的停車場布置也十分巧妙。 它是由八座單獨的停車樓組成的一座聯(lián)體停車樓,,實現(xiàn)停車樓的多入口和多出口,,保證車輛快速進出停車樓,同時,,行車通道的布置可以實現(xiàn)停車樓的每個車位使用幾率均等,。 在停車樓里,旅客從電梯到達每一個停車位都有專門的人行道,,在停車樓里,,人行道與車道完全分開,,不存在交叉與相互干擾,。 (二)難度極高的鋼結構屋架,,專門設計了抗震結構 外觀新穎,、功能強大的建筑,,同時往往也意味著極高的實施難度。 北京新機場的屋頂及支承結構全部采用形狀不規(guī)則的鋼結構,,最大直徑超過1100米,,總投影面積36萬平方米,。它的結構受力呈高度非線性,在地震,、大風作用下的受力都與普通建筑結構非常不同,。 ?。ㄖ醒氪髲d屋頂結構單元編號) 鋼結構屋架整體呈放射形,在結構的中央大廳,,設置有6組C型柱,,形成了180米直徑的無柱空間。 這些C型柱與普通的直筒型柱子不同,,它們是屋頂鋼架的一部分,,經(jīng)過加密和變形進而形成柱子,可以給屋頂提供豎向支撐及抗側向地震力的剛度,。這些C形柱的形狀各不相同,高度差異也很大,,這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和抗連續(xù)性倒塌的能力。 因此,,在抗震設計時,工程師們根據(jù)C形柱的具體受力情況,,專門對每個C型柱各個角度的地震力做了專門的設計,以確保萬無一失,。 ?。–形柱的受力) 航站樓的屋頂為不規(guī)則的自由曲面,主體為圓鋼管桿件相互連接而成的網(wǎng)架結構,,鋼結構網(wǎng)架的節(jié)點是力傳遞和轉換的關鍵部位,,通常為焊接球或鑄鋼節(jié)點。 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這些桿件與節(jié)點的聯(lián)結出現(xiàn)了偏差,,就會在結構中產(chǎn)生很大的內(nèi)部應力,使得施工完成后的結構受力狀態(tài)與設計預期不一致,。在操作中,工程師們采用了局部加粗構件以及分段施工,、分步卸載等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結構內(nèi)部的額外應力和超大拉力,。 作為重要工程,新機場的航站樓抗震能力高達8度,,除鋼架本身高標準的力學設計外,航站樓還在地下一層柱頂采用了隔震設計,,通過“以柔克剛”的設計理念來對抗地震,。 隔震層由鉛芯隔震支座、普通橡膠隔震支座,、彈性滑板支座和阻尼器組成。通過設置這樣一層剛度很低,,可以在地震來臨時大幅移動或變形的隔震層,既可以避免地震力被傳入上部結構破壞鋼架,,又可以通過隔震層的阻尼消解掉地震力,既不一味地增加建筑構件的重量和造價,,又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C場的隔震布置) (三)北京周邊生態(tài)極其脆弱,,新機場的環(huán)保設計同樣可圈可點 不同于幾十年前修建的首都機場,北京新機場在建設過程中除了要解決技術問題外,,還必須面對苛刻的環(huán)保要求。 相比起一般的建設項目,,機場的占地面積要大很多,,因此涉及到的土石開挖,、堆墊區(qū)域的水土流失最為顯著。 中國華北地區(qū),,尤其是北京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就極其脆弱,,水資源極度短缺,,水土流失嚴重。新機場的占地面積高達29.43平方公里,,土石開挖量達3935萬立方米,是一般機場的10倍大,。在降雨和風的侵蝕力作用下,,很容易發(fā)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建設中的新機場) 在機場這種已經(jīng)硬化的場地上,,90%的水都會沿著地表排走。預計建成后,,每年機場新增的排水量高達305萬立方米,,這會加劇下游河道的排洪壓力。因此,,工程師們考慮如何能夠將機場中的雨水導出并“變廢為寶”,加以利用,。 與北京新機場配套,,修建了一座容積高達165萬立方米的雨水調(diào)蓄設施,,這遠遠超過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67.76萬立方米。 機場中接收的降雨首先通過遍布機場四處的雨水收集系統(tǒng)匯入調(diào)蓄設施,,再運往統(tǒng)一的處理中心進行處理回用。即使遭遇特大降雨,,規(guī)模龐大的雨水調(diào)蓄設施也能將其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留待后續(xù)慢慢處理,使得地表僅有小部分徑流,,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 集雨裝置回收的雨水經(jīng)處理后,品質相當于“中水”,,雖不能飲用,但卻可用于水面景觀,,機場植被綠化,,跑道路面,、地面的沖洗,汽車的沖洗以及衛(wèi)生設施,。 此外,機場的工作區(qū),、貨運區(qū)中的綠地也暗藏玄機,。這些綠地是下凹式的,,低于路面約10厘米,可以讓路面的雨水迅速匯入綠地中,。在機場建筑周邊,,還通過鋪設透水磚等方式,便于雨水通過地表入滲,。 這些下滲的雨水被儲存在地埋式儲水模塊中,用于補充水系或綠地灌溉,。僅這些下凹式就可以蓄存13萬噸雨水,可以做到五年一遇的大暴雨不外排,。 機場的建設還會嚴重破壞華北平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表植被,占用,、破壞大量的耕地、園地、林地,,怎么辦呢? 在北京新機場的建設中,,這些被占用耕地有一定肥力的土壤被收集起來,它們沒有被簡單地廢棄,,而是暫時保留。待機場施工結束后,,施工期間臨時占用的土地被釋放了出來,,這些土壤可以重新鋪覆,重建植被生態(tài)系統(tǒng),。整個工程共保護了表土資源713萬立方米。 不僅機場區(qū)域本身,,北京新機場這樣的巨型工程還要將整個周邊區(qū)域看作一個整體,考慮到周邊的生態(tài)安全格局,。 新機場臨近永定河保護區(qū),,其中生活的大白鷺和綠頭鴨都是保護動物,。本著占補平衡原則和生態(tài)修復原則,,北京新機場每占用一塊生態(tài)用地,就必須修復等量的相應生態(tài)用地,,修復后必須在區(qū)域內(nèi)恢復原有的生態(tài)功能,。 (區(qū)域綜合生態(tài)安全格局分析圖) 結語 北京新機場建設完成后,,北京將成為國內(nèi)繼上海之后第二個面對“一市雙場”挑戰(zhàn)的城市,,這也是大城市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未來,,北京新機場預計將主要負責遠距離國外航線,與原首都國際機場實現(xiàn)完美分工,,將常態(tài)化的晚點變成歷史。 作為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簽,,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正尋求戰(zhàn)略升級,。「了不起的中國制造」專欄,,力邀行業(yè)權威、資深玩家,,呈現(xiàn)他們眼中的中國創(chuàng)新之路。 投稿請聯(lián)系[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經(jīng)刊用,,將提供千字800元的稿酬。 --------------------- 編輯| 史文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