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臨終遺囑,短短四句話,,令后代沒一個敗家子,,領悟透了幾代受益!雜侃歷史 百家號17-07-0522:41 曾國藩的一生,被人譽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font> ,,他的功業(yè)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他雖然被時代所局限,,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他做到了人格、學問,、事業(yè)的極限,。而他的遺囑,四句核心,,更是令他的后代無一敗家子,,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借鑒。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 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第一句:慎獨則心安 曾國藩在遺囑中這樣寫道: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font> 曾國藩說這么多,就是為了告訴家人要潔身自好,,這樣就可以坦坦蕩蕩,,心無愧意,不要結黨營私,,這樣不僅可以自強自立,,而且不會容易招來禍事。 第二句:主敬則身強 遺囑原文:內而專靜統(tǒng)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意思就是懂得敬畏天地,,尊敬人才,,人只有懂得敬畏,才能無事而安,,不會驕奢淫逸,,放縱自己。所以曾國藩說,,聰明睿智,,皆由“敬”出。 第三句:求仁則人悅,。 遺囑原文: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這段的意思是人都不應該自私,,子女對父母有責任,,為官則對生民有責任,為學則對社稷有責任,,知仁愛,,才不失大道。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間大部分的功業(yè),都不是能一個人獨自建立的,,人生的很多轉機,,也是朋友幫助的。當你用功利心去交朋友,,朋友也很容易離開你,;當你用仁愛處世,有了真心的知己,,才可以不離不棄,。 第四句:習勞則神欽。 遺囑原文: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習勞,就是諸事要身體力行,,勤奮,,這樣才符合天道,被人稱贊,,也就是神欽,。有些富貴子弟,不營一業(yè),,而錦衣玉食,,這必然是不能長久的。所以有“少年富貴大不幸”的說法,,哪怕出身好,,也要更勤奮,才能身居高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可怕的是,,很多人比你聰明,比你有錢,,卻比你更努力,。”尤其對自己而言,,你只有更努力,,才能活得更精彩,只抱怨是沒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