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戳中了多少人的內心呢,?至少Dr.Why挺感同身受的,,家里兩代學醫(yī)人,但科普來科普去,,整天嘮叨健康飲食卻連老人的糖尿病都沒防住,,真是OTZ啊。一級預防不成,,Dr.Why就只能希望藥物治療了,,但說到買藥,熟悉的問題又來了:買什么降糖藥合適???
有這種疑問倒不奇怪,現在市面上各種降糖藥五花八門,,又各有各的賣點,,患者和家屬簡直要被海量的信息淹沒了。問醫(yī)生遵醫(yī)囑,?藥物發(fā)展日新月異,,不同醫(yī)生也有各自的傾向,跑三家醫(yī)院開三種不同的治療方案,,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算同是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新型降糖藥,,也得比個高下出來,。近期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上的一項涉及236項臨床試驗、17萬受試者的薈萃分析顯示:SGLT-2i,、GLP-1受體激動劑和DPP-4i三大類新型降糖藥里,,SGLT-2i類藥物在降低患者死亡風險和心血管風險上的效果最好[1]!
如果不是內分泌科的老司機,,估計換你你也暈……
糖尿病啊,,簡直就是黏上了趕不走的狗皮膏藥,天知道人類抗擊它的戰(zhàn)爭打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如果飲食管理和運動還不夠,,作為江湖上公認的神藥,,前不久被Dr.Why濃墨重彩介紹了一番的二甲雙胍就該出場了,雖然它是各種指南推薦的初始用藥[2-3],,但許多患者單靠這一種藥物還是壓不住血糖的,。
二甲雙胍也不行?它身后龐大的降糖藥軍團早就等著華麗登場了,。除了磺脲類,、格列酮,、胰島素這“老三樣”,近年來又出現了新一代“三巨頭”: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i),,它們和老藥搭配起來的用法更是眼花繚亂。
一般的患者哪懂單藥雙藥三聯那么多道道呢,?還不是醫(yī)生開什么就吃什么……
由于各自起效機制不同,,這新三巨頭也各有各的長處,Dr.Why介紹過SGLT-2i類藥物在預防亞洲患者心血管事件和降低全因死亡風險上的良好效果:JACC:死亡風險降低49%,,40余萬亞洲患者隊列證實,,SGLT-2抑制劑較其他降糖藥保護患者更有效 | Dr.Why臨床學霸。 而GLP-1受體激動劑雖然副作用發(fā)生率不低,,卻有減肥這項獨門絕活:每周只需注射一次,,3個月即可輕松減掉10斤肥肉。,。能讓你管住嘴的減肥神藥真的來了 | 臨床大發(fā)現,,三巨頭中最早進入臨床應用的DPP-4i則自帶副作用少的光環(huán),也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那到底哪種新藥最好呢,?由于糖尿病患者個體差異明顯,很難啟動臨床試驗以直接對比三類新藥的效果,,留給醫(yī)生和科研人員的有兩種選擇:一是收集真實的患者治療數據,,進行病例對照研究;而第二種就是進行薈萃分析了,,這種綜合眾多試驗數據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各種指南中最高級別的循證醫(yī)學證據。
在本次研究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從16725篇論文中篩選出了235項與三類新型降糖藥有關的臨床試驗進行薈萃分析,,這些試驗的受試者總計達到17.6萬人,分析的標準設定為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死亡風險,,畢竟降糖藥控制血糖,就是為了避免心腦血管等各種器官病變導致的患者死亡,。 以后再問糖尿病和心臟病關系的,,通通拉去重學課本知識……
分析結果顯示,SGLT-2i和GLP-1受體激動劑與試驗中的各種對照組(安慰劑或其他降糖藥)相比,,分別可以使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相對降低20%和12%,,但DPP-4i卻沒有這樣的功效。而在心血管預防方面,,SGLT-2i和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1%和15%,,不過它們之間的直接碰撞并沒有體現出明顯差異,。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表示,如果單純考慮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預防和治療副作用這些方面的因素,,那么SGLT-2i類降糖藥應該是三類藥物中當仁不讓的首選,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價格可能是制約實際用藥的一大因素[4],,比如二甲雙胍的神,就很大程度與它的廉價相關,。
上次CVD-REAL研究在亞太地區(qū)的結果一出,,Dr.Why就給被糖尿病困擾多年的老友安利了SGLT-2i類降糖藥,不久之后他喜滋滋的表示,,醫(yī)生給他開了這種藥之后,,血糖控制好得很。也許下一版的臨床治療指南里,,就能看到SGLT-2i的冉冉升起呢,? 一入降糖藥深似海,再次感謝醫(yī)院醫(yī)囑套餐…… 參考資料: 1.Zheng S L, Roddick A J, Aghar-Jaffar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glucagon-like peptide 1 agonists,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 4 inhibitors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2018, 319(15): 1580-1591. 2.Chamberlain J J, Rhinehart A S, Shaefer C F,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synopsis of the 201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64(8): 542-552.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J]. Diabetes Care, 2014, 37(Supplement 1): S14-S80. 4.https://www./endocrinology/diabetes/72388 和Dr.Why一起,,發(fā)現醫(yī)學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