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兩個主要的能量來源 ─葡萄糖或酮體,。大多數(shù)人是以燃燒葡萄糖為主,,因為人們較常攝取糖、淀粉和蛋白質等可以轉化為血糖的食物,。一旦人們禁食或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與高脂肪飲食,人體便會把能量轉化為脂肪,。脂肪酸能被分解成酮體,,人體產(chǎn)生的酮有三個主要的形式,包括乙醯乙酸(acetoacetate),、丙酮(acetone),、和β-丁酸鹽(β-hydroxybutyrate),,當體內(nèi)的胰島素水平降低和肝臟代謝增加時,,這些酮就會從肝臟被釋放到血液中,。
有三種檢測管道可以評估酮體:呼吸,、尿液和血液;呼吸可以測丙酮,、尿液測乙醯乙酸,、而血液可以看β-丁酸鹽水平,這三種方式可以讓你知道如何控制最適當?shù)耐Y狀態(tài),。血液測試是最準確的,,但它花費較高;尿液試紙顯示的酮量是你的身體在新陳代謝時沒有利用到的部份,,同樣處于自然酮癥的人尿檢顯示的酮量卻可能高也可能低,,不完全準確。久坐的人尿液中的酮量較高,,而消耗越多能量的人 (運動,、體力勞動等) 會消耗較多酮,尿液中的酮量就會較少,。
酮癥能使身體以糖原形式燃燒脂肪酸,,保留蛋白質和糖原,產(chǎn)生一種「脂肪適應」(fat adaption) 的生理狀態(tài),,促進瘦體組織,、更好的大腦功能、提升飽足感和幸福感,、增加能量和舒適的睡眠等等,。要達到這種狀態(tài),你需要多吃富含良好脂肪的食物,,像是酪梨,、椰子油、橄欖油,、放牧動物的奶油,、堅果、種子和動物內(nèi)臟,。 托馬斯.塞弗里德博士,在耶魯大學和波士頓學院,,曾任教超過二十五年時間,,其專長在神經(jīng)遺傳學、神經(jīng)化學和癌癥的治療等領域中深入多年的研究,。他已發(fā)表150多篇科學論文和書籍章節(jié),。 2012年,,托馬斯·塞弗里德博士,發(fā)布新書'癌癥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并向全世界宣布了一個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方式,,可以預防癌癥以及對癌癥的治療。弗里德博士認為:癌癥是一種代謝疾病,。 癌癥不會因為基因遺傳而導致其發(fā)展,,而是代謝能量出了問題導致,癌細胞只能利用糖酵解的方式來供其能量的運轉,。因此提出生酮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此著作出版后,受到了世界各地熱烈的回響,,大受好評,。 關于癌細胞特別需要葡萄糖這一現(xiàn)象,要追溯到發(fā)現(xiàn)細胞有氧代謝而獲得1931年諾貝爾生醫(yī)獎的Otto Warburg,。他觀察癌細胞即使有充分的氧,,還是優(yōu)先利用葡萄糖的無氧代謝產(chǎn)生乳酸。這現(xiàn)象是有名的Warburg effect,。其實,,快速生長分裂的細胞也常有這現(xiàn)象,稱為無氧糖解(aerobicglycolysis),,利用糖解的碳骨架供合成之用,。 誰是Otto Warburg博士? 總結十年Otto Warburg博士的理論基礎,,哺乳動物細胞需使用三磷酸腺苷(ATP)作為能量的來源,。產(chǎn)生ATP是一個復雜的事情,涉及三個不同能量的產(chǎn)生來源,。 第一,,這些過程,糖酵解,,不需要氧氣,,發(fā)生在細胞質中; 第二,檸檬酸循環(huán),,發(fā)生在線粒體內(nèi),,需要氧; 第三,,最有成效ATP生成,,利用電子傳輸,進行在粒腺體的膜,,也需要氧氣,。 在正常的哺乳動物細胞,,糖酵解表示能量合成的起始點。其最終產(chǎn)品,,丙酮酸,,進而被分流先入檸檬酸循環(huán),然后最終進入電子傳遞鏈,。一路上,,一系列復雜的逐步反應釋放出多個富含能量的ATP分子。 根據(jù)Otto Warburg博士多年研究的細胞代謝,,癌癥細胞不像正常細胞,,僅依靠無氧糖酵解供能。在這些異常的癌細胞不能使用檸檬酸循環(huán)和電子傳輸方式制造能量,,僅僅依賴糖酵解相當?shù)托C制存活,。在我們所知道的發(fā)酵過程,細菌也完全來自糖酵解合成的ATP能量,。 弗里德博士重新定義,,重新強調和細化OttoWarburg博士從80年前顯著的研究,做了一個偉大的探討,。他利用現(xiàn)代基礎科學數(shù)據(jù),,以支持Otto Warburg的看法,即癌細胞只依靠葡萄糖作為糖酵解以求生存,。這“血糖”來自多種來源,,包括水果、含糖類的蔬菜,,如土豆和谷物,,這類食品中在消化過程,由特異性酶如淀粉酶,,催化中分解成葡萄糖,。 另外,我們還保持一定量儲存的糖如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如果被剝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的肝臟和肌肉細胞可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當需要時我們的肝細胞也可以,,轉換某些氨基酸如丙氨酸轉化為葡萄糖。 然而,,我們的糖原在肝臟和肌肉都相當有限,,僅提供一個8-12小時應急供應。因此,一個快速的,,或饑餓時,或者在飲食不提供碳水化合物以任何形式,,我們很快就用完了糖原,。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各種神經(jīng)和激素信號傳導,,我們的脂肪細胞,,或脂肪細胞,開始釋放的游離脂肪酸進入血流,。這些脂肪酸可以在替代ATP的制備方法中經(jīng)β-氧化制造ATP能量,,由我們的細胞使用。這一系列的反應的最終結果,,乙酰輔酶A,,然后可以分流到三羧酸循環(huán)和電子傳遞鏈,以產(chǎn)生富含最大ATP的能量,。 雖然我們的大多數(shù)細胞可以利用形形色色的經(jīng)脂肪酸β-氧化創(chuàng)造ATP能量,,我們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有點不利的。事實上,,長鏈脂肪酸與14個或更多個碳原子,,其可以從β-氧化得到最大ATP,脂肪酸經(jīng)β-氧化不穿越血-腦屏障,。然而,,在延長的膳食碳水化合物耗盡的狀態(tài)下,肝臟開始將乙酰輔酶A成各種酮體,,如乙酰乙酸酯和β-羥基丁酸,,其可以容易滲入腦,如乙酰輔酶A,,被分流到檸檬酸循環(huán),,然后將電子傳遞鏈,提供腦與ATP,。 在低碳水化合物或無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我們的億萬細胞所有的組織和器官中從葡萄糖驅動一個由脂肪酸和酮體推進過程中切換它們的能量機制。術語“酮癥”僅僅意味著的狀態(tài)下,,在不足的情況下的葡萄糖,,我們的肝合成從乙酰輔酶A.成各種酮體. 然而,即使是在沒有任何碳水化合物,,所有肉類,,高脂肪的飲食,我們?nèi)匀粫囊恍┢咸烟且蕴窃瓋Υ嬖诩∪夂蛢?nèi)臟的形式,而我們的肝臟將繼續(xù)從飲食中的氨基酸轉化成葡萄糖,,所以血糖水平從來沒有在這樣的飲食習慣變成零,。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量將是最小的,。 塞弗里德博士聲稱,,癌細胞不能用脂肪酸或酮體作為能量來源,而正常細胞可以,。因此,,他提出,高脂肪,,適量蛋白質,,沒有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癌癥患者會剝奪他們唯一有用的能量,,從而導致細胞凋亡或細胞死亡,。 無糖飲食中,未見癌. 就這么簡單,。
生酮飲食的興起 生酮飲食(英語:ketogenic diet)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糖類飲食,,透過強迫人體燃燒脂肪而非糖類,,模擬饑餓狀態(tài),在醫(yī)學上主要用于治療兒童的困難控制型癲癇,。正常情況下,,糖類經(jīng)人體攝食后會轉換成葡萄糖,運往身體各處,、供給能量,,尤其是在維持大腦功能方面。然而,,由于生酮飲食中只攝取少量的糖類,,肝臟便會將脂肪轉換成脂肪酸和酮體。 酮體運經(jīng)腦部,,取代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當血液中酮體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為酮癥,,能緩和癲癇的頻繁發(fā)作,。 生酮飲食”對癌癥患者來說,是一種有明確效果,,又有科學文獻根據(jù),,值得信賴又少有副作用的一種科學食療法,,若能配合降低環(huán)境空氣的濃度,服用或注射維他命C及吸入氫氣的使用,,可發(fā)揮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 因此生酮飲食也是「癌癥自然療法急診室」處方的內(nèi)容之一。 研究指出,,美國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占人體熱能卡路里供應的50~60%,脂肪占35%,,蛋白質占15%。但針對癌癥患者設計的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則只占總卡路里量的2%,,而脂肪則增加到90%,蛋白質占8%,。傳統(tǒng)飲食的金三角之底部為碳水化合物,,而生酮飲食則為倒三角,底部為脂肪,。 生酮飲食是從觀察饑餓能減少癲癇發(fā)作而開始的,。 很早以前,Hippocrates用饑餓療法來治療癲癇,,Bible提到饑餓療法作為癲癇治療的一種方法,。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醫(yī)生Hugh Conklin采用禁食而不禁水的辦法治療癲癇患兒,,取得了很高的治療成功率,,較多患者很長時間無癲癇發(fā)作。 1921年,,美國Mayo Clinic的Wilder 醫(yī)生首先提出一種生酮飲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模擬饑餓的代謝效果。
1924年美國Peterman醫(yī)生報道,,應用該生酮飲食最初治療的17例病人中有10例癲癇發(fā)作完全控制,,其中9例僅用生酮飲食。
1939年新的抗癲癇藥物苯妥因(大侖?。﹩柺?,癲癇新的藥物治療時代開始了,與藥物比較,,生酮飲食相對復雜,、昂貴。當苯巴比妥以及苯妥英鈉治療癲癇有效時,,人們對飲食治療的興趣就減退了,。
20世紀90年代早期:生酮治療新時代的開始得益于一位好萊塢制片人――亞伯拉罕,,他的兒子查理患頑固性癲癇,花費10萬美元經(jīng)多種藥物和其他治療無效,,醫(yī)生告知患者預后為持續(xù)癲癇發(fā)作,、進行性發(fā)育衰退。然后他得知生酮飲食療法,,到約翰霍普斯金醫(yī)院開始了飲食治療,,不服藥物,取得了完全無癲癇發(fā)作的效果,,并堅持生酮飲食多年,,能上學,過著正常幸福的生活,。 為了讓更多的父母知道生酮飲食,,亞伯拉罕創(chuàng)立了查理基金,出版了一部生酮飲食的專著,,為病人和醫(yī)生拍了一部關于生酮飲食的電影,,拍了部電視版的電影“先采用無害的方法”,還資助了一個由7個中心參與的生酮飲食研究,。
1996年至今:約翰霍普斯金醫(yī)院的作者報道了150例癲癇患兒,,采用生酮飲食治療3,6,,12月,,以及3到6年隨訪情況。結果很有戲劇性,。自1920年代以來,,對不同的年齡組、不同的癲癇頻率,、不同的國家報道的生酮飲食的療效結果基本一致,。 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新型抗癲癇僅對30-40%的難治性癲癇兒童對有效(發(fā)作減少50%以上);而生酮飲食對50-80%的難治性癲癇兒童對有效,,30%的兒童可減少90%的發(fā)作,,10-20%的患者可完全控制發(fā)作。 通常接受飲食治療的年齡是1-10歲,,但不排除其他年齡患者試用,。 目前,生酮療法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得到較廣泛的開展,,已有80多個國家約200個中心可提供生酮飲食治療,。 生酮飲食被認為不但適用于大部份癌癥,對癲癇,、自閉癥,、憂郁癥,、阿茲海默癥、帕金森氏癥,、睡眠障礙,、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等,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人體細胞的引擎(粒腺體)在葡萄糖充足時,,會優(yōu)先燃燒葡萄糖來產(chǎn)生ATP能量,再把多余的葡萄糖轉換成肝糖或脂肪儲存起來,,這也就是為什么吃過多碳水化合物會肥胖及脂肪肝的原因,。 當碳水化合物吃得少,血液中血糖(葡萄糖)降低時,,人就會利用肝糖及脂肪細胞中脂肪,,把它們轉化為ketone酮),酮可取代葡萄糖作為細胞原料,進入粒腺體克氏循環(huán)(Krebs cycle)在TCA Cycle中制造能量,。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到某個程度,,就會逼迫身體把脂肪轉換成「酮」,,再利用酮替代葡萄糖來作為產(chǎn)生ATP能量的原料,這也就是這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被稱之為「生酮飲食」的由來,。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到某個程度,就會逼迫身體把脂肪轉換成「酮」,,再利用酮替代葡萄糖來作為產(chǎn)生ATP能量的原料,,這也就是這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被稱之為「生酮飲食」的由來。 Reference: http://www.ncbi.nlm./pmc/articles/PMC3116949/pdf/nihms246883.pdf http://www./what-causes-cancer.html http://www.ncbi.nlm./pmc/articles/PMC4617125/ http://www.ncbi.nlm./pmc/articles/PMC4617125/ http://www.ncbi.nlm./pubmed/25848768 http://www.ncbi.nlm./pmc/articles/PMC4617125/
感謝關注 |
|
來自: AndLib > 《健康醫(y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