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疹 麻疹有順證,、逆證兩種。病情輕重個體懸殊很大,。順證麻疹皮疹透發(fā)的規(guī)律是三齊,、四透、五退,、匕凈(即從見皮疹算起,,第3天出齊,第4天出透,,第5天開始退疹,,第7天退凈),加前驅期3天,,共10天左右病愈,。如病情進展順利,預后良好,。逆證麻疹,,因疹毒內陷病情嚴重,必須迅速救治,。 1.順證 麻疹病毒侵入人體,,一般經(jīng)過10天左右的潛伏期即出現(xiàn)癥狀。臨床分為三期,。 (1)初熱期(前驅期):從發(fā)熱開始至疹點出現(xiàn),,為期3天。 ①主證:發(fā)熱流涕咳嗽,,目赤羞明,,眼淚汪汪,眼泡浮腫,,神倦思睡,納呆或吐瀉,。唇腮紅,,舌紅苔白,脈浮數(shù),,很像重癥的感冒,。在發(fā)熱的第2,、3天,口頰黏漠對臼齒處可見針頭大的灰白色的麻疹黏膜斑,,此斑出現(xiàn)l~2天可見皮疹,,是麻疹早期診斷的依據(jù)。另外還有耳梢冷,、尻冷,、手足乍涼乍暖、兩耳根連頸項及脊背常有3~5個紅點出現(xiàn),,古人稱為麻 疹的“報標”,,這些有助于診斷。 ②治則:清熱解表透疹,。 ③處方:清肺,,天河水,平肝,。 ④方義:清肺功專發(fā)表透疹,;天河水清熱解表透疹;平肝與清肺同用,,可加強宣肺解表疏風透疹的作用,。此三穴是治療麻疹的主穴主方。 ⑤加減法:嘔吐加清胃(不可過用,,一般推5分鐘),,因清胃雖可清其邪熱,但穴性非透發(fā)而為鎮(zhèn)降,,久推有礙麻疹透發(fā),。發(fā)驚加小天心。 (2)見形期(出疹期):從疹點出現(xiàn)至麻疹透齊,,約3~4天,。 ①主證:在發(fā)熱的第4天,皮疹先從耳后,、發(fā)際,、頸部出現(xiàn),漸及前額,、面目,,然后遍及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足心出肆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治療齊,,謂之“出齊”,。疹點初起稀疏散在、大小不等,,捫之礙手 呈鮮紅色的斑丘疹,,以后逐漸稠密,,色轉暗紅。隨著皮疹的發(fā)展,,全身癥狀加重,,可見高熱不退,煩躁口渴,,咳嗽加劇,,目 赤多眵,神倦尿赤便溏,,舌紅赤苔黃膩或黃燥,,脈洪數(shù),指紋紫滯,。 ②冶則:清熱解毒透疹,。 ③處方:退六腑,清肺平肝,,清胃,。輕癥麻疹,發(fā)熱不高,,全身癥狀輕者仍用清肺平肝,、天河水。守此3穴多推,,可清熱透疹,。 ④方義:六腑清熱解毒透疹,清肺平肝清熱宣肺透疹,;清胃可清胃熱,,祛疹毒。 ⑤加減法:咳重有痰加八卦,;高熱驚厥加小天心,,提捏大 椎;腹瀉(疹毒移于大腸)加利小便,,清補大腸,;聲音嘶啞可用清肺平肝、清胃,、天河水治之,;目赤痛重用平肝、天河水,。并內服羚羊散0.3克,日2次,,以防角膜云翳遮睛,。 (3)收沒期(恢復期):從皮疹透齊至收沒,,約3天,。 ①主證:皮疹按出疹順序依次收沒,。約3~4天后,,皮膚有糠狀脫屑,留有棕色色素沉著斑,,此斑經(jīng)2周左右消失。全身癥狀隨之減輕,,如體溫下降,食增輕咳,,精神漸復,,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指紋淡紅,。 ②治則:養(yǎng)陰益氣,清解余熱,。 ③處方:補脾,二馬,,天河水,,捏脊,。 ④方義:補睥可補中益氣,,扶正祛邪;二馬滋補陰液,,培補元氣,;天河水清解余熱;捏脊可調節(jié)臟腑功能,,增強體質,促進康復,。 ⑤加減法:疹后痢(疹毒滯留大腸)去二馬,,加外勞宮、清補大腸,;咳喘去補脾加八卦,、清肺平肝;聲音嘶啞(肺腎陰虛,,金碎不鳴)可用二馬,、清肺平肝,、天河水治之。 2.逆證 麻疹若治療護理不當,,或因邪毒熾盛,正不勝邪,,極易出現(xiàn)麻毒內閉,、內攻,、內陷的變證,。臨床常見并發(fā)肺炎,、喉炎,、腦炎等危證。其中以肺炎的并發(fā)率最高,。用推拿治療麻疹逆癥,,臨床可單獨使用,亦可配合內服藥物,,或作輔助治療,,當隨證酌情而定。尤其對危重患兒應中西醫(yī)結合搶救,,采用綜合療法,,以免貽誤病機,造成不良后果,。 (1)黑疹子(出血性疹子): 多因過食熱性發(fā)物如海參腸子,、大蝦,、燕窩等,或護理不當被覆太嚴,,室內密不透風,,過于保暖,必致傷熱助其火勢上炎,,使熱毒熾盛,,燔灼陰血。 ①主證:疹色紫暗,,稠密成片,,伴有壯熱、煩渴,、譫妄,、喘嗽,舌質紅絳起芒刺,,脈數(shù),指紋青黑紫滯,。 ②治則:清營涼血解毒,,佐以透疹。 ③處方:退六腑30分鐘,,揉外勞宮20分鐘,,清肺平肝10分鐘,清胃5分鐘,。 ④方義:大清六腑可清營涼血解毒,,清實火退高熱;揉外勞宮以活血解毒透疹,,佐六腑退熱,;清胃佐六腑退高熱止煩渴,祛疹毒,;清肺平肝可清熱透疹宣肺止咳,;平肝配六腑可清熱平肝熄風以防驚厥,。 ⑤加減法:喘重加四橫紋,,驚悸加小天心。肆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治療 (2)白疹子(循環(huán)衰竭): 多因氣血虛衰,,元陽不足,正不勝邪,,不能抗毒外出引 起,。 ①主證:疹色淡自稀少,隱而不透,。伴有精神萎靡,面白唇青,,昏迷嗜睡,四肢發(fā)涼,,脈細數(shù)或微弱。 ②治則:大補元氣,,溫陽救逆,活血透疹,。 ③處方:外勞宮、二馬各30分鐘,,平肝清肺、天河水各5 分鐘,。 ④方義:外勞宮,、二馬大補元氣,溫陽救逆,,活血透疹托 毒外出,;平肝清肺、天河水宣肺透疹,。 ⑤加減法:若體溫不升,,極度衰弱者,改用下穴:三關(多推),、二馬,、平肝清肺。以回陽救逆托毒外出,。三關是大熱穴,,大補元氣,益氣活血,,托毒外透,,對心陽虛衰,,疹毒內陷,隱疹不出者有顯效,。 凡疹出不透者,,不論黑疹子或白疹子,都應喝芫荽水,,以助透疹,。 (3)熱毒閉肺(麻疹并發(fā)肺炎):多因疹毒陷肺,郁閉肺氣,,邪毒化火煉液為痰,,上壅氣道,8市失宣肅所致,。 ①主證:發(fā)熱不退,,咳嗽加劇,鼻扇喘促,,甚則面唇紫紺,,疹出不透或盛出之疹忽然回靨。舌紅絳,,苔薄黃或黃厚,,脈浮數(shù)或洪數(shù),指紋青紫而滯,,直透命關,。 ②治則:清熱解毒,宣肺平喘,,佐以透疹,。 ③處方:逆運八卦5分鐘,清肺平肝,、退六腑各15分鐘,, 揉二馬10分鐘。 ④方義:逆運八卦寬胸豁痰,,降氣平喘,;六腑清熱解毒,退高熱,,除熱痰,;清肺平肝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二馬大補元氣以透疹,,助六腑退高熱。 ⑤加減法:若體溫在38.5℃以下,,去六腑改用天河水15分鐘,;若痰涎上壅加小橫紋10分鐘:喘憋重改用四橫紋10分鐘,;高燒驚厥加小天心5分鐘;腹痛加外勞宮15分鐘,;疹閉 不出拿歹l缺,;疹出不透可用鮮芫荽蘸熱黃酒搓五心,疹可隨之而出,。 口服羚羊粉或紫雪丹,。 (4)熱毒攻喉(麻疹并發(fā)喉炎): 疹毒內攻,聚于肺胃,。咽喉為肺胃之門戶,,毒火上熏,循經(jīng)結于咽喉而致喉痹氣阻,。 ①主證: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失音。頻咳聲如犬吠狀,。甚則呼吸極度困難,,面唇青紫,煩躁不安,。后期常由煩躁不安轉入昏迷,,呼吸變淺,窒息而亡,。 ②治則:清熱瀉肺,,利咽開閉,佐以透疹,。 ③處方:退六腑15分鐘,,清啼平肝、八卦,、清胃各1 0分鐘,掐虎口30次(虎口位于拇,、食二指歧骨間,,醫(yī)者用右手拇食二指相對掐之。注意勿損傷皮膚),。 ④方義:六腑清熱解毒瀉肺開閉,;清胃佐六腑清熱毒,開閉結,;八卦,、平肝清肺宣肺止咳平喘,利咽透疹,;掐虎口順氣和血,,治喉風,,開閉結。 ⑤加減法:喘憋喉鳴有動風之象加搗小天心以開竅散結,、鎮(zhèn)痙祛痰,。 配合針刺:少商、合谷,、頜下咽頭兩側刺出血,,耳尖、耳垂放血,。 . 內服六神丸,,每歲1粒,珍珠散或錫類散吹喉,。嚴重者必須立即吸氧,,行氣管切開。 (5)熱毒內陷厥陰(麻疹并發(fā)腦炎): 多因麻毒熾盛或麻疹暴收,,或誤用攻下,,致使麻毒內陷厥陰,蒙閉心包引動肝風所致,。此證兇險,,須中西醫(yī)結合搶救,推拿只能作為輔助治療,。 ①主證:高熱不退,,昏迷驚厥,抽風不止,。若在出疹期,, 疹色紫暗或突然回靨。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shù),指紋青紫透關射甲,。 ②治則:清熱涼營,,熄風開竅,佐以透疹,。 ③處方:抽風發(fā)作時的急救處理同急驚風,。抽風緩解后推拿處方:退六腑20分鐘,清肺平肝,、天河水各10分鐘,,搗小天心5分鐘,拿精寧、威靈,,掐五指節(jié) (每節(jié)掐5次),。 其中平肝清肺,清天河水三穴,,功能清熱解毒,,宣肺透疹。是治麻疹的主穴,,守此三穴多推,,使疹子出透,疹毒得出,,則諸癥皆平,。 內服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④方義:六腑清熱涼營熄風,;平肝清肺,、天河水清熱透疹平肝熄風;小天心開竅散郁,,安神鎮(zhèn)驚,;精寧、威靈,、五指節(jié)開竅鎮(zhèn)驚,,j『I頁氣和血。 ⑤防護:對患兒應及時隔離,,隔離期一般為出診的前后5天,。 對易感兒童,應按時進行麻疹減毒活疫苗的預防注射,。流行期間,,不帶兒童到公共場所。 麻疹的護理極為重要,,家長應掌握一些常識,,做到科學細心的護理,可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麻疹透發(fā)有一定的規(guī)律,,一天之中,早晚6點,,中午及夜間12點,,為透發(fā)時間,,特別是夜間12點透發(fā)最多,。此外,每天的3點、9點,、15點和21點,,也有少量透發(fā)??傊扛?小時就透發(fā)1次,。麻疹透發(fā)時,患兒必然煩躁哭鬧不安,,面色一會兒發(fā)赤,,一會兒發(fā)青,隨著青赤交替麻疹就一次一次地透出,。這時的患兒哭鬧能使筋脈舒展或出微汗,,有助于疹毒透發(fā)。切忌蓋被太厚,,捂得厲害,。可多次少量地喝芫荽水幫助出疹,。 麻疹不可濫用發(fā)物,。海參腸子、大蝦,、燕窩性大熱,,多服可致高燒,出黑疹子,,并發(fā)肺炎,。服海參容易發(fā)喘,多食大蝦可致發(fā)癢,。三川柳性熱,,如多服,助熱,,令疹色變紫,。茅根、蘆根,、櫻桃核性涼,,用量應在9克以內,多服易引起腹瀉的后遺癥,。惟有芫荽(香菜)性平和,,是透發(fā)麻疹的最好發(fā)物。出疹期可用芫荽2棵煮水喝,。 室內應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不可忽冷忽熱,慎避風寒,。衣被不過厚,,若包裹太嚴,熱勢上沖,,必然上身出疹偏多,,易并發(fā)肺炎。 眼部出疹最早,,一般持續(xù)2~3天,。可見眵多淚黏,,此時切忌用冷水冼眼或被風吹,。否則將遺留見風流淚的癥狀。若見眼眵多可用藥棉花蘸溫水輕輕擦拭之,。 破除不合理的忌口,,多飲水,給予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切忌酸涼之物,。 ⑥治麻疹單方驗方: ·鮮芫荽一把,蘸熱黃酒搓五心(前心及兩手,、足心),, 疹可隨之而出。 ·芫荽汁,、香油調養(yǎng)麥面遍身搓之,,麻疹隨搓隨出。 ·蓖麻子去皮,,合鮮蘿卜汁搗爛,,搓五心可發(fā)疹。 ·珍珠散處方:乳香,、沒藥,、龍骨、象皮,、血竭各30克,,兒茶90克,五倍子150克,,珍珠,、牛黃、琥珀各0.6克,,硇 砂,、冰片各15克,。共為極細末,貯瓷瓶密封備用,。每Et 3次吹患處。主治喉炎,、喉癰,、乳娥、牙疳,、口舌生瘡等癥,,十分 靈驗。該方系河南省開封市已故喉科名醫(yī)吳壽仁老先生的祖?zhèn)魉拇胤健?/span> (6)病案舉例: 例1:肖X X,,1歲半,。1957年春,李德修老師診治,?;糐L:T-8天前發(fā)熱,有麻疹先兆,,入某醫(yī)院住院治療1周,。因麻疹不出并發(fā)肺炎,病危待斃,,其父不忍丟棄,,求李老救治。檢查:體溫39,。5℃,,遍身皮膚青紫,面色紫黑,,兩目閉合,,鼻翼扇動,呼吸淺促,,不哭不動,,昏迷不醒。診為疹毒閉肺(麻疹未出并發(fā)肺炎),。取穴:平肝清肺,,清胃,天河水,,退六腑,。每穴推5000次(25分鐘)。2小時后全身出現(xiàn)紅色麻疹,,病情轉輕,。至夜12時,,病情復又轉重。次日晨按原法推之,,每穴6000次(30分鐘),,中午又按原穴推1次。并用香菜汁,、香油調芥末面遍身擦之,。麻疹全部出齊。體溫降38,。5℃,。呼吸均勻,兩目睜開,,皮膚紫色略退,。第3日仍按原法推之。第4日癥狀大減,,體溫正常,,1周后痊愈。 例2:宋X X,,男,,2歲。1965年3月16日診,。發(fā)熱2天,,流涕噴嚏,眼淚汪汪,,輕咳,,煩鬧不眠,驚悸不安,,不思食,,大便稀,日2次,,曾服阿斯匹林,,汗出熱退夜間又發(fā)熱。 查體:發(fā)育營養(yǎng)正常,,精神不振,,二目輕度充血,舌尖紅苔白厚,,口內頰部黏膜可見針尖大灰白小點3~4個,,周圍繞以紅暈,兩腮紅,,唇紅略干,,兩肺聽診呼吸音粗,,體溫38℃。診 斷:麻疹早期,。取穴:清肺平肝,、天河水各15分鐘,搗小天心50次,。囑不要服退燒藥,,勤喝香萊水幫助透疹。3月17日復診:推后體溫37.5 qC,,安睡2小時,下午發(fā)現(xiàn)前額及耳后有紅色疹點,,夜間煩鬧又發(fā)熱,,體溫38.5℃.前胸散在鮮紅的小丘疹,疹間皮色正常,,咳嗽加重,,煩躁不食,二目多眵,。取穴:八卦,、平肝清肺、天河水各15分鐘,。3月1 9日診:手背足心已見疹,,熱漸退,今晨體溫36.8 c【二,,吃稀粥少量,,咳輕,大便稀色黃褐,,精神好轉,,疹已出齊,囑加強護理勿受涼,。 二,、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較輕的出疹性傳染病,多發(fā)于冬春二季,,5歲以內的小兒發(fā)病率高,。臨床以初起類似感冒,發(fā)熱一二天內,,皮膚出現(xiàn)淡紅色細小的斑丘疹而有癢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結忡大為特征。其病因為外感風熱時邪(風疹病毒),,郁于肌表與氣血相搏,,發(fā)于皮膚所致,。 (1)主證:初起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納呆等感冒癥狀。發(fā)熱l~2日全身出疹,,先見于頭面部,,隨即遍及軀干四肢,手足心無疹,,24小時出齊,。疹色淺紅,疹形細小,、稀疏,、均 勻,高出皮膚,,有搔癢感,。疹出之后,1~2天熱勢漸退,,皮肆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治療疹2~3天消退,,不脫屑,不留色素沉著,,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指紋紫,。 (2)治則:疏風清熱解毒。 (3)處方:清肺平肝,,天河水,。 (4)方義:清肺平肝,天河水三穴配合,,功能清熱解毒透疹,。 (5)加減法:高燒、疹色鮮紅稠密者去天河水,,改用退六腑,,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嘔吐加清胃,;發(fā)驚加小天心,;腹瀉加外勞宮。 (6)病案舉例: 代××,女,,1歲,。1989年4月1日診。發(fā)熱2天,,體溫38.8℃,,伴腹瀉,大便色黃有黏液,,日5次,,舌紅苔薄黃,指紋紫,。耳后淋巴結腫大,。診為感冒夾食滯。取穴:八卦,、清肺平肝,、清胃、天河水,。第2日復診熱漸退,,體溫37.6 cIC,,頭面,、軀干、四肢散在紅色小丘疹,,搔癢,,大便稀黃有黏液,診斷為風疹,。改穴:清肺平肝,、天河水、外勞宮,。推拿2天,,皮疹消退,大便黃稠,,日2次,,精神活潑,基本治愈,。 |
|
來自: 昵稱40174763 > 《小兒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