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堿度,。酸堿度的量程為0至14,依據pH從小到大分別為酸性,、中性和堿性,,pH值為7時則表示土壤呈中性反應,小于7為酸性,,而大于7則為堿性,。土壤過酸或過堿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所以土壤酸堿度相當重要,! 我國把土壤酸堿度分為五級:強酸性土(pH小于5)、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7.5),、堿性土(pH7.5~8.5)、強堿性土(pH大于8.5),。 南方紅壤,、黃壤等多表現(xiàn)為酸性反應,pH值在5.0-6.5之間,,個別的土壤甚至pH值為4,。 而北方土壤一般為中性或堿性反應,pH值在7.0-8.5之間,。 中性土壤,,肥料利用率最高 一,、土壤酸堿性鑒別 1、通過土源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山林中的土壤,,溝壑的腐殖土,,一般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土壤,比較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是非常好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針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2,、通過地表植物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在采集土樣時,,可以觀察一下地表生長的植物,一般生長松樹,、杉類植物,、杜鵑的土壤多為酸性土;而生長谷子,、高梁,、鹵蓬等地段的土多為堿性土壤。 3,、通過土壤顏色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一般顏色較深,,多為黑褐色,而堿性土壤顏色多呈白,、黃等淺色,。有些鹽堿地區(qū),土表經常有一層白色的鹽堿,?!?/p> 4、通過手感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軟軟的,,松開后土壤容易散開,,不易結塊;堿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覺挺硬實,,松手以后容易結塊而不散開,。 5,、通過澆水后的狀態(tài)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澆水以后下滲較快,,不冒白泡,水面較渾,;堿性土壤澆水后,,下滲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時表面還有一層白色的堿性物質,。 6、通過質地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透水性強,;堿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板結成塊,,土壤容易板結,。 7、通過pH試紙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將土樣少許放入蒸餾水中,,溶解一會,,將pH試紙條放入其中靜置2秒,然后取出與比色卡對照,。pH>7,,則為堿性土壤, pH<> 二,、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的影響 大多數(shù)植物在pH>9.0或<> 喜酸植物:杜鵑屬,、越桔屬、茶花屬,、杉木,、松樹、橡膠樹,、帚石蘭,; 喜鈣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屬、椴樹,、榆樹等,; 喜鹽堿植物:檉柳、沙棗,、枸杞等。
2,、植物病蟲害與土壤酸堿性直接相關: (1)地下害蟲往往要求一定范圍的pH環(huán)境條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龜子喜堿,; (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范圍內發(fā)作,如悴倒病往往在堿性和中性土壤上發(fā)生,。 3,、土壤活性鋁: 在強酸性土壤中含鋁多,,生活在這類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鋁甚至喜鋁(帚石蘭、茶樹),;但對于一些植物來說,,如三葉草、紫花苜蓿,,鋁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鋁時生長受抑制;研究表明鋁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土壤酸堿性對養(yǎng)分的影響 1、在正常范圍內,,植物對土壤酸堿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響土壤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影響各種元素對植物的有效性,; 2,、土壤酸堿性對營養(yǎng)元素有效性的影響: (1)氮在6-8時有效性較高,是由于在小于6時,,固氮菌活動降低,,而大于8時,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2)磷在6.5-7.5時有效性較高,,由于在小于6.5時,易形成磷酸鐵,、磷酸鋁,,有效性降低,在高于7.5時,,則易形成磷酸二氫鈣,; (3)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強烈,鉀,、鈣,、鎂容易流失,導致這些元素缺乏,。在pH高于8.5時,,土壤鈉離子增加,鈣,、鎂離子被取代形成碳酸鹽沉淀,,因此鈣、鎂的有效性在pH6-8時最好,; (4)鐵,、錳,、銅、鋅,、鈷五種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鉬酸鹽不溶于酸而溶于堿,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鹽在pH5-7.5時有效性較好,。 四、土壤酸堿性對肥力的影響 1,、使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明顯受酸堿性的影響, 在pH值超過7.5或低于6時,,磷酸和鈣或鐵,、鋁形成遲效態(tài),使有效性降低,。 鈣,、鎂和鉀在酸性土壤中易代換也易淋失。 鈣,、鎂在強堿性土壤中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 硼,、錳,、銅等微量元素在堿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 鉬在強酸性土壤中與游離鐵、鋁生成的沉淀,,可降低有效性,。 2、不利于土壤的良性發(fā)育,,破壞土壤結構 強酸性土壤和強堿性土壤中H+和Na+較多,,缺少Ca2+,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利于作物生長,。 3、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土壤微生物一般最適宜的pH值是6.5-7.5之間的中性范圍,。過酸或過堿都會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影響氮素及其他養(yǎng)分的轉化和供應,。 4,、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 一般作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長最適宜。甜菜,、紫苜蓿、紅三葉不適宜酸性土,;茶葉要求強酸性和酸性土,,中性土壤不適宜生長。 植物可在很寬的范圍內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適宜的pH,。比如蘋果的土壤pH 值適宜范圍為 5.3~8.2,最適范圍為 5.4~6.8,。當土壤pH值超出最適范圍,,隨著pH值的增大或減小,植物生長受阻,,發(fā)育遲緩,。大多數(shù)植物在pH>9.0或<> ☉栽培農作物時,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適宜范圍,,是喜歡酸性土或中性土還是可以適宜于堿性土,。 若土壤酸堿度不合適,就需要進行調節(jié)改良,。 對于酸性過大的土壤,,可每年每畝施入20至25千克的石灰,且施足有機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有機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在播種前1~3個月施用,,以免對作物萌發(fā)及生長造成影響,。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千克,中和土壤酸性,,更好的調節(jié)土壤的水,、肥狀況。 而對于堿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至40千克作為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施用需補充磷肥),、硫酸亞鐵(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腐殖酸肥等,具體施用量根據土壤酸堿度來確定,。 ☉土壤改良常規(guī)辦法 (1)增施有機肥,。這是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最根本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緩沖性能,。土壤緩沖性與土壤中腐殖質含量密切相關,,而腐殖質主要來源于有機質,因此,,在農業(yè)生產中必須強調增施有機肥,。 (2)合理施用化肥。一般說來,,酸性土壤,,選施碳酸氫銨等堿性肥料,磷肥則選施鈣鎂磷肥,。堿性土壤,,選施易溶性酸性化肥,如氯化銨,、過磷酸鈣等,。尿素屬中性有機態(tài)氮肥,酸堿土壤都能施用,,但施后隔3~5天再進行灌水,,以防止流失,提高肥效,。 (3)適施堿性肥料酸性較強(pH5.5以下),、土質粘重、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適當增施堿性肥料般每畝基施50~100千克左右,,每隔2~3年施用一次;堿性強的土壤,,可畝施石膏(硫酸鈣)15~25千克,,調節(jié)其堿性。要注意適量使用,,以免造成土壤鹽漬化現(xiàn)象,。 來源:公益植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