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復活”因他預示當代、保留浪漫,、包容多元,;他接通傳統(tǒng)、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他是繼貝多芬之后又一個交響曲里程碑。 楊燕迪《體驗馬勒叩問當代人的生存情狀》 BBC紀錄片:偉大的作曲家馬勒 浪漫主義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
馬勒是浪漫主義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在藝術歌曲和交響曲兩種體裁,,且兩者緊密相連??梢哉f他的交響曲是“歌曲化的交響曲”,,他的歌曲是“交響化的歌曲”。在音樂的素材上兩者相通,,即在交響曲中或完整或局部地引用一些歌曲材料,,而他的歌曲往往配以交響樂的伴奏。歌曲增強了交響樂的標題性,,交響樂的手段大大豐富了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 馬勒的交響曲是典型的后期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其感情容量好表現(xiàn)幅度上都大大超過前人,,要么極度的欣喜若狂,,要么是極度的陰暗沉郁,在這兩種對立感情范疇之間,,穿插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生活所引起的緊張和煩惱的傾訴,,有時甚至于恐怖怪誕,這些在他的音樂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在藝術歌曲方面,,他與前輩不同之處在于努力歌曲和豐富的管弦樂音響融合,采用管弦樂隊伴奏,,創(chuàng)造了具有交響風格的藝術歌曲,。 交響曲聲樂套曲《大地之歌》▼ 交響曲聲樂套曲《大地之歌》是馬勒交音樂創(chuàng)作的最后階段的碩果,歌詞取自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孟浩然,、王維詩作。重現(xiàn)管弦樂隊與人聲完美結合的形態(tài),。對生活充滿熱愛又對死亡充滿恐懼的馬勒,,把盡情享樂和預感死亡的矛盾揭示的淋漓盡致。這不僅是作曲家自身的矛盾,,也是后浪漫主義暮秋意境的寫照,;《第八交響曲》(《千人交響曲》),以及《第九交響曲》具有創(chuàng)作上概括和總結的作用,,一方面,,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對前面的作品進行了歸納總結,,另一方面,有充分反映了馬勒晚年異常復雜的矛盾心理,,具有深刻的悲劇性,。 馬勒《千人交響曲》▼ 在寫作技法上,交響曲的結構有很大的變動,,不僅章節(jié)數(shù)有增有減,,快慢樂章的安排次序也相應變化,而且樂章之間的規(guī)模有時也不成比例,;一些作品的演出編制大為擴充,,不僅每個聲部的樂器數(shù)量增加,還增加了其他的樂器,,再加上聲樂演唱的各種手段的引入,,如第八交響曲由于演出編制龐大,被稱為“千人交響曲”,;音樂的旋律歌曲化,,平易近人通俗大眾化;和聲語言在后期作品中相當復雜,,大量使用不協(xié)和和弦,,全音階等,顯露出無調性的征兆,。 馬勒預示當代,、保留浪漫、包容多元,;他接通傳統(tǒng),、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他是繼貝多芬之后又一個交響曲里程碑,。他的音樂是通向20世紀無調性音樂的橋梁,在音樂的風格上是浪漫主義的延續(xù),,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不時顯現(xiàn)勛伯格作品的無調性因素,,他善于把哲理與通俗、個性與民族性,、浪漫與現(xiàn)代糅合在一起,。 馬勒《第九交響曲》▼ ·編輯:夜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