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水形物語》到最后,觀念有了,,美還是沒有啊,。
看完《水形物語》,我突發(fā)奇想,,如果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頒獎嘉賓是我,,我一定用如標題的這七個字去形容這部電影,然后笑瞇瞇地對老外們說:“別翻譯了,,這七個字會把電影給劇透光了,。” 這不是為了顯擺幽默而說的夸張話,。全片最主要的劇情,,用這七個字就講完了。 作為普通觀眾,,我大概能想象導演對怪物的迷戀,,以及他看似黑暗,、實則純情的審美偏好。我挺喜歡《潘神的迷宮》,,這也是我除了《水形物語》外,,唯一看過的“陀螺”(粉絲對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的昵稱)執(zhí)導的電影。不同處在于,,《潘神》走的是黑色童話路線,,《水形》演的則是畸戀式的愛情。 如果是孩子與怪獸之間的情感,,觀眾還不難從葆有童真角度予以同情與感動,,哪怕怪獸邪惡如“潘神”,因為孩子對怪獸那種既愛且懼之情,,我們有代入途徑,。而《水形物語》的“美女與野獸”,則是一個與之有反差的套路,,本來觀眾也并不一定反感,因為他們明白,,最后野獸會變成帥哥,,與美女過上沒羞沒臊的生活。 《水形物語》的女主角首先不是美女,,其次失聲,。她最后的選擇,是變身人魚,,和魚人怪獸去海里生活,。對這二人的廝守再反胃的觀眾,都不能說自己沒感受到愛情,。 然而觀眾除了費解,,似乎只有憤怒。打個奇怪的比喻,,看到這兩個形象堅定地抱在一起,,我突然理解了郭靖想要手撕楊過的心情。當初我們都罵郭靖食古不化,,眼里容不下愛情,。可站在郭靖角度想,,楊過和小龍女抱在一起之惡心,,大概就和啞女擁抱魚人是一樣的。 我拿郭大俠的心態(tài)做比,,說明我知道這種憤怒還是狹隘的,?!端挝镎Z》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除了魚人啞女一組是隱蔽的,,片中還關注了黑人群體遭受的不公待遇,,以及老頭畫家想要對帥哥店員表白遭到驅逐的慘事。 我倒并不反感電影的情感立場,,畢竟這些都是看上去真實的情狀,。我真正的不滿,是我覺得導演只是拿弱勢群體的話題當幌子,,實則只想講述一個另類的惡趣味的故事,。這個故事血腥、扭曲,、壓抑,,另含深意。 別的不說,,且說片中的反派,,那個斷指特工,他的存在就像一個“壞蛋模板”,,他對魚人的惡,、對啞女的惡,都只是情節(jié)需要而上演的伎倆,。他真正的作用,,是最后被魚人割喉之前,替導演說出一句贊美:“你才是神,?!?/p> 而其實我到最后也沒有降低對魚人的不適觀感,也就是說,,我沒法從狹隘的憤怒中解脫,,由于目睹真善美的愛情發(fā)出衷心的祝福。郭大俠只要觀念上開放了,,看著楊過和小龍女這對璧人,,完全可以享受到美。而我看《水形物語》到最后,,觀念有了,,美還是沒有啊。 其實世界范圍都不乏這樣古怪的故事,,它們?yōu)槭鼙姕蕚涞谋揪筒皇浅R?guī)的觀后感,,應該說,它們不是為了取悅觀眾出現(xiàn)的,。我覺得一些怪故事的出現(xiàn),,大概是創(chuàng)作者對無聊生活的厭倦導致的,。有時候只是悲傷者的一個念頭,就產(chǎn)生一個故事,。 女與綠魚浴,,成魚。這是一個怪而有味的念頭,,將它發(fā)展開來,,可以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很怪的故事,。顯然“陀螺”導演選擇了后者,。我從他的講述中,看到了他對身而為人的厭倦,,特別是對這個世界的厭棄,。 這個為小眾準備的怪故事,插上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大旗,,真是一件不幸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