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評定有“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分別對應于能力和貢獻,。 首先看能力,,硬件是職稱評定的基本條件。,,指學歷(學位),,工(教)齡,任現(xiàn)職年限,,教師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論文(專著),,計算機等級證等,,不同時期對以上各項大同小異,這些東西缺一不可,,一般不會造假,。 其實不少老師教學水平,工作業(yè)績都不錯,,但由于硬件不合不能評上,,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但畢竟任何行業(yè)都有一個門楹,,這也是作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備的,。 當然這里也有異議,,比如論文要求,,計算機技術(shù)要求等,上頭的要求近年也有改進,。 所以凡是評上高一級職稱的,,不管能力強與否,至少“硬件'是合格的,。 其次看貢獻,,與“軟件'對應,指政治思想表現(xiàn),,所在崗位,,教學實績,包括所教學生成績,,競賽獲獎情況,,評先評優(yōu)情況,單位的勤缺記錄等等,,往往每個單位制定“土政策”將以上各項量化打分,,若政策合理,公開公平公正,,還是能將成績突出的教師評上的,。這也是上頭搞職稱評定的本意,。 為什么會有些職稱高的能力并不一定強,貢獻不一定大呢,?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有的老師書教得好,受學生歡迎,,沒有評上職稱,,可能是主觀上或者“硬件”不合,或者“軟件”材料不善收集保存整理,,或者在單位人際關(guān)系不佳,,或客觀上存在一些不公,如領(lǐng)導搞以權(quán)謀私,,部分老師以虛假材料混過關(guān)等原因造成的,。 個人認為每個人應該首先知道自己沒評上的原因在哪,然后將之完善補充,,畢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砥礪前行,。 二是高職稱尤其是具備中學高級職稱的老師,,年齡偏大,其精力和工作激情不如他自己年輕時了,,畢竟職稱是對應以前年輕時的能力和貢獻評定的,。 這也造成可能部分年齡大職稱高的反而不如年輕老師職稱低的強,但人都會老的,,老教師也年輕過,,也拿過低工資,老教師的今天就是年輕老師的明天,,想到這一點可能心態(tài)就好了,。 平和的心態(tài)加上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是成就事業(yè)重要保證。 如果上頭真正重視中小學教育的話,,就應該和其他行業(yè)一樣不限指標,,只要合條件就可以評上,將教師群體的平均工資提高些,,同時加強職稱評定過程中的監(jiān)管,,盡量減少不正之風。 重視教育首先要重視教師,,因為廣大教師是祖國教育事業(yè)的實際執(zhí)行者,。而重視教師就必須提高教師的待遇,讓工作在一線的廣大教師事業(yè)有奔頭,,經(jīng)濟上有看頭,。 見仁見智,,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