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是書法學(xué)習(xí)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康有為說:“學(xué)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zhì),無以得其性情也,?!笨梢姡坏胀ㄈ诵枰R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 今天,,讓我們通過宋、元,、明,、清時期六位名家的墨寶,感受一下臨帖的獨(dú)特魅力,! 一,、原帖:王羲之《圣教序》,臨帖:元代趙孟頫 《圣教序》,,唐太宗撰文,,弘福寺僧人懷仁集王羲之字刻碑,也稱《大唐三藏圣教序》或《唐集右軍圣教序并記》《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完美再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藝術(shù)特征,被書法界奉為圭臬,。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臨圣教序》,,書于皇慶二年(1313年)三月,,趙氏時年六十歲,此帖精美流妍,,遒勁瀟灑,,被譽(yù)為“神品”。 (元)趙孟頫臨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二,、原帖:王羲之《蘭亭序》,臨帖:明代文征明 被譽(yù)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為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時所作的詩序,也稱《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帖文采斐然,,書法出神入化,自然天成,、和諧暢達(dá)的晉人風(fēng)致一覽無余,,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文征明,,天賦不是最突出的,但后天用功最深,,聲望極高,。他先后至少四度臨寫《蘭亭序》,此作為89歲高齡時最后一次所書,,法度嚴(yán)謹(jǐn),,意態(tài)生動,氣勢直逼書圣,。 明代文征明臨《蘭亭序》 三,、原帖:王獻(xiàn)之《廿九日帖》,,臨帖:明代祝允明 晉代書法家王獻(xiàn)之少負(fù)盛名,才華過人,,“小圣”之稱,。《廿九日帖》師古創(chuàng)新,,不拘體式,,楷、行,、草共處一紙,,自然和諧,充分展現(xiàn)了新創(chuàng)“破體書”(大令體)的書風(fēng)。世傳“二王”真跡,,當(dāng)推此帖為冠,。 王獻(xiàn)之《二十九日帖》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號枝山,工于書法,,名動海內(nèi),。他以古自期,強(qiáng)調(diào)“沿晉游唐,,寧守勿失”,,對原帖形貌、神采和章法把握精準(zhǔn),,所臨最為得神,。 (明)祝允明臨王獻(xiàn)之《二十九日帖》 四,、原帖:顏真卿《爭座位帖》,,臨帖:宋代蘇軾 顏真卿《爭座位帖》,又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與王羲之的《蘭亭序》并稱為“行書雙璧”,,與《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合稱“顏書三稿”。此帖信筆疾書,,豪宕盡興,,姿態(tài)飛動,蒼勁古雅,,受到歷代推崇,,堪稱顏氏行草精品。 顏真卿《爭座位帖》 蘇軾是宋代書法尚意代表,擅長行書,、楷書,,取晉、唐,、五代諸家之長,,尤其受顏真卿書風(fēng)影響最深。其書豐腴跌宕,,精微沉著,,氣勢奔放,,后世學(xué)書,從蘇字中盡窺唐人奧秘,。 宋代蘇軾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五、原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臨帖:清代趙世駿 《雁塔圣教序》,,也稱《慈恩寺圣教序》,唐代楷書大家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此碑瘦硬剛勁,空靈清挺,,鉛華綽約,,堪稱褚氏楷書代表作。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清代書法家趙世駿,楷書初學(xué)鐘,、王,,晚學(xué)褚遂良,幾可亂真,。所臨《雁塔圣教序》,,得褚書“變起伏于鋒杪”之妙,,輕靈流美,,儀態(tài)萬方。 (清)趙世駿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六、原帖:米芾《蜀素帖》,,臨帖:清代張照 “宋四家”之一,、書法天才米芾,三十八歲時應(yīng)好友林希之邀,,結(jié)伴游覽太湖近郊的苕溪,,在蜀素上即興寫詩八首。此帖飛揚(yáng)恣肆,,神采生動,,變化無窮,被后人譽(yù)為中華第一美帖,,成就了米氏萬世不祧的書壇地位,。 米芾《蜀素帖》(局部) 清代書法家張照,擅長行,、楷,,常為乾隆皇帝代筆,書法先后取法董其昌,、顏真卿,、米芾,所臨《蜀素帖》,,天骨開張,,氣魄渾厚,米書之雄,,可窺一斑,。 (清)張照臨米芾《蜀素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