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悠悠數(shù)百年,,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居住地——江西省南豐縣,。 孩提時,就聽長輩們說:家鄉(xiāng)的祖輩是從江西的南豐遷徙而至浙西常山,,一代傳一代都沿用南豐腔,,演繹至今,那便是純真的鄉(xiāng)音,。據(jù)1989版浙江《常山縣志》載,,全縣1522個自然村,說江西南豐話的就有526個,,可以說,,三分天下有其一。 后來,,查閱江西的《南豐縣志》,,上面果然也有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南豐遭兵燹天災,,縣民始有遷徙外流,,其中以移居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一帶居多,。又載:因為“三潘之亂”和太平軍占領南豐,加之瘟疾和旱澇之災,,民不聊生,,為了逃荒,移居浙江常山較多,。 頭腦中還深深地記憶著30多年前的一樁往事:那天我在外出差,,匆匆地趕往江西鷹潭車站,,準備回到浙江家里,離車站還有一段路,,看見一位老年人,,站在路邊等車,肩上扛著一根竹桿,,竹桿上掛著破舊的旅行袋,,上面裹著一件卡幾服,藍色幾乎褪盡,,腳套一雙涼鞋,。 “同志,加班車還沒有走吧,?”我操著普通話問道,。 “哦,沒有,?!彼D(zhuǎn)過頭來,看了我一眼,,就自我介紹說:“我是去南豐”,。說實在的,當時我真有點嫌他土氣,,勉強和他搭訕了幾句,。 不一會,車站里又來了一對年老的夫婦,,是牽著手來的,,他們卻很熱忱地和我那個“前相識”搭腔了:“你是去哪里呀?”“去撫州,?!薄昂猛郏覀冇邪槔?,我還是10多歲到過這里,,尋找車站也花去了好大功夫”。 真是喜從天降,,無意間我分明聽到老媽媽脫口而出的是南豐腔——我們祖鄉(xiāng)純正的鄉(xiāng)音與我的“前相識”談開了,。 我開始注意起他們來了:“老伯伯,您是說南豐話的呀,?” “是哇,,南豐人還不是說南豐腔嗎?” 我的天!竟然遇到祖鄉(xiāng)——南豐的人,,隨之而來的是我的怦然心動,。粗獷、質(zhì)樸,、帶著泥土馨香的南豐腔,,你就是我多年尋覓的鄉(xiāng)音! 從祖鄉(xiāng)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到宗族的歷史以及輩分排字等等,,所有一切的一切,,我都想傾訴出來,,問問這個不可多得的老鄉(xiāng)??墒?,離別的車子突然來了,老大伯終于留下了一句:“以后到南豐來玩,,只要說南豐腔的,,還愁吃住嗎”…… 這一次,正是橙黃橘綠的豐收季節(jié),,我們幾位平常說南豐話的老鄉(xiāng)踏上了尋祖問宗,、感受鄉(xiāng)音的南豐之旅。 在一位黃姓老板牽線下,,我們一行于中午時分趕到了撫州,,這是管轄南豐的地級市,幾位來自南豐的官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幾句寒暄,,便感到了語言上溝通的相近,在飯桌上,,他們?nèi)鐢?shù)家珍地介紹起了南豐腔,,地處撫州地區(qū)東南隅的南豐,方言主要受贛語影響,,其次受客家話影響,,因而南豐話與廣昌最近似,是贛語和客家話的過度地帶,。而南豐建縣已有1700多年歷史,,歷代雖有隸屬更迭,但境域無大變更,,所以縣境內(nèi)各鄉(xiāng)村方言大致相同,。南豐話的主要特點是,沒有濁聲母,,去聲不分陰陽,。如普通話說“吃飯”,,南豐話“食飯”,普通話“太陽” “月亮”,,南豐話則稱“熱頭” “熱光”,,普通話“下雨” “下雪” ,南豐話則稱“落雨”“落雪”,。還有南豐話的語法上利用附加詞綴的特點,,如添加“俚”“崽”,普通話“蜜蜂” “凳子” “男孩子”,,南豐話稱“蜂俚”“凳崽”,、“崽俚家”等等。這親切的鄉(xiāng)音使我們頓時感受到了祖輩余脈的延續(xù),。 吃罷中飯,,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南豐——我們的祖鄉(xiāng),沿途的高速公路旁,,映入眼簾的是整片整片的柑橘,,像粒粒珍珠灑滿祖鄉(xiāng)的溝溝壑壑,原來南豐是全國柑桔商品生產(chǎn)基地縣,,有著1300多年栽培歷史的南豐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無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營養(yǎng)豐富”而聞名海內(nèi)外,是全國十大優(yōu)質(zhì)水果之一,,曾經(jīng)被斯大林譽為“桔中之王”,。 2006年,南豐蜜桔被授予“中國名牌農(nóng)產(chǎn)品”,。2007年,,南豐蜜桔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目前全縣蜜桔種植面積達70萬畝,,總產(chǎn)量達80萬噸,,暢銷港澳、東南亞,、俄羅斯及加拿大,、歐盟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在的家鄉(xiāng),,也有“中華名果”常山胡柚,,原來撫州的“柚”產(chǎn)地在南豐,民間流傳著“撫州陪嫁”的傳說:南豐的女子嫁到常山時,要將當?shù)胤N植的“撫州”作為陪嫁之物,,娘家讓她帶上兩株果樹苗,,祝愿成雙成對、早日開花結(jié)果,,喜慶之日,,婆家就會將果樹栽種到菜園里,不過幾年,,“撫州”就能開花結(jié)果,,由于方言的變化,“撫州”就被稱為“胡柚”,,經(jīng)過多年的改良,,“常山胡柚”已然成了常山農(nóng)民的搖錢樹,如此說來,,我們真該向祖鄉(xiāng)南豐好好感恩了,。 下午,我們在南豐老鄉(xiāng)的引導下,,還參觀了萬畝桔海和曾鞏讀書巖,南豐旅游局的平先生一路上用南豐話和我們交流,,偶然間還聊起了南豐的諺語,,讓我再一次體會了久違的親情,許多父輩們留下的生活諺語在這里找到了佐證,,如:有樣冇樣,,看看世上;食不窮,,著不窮,,不會劃算一世窮;雷公先唱歌,,有雨冇幾多,;吃了端午粽,還有三日凍,。 次日早上,,為了體念鄉(xiāng)情,南豐的老鄉(xiāng)還在一條古老的街道上找了一家特色店,,請我們用早餐,,席間,南豐的水粉,、灌芯糖,、烏米糕、囊供糍、擂茶,、還有油丸,,不一而足,南豐風味小吃以品味多樣,、工藝精細,、風味獨特而遠近聞名。其中南豐清湯,,以精面粉和瘦肉為主料,,經(jīng)搓、滾,、撲,、切等工序制成皮坯備用,將精肉細剁成泥,,皮坯包肉,,入水后水沸即熟,拌入調(diào)味品,,則形小,,皮薄、肉嫩清香油滑,,鮮美味純,。 我們津津有味地填著肚子,冷不丁東道主又上來了一壺當?shù)禺a(chǎn)的米酒,,據(jù)介紹每年秋收以后,南豐家家戶戶都要自釀幾缸米酒,,既供自家平時飲用,又以之待客,,特別是請客時,,若席上無米酒,再豐盛的席面,,生怕客人興味不濃,,主人的臉上也覺得無光。而南豐人以好客著稱,,因此,,他們飲米酒時,不用酒杯多用碗,,顯得越發(fā)豪爽,。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宋代南豐鄉(xiāng)賢曾季貍,對家鄉(xiāng)蜜桔豐收且橘農(nóng)好客所作的詩句:“酒杯無算飲,,橘樹不論錢”,。等到環(huán)顧小店以及滿街似曾相識的面孔,,又把我們帶到了賀知章筆下的“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哦,那溫存的鄉(xiāng)音,,濃酒般的鄉(xiāng)情!讓我們久久不能自已,。 行走丨用一首詩,,喚醒春天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
|
來自: 昵稱4510917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