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綜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為脊髓,、脊椎等結(jié)構的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為脊髓圓錐位置下移并被栓系在椎管內(nèi),并伴發(fā)其他畸形,,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綜合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神經(jīng)損害的癥候群,。 典型案例 圖 1 脊髓栓系綜合征患者,,伴有神經(jīng)根痛病史,。MRI所示可脊髓圓錐低位,終絲增粗,另可見脊髓縱裂和椎體畸形 圖 2脊髓栓系綜合征患者,,女,,30歲,伴有大小便異常病史,。MRI可見脊髓圓錐低位,,終絲增寬,另可見椎管內(nèi)脂肪瘤形成,,椎體異常,,相應腰椎椎管擴張 圖 3脊髓栓系綜合征患者,男,,18歲,,伴有下肢無力病史。MRI可見脊髓圓錐低位,,終絲增寬 圖 4脊髓栓系綜合征患者,,男,15歲,,伴小便失禁病史,。MRI可見脊髓圓錐低位,終絲增寬
圖 5 典型脊髓栓系綜合征MRI表現(xiàn) MRI診斷 MRI能清晰顯示脊髓圓錐的位置和增粗的終絲,,一般認為,,脊髓圓錐低于腰2椎體下緣和終絲直徑>2mm為異常。 發(fā)病機制 脊髓是長圓柱形神經(jīng)組織,,自頸以下逐漸變細,,在頸和腰部兩處膨大,下端尖削為脊髓圓錐 呈圓柱狀,,終于第1腰椎下緣,。正常情況下,胎兒在3個月時脊髓與椎管等長,,以后椎管生長較快,,新生兒脊髓終止于第3腰椎下緣,成人則在腰1~2椎體之間,。 由于不等速度生長,,腰骶神經(jīng)根需斜行才能達到相應的椎孔內(nèi),長的下行神經(jīng)根形成馬尾,,且隨著脊椎的彎曲,,脊髓圓錐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上下移位,馬尾及終絲則不和硬脊膜粘連,。 當上述發(fā)育過程發(fā)生障礙時則可導致脊髓圓錐下移及馬尾神經(jīng)叢和椎管后壁的粘連牽拉,,使脊髓圓錐位置下降及神經(jīng)終絲相對固定。 病理基礎 一些學者認為TCS為胚胎期神經(jīng)管閉合不全所致,是由于副神經(jīng)原腸管持續(xù)存在,,固定阻止了脊髓椎管及皮膚組織融合,,而發(fā)生脊髓圓錐位置下移、脊髓分裂,、椎體發(fā)育異常及皮膚改變,。 因此TCS患者不僅局限于脊髓位置下移和粘連,還可見脊髓本身畸形,、椎管內(nèi)脂肪瘤,、脂肪脊髓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脊椎分裂,、半椎體、棘突交叉,、皮膚竇道等異常,。 總結(jié) 當患者腰椎MRI提示脊髓圓錐低位(L2椎體以下),終絲直徑增粗(大于2mm),,伴有神經(jīng)損害的癥候群或其他畸形的存在,,應高度考慮脊髓栓系綜合征。 編輯 | 鞏濤 責任編輯 | 黃蓓蓓 參考資料 1. 王中秋, 周述嶺, 秦志宏,等. 脊髓栓系綜合癥的CT,、MRI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0, 19(4):218-220. 2. https:///articles/tethered-cord |
|
來自: 昵稱42715024 > 《中樞~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