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后,內外棉市場均結束調整重拾升勢,,市場表現(xiàn)基本符合我們上篇熱點《鄭棉2-6月或有一波小牛行情》中的預判,,即2月底或3月初棉花市場可能啟動一波上漲趨勢。2月23日,,USDA在第94屆農業(yè)展望論壇上預計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市場產不足需,。筆者認為,棉花市場去庫存的大格局延續(xù),,棉價長期震蕩上漲的邏輯加強,,維持CF1809在6月底之前見17000元/噸的預判。
USDA論壇: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市場產不足需
供需是影響棉價變動的根本因素,,而庫存則是供需變化的精髓,。歷史規(guī)律顯示:國際棉價與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預估具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國內棉價也有類似規(guī)律,,但因進口配額管制和儲備棉調控政策,,兩者契合度沒有國際棉價那么高。
2月23日,,USDA預計: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547萬噸,,同比下降3.6%;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676萬噸,,同比增加2%,;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為1801萬噸,下降128萬噸,,同比降幅6.7%,。自2015/16年度以來,全球棉花市場去庫存的大格局延續(xù),,雖然2017/18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有20萬噸的增加,,但不影響去庫存的大局。筆者認為,,未來國際棉價震蕩上行的趨勢不變。
USDA預計:2018/19年度中國棉花產量為588萬噸,,同比下降1.8%,;中國棉花消費量為897萬噸,同比增加3%,;進口量為152萬噸,,同比大增40%,;中國棉花期末庫存為732萬噸,下降156萬噸,,降幅18%,。自2015/16年度以來,國內棉花市場去庫存的大格局延續(xù),,未來國內棉價震蕩上行的趨勢不變,。
筆者留意到,市場上有相關解讀認為2018/19年度除中國外其他地區(qū)棉花期貨庫存預估增加,,因而看空國際棉價,。這是缺乏歷史數(shù)據(jù)支撐的,國際棉價與該項指標并無明顯的相關關系,,該項結論邏輯上不成立,。
各主產國種植面積變化
從3月份開始,北半球各主產國陸續(xù)進入棉花種植期,,新年度種植面積是這段時期影響棉價的核心因素之一,。USDA預計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種植面積為3200萬公頃,同比下降3%,,主要受印度和南半球種植面積下降影響,。預計2018/19年度印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150萬公頃,同比下降6.5%,。印度單產恢復到正常水平,,為521公斤/公頃,同比增加3.3%,。這導致印度產量預估為599萬噸,,同比下降3.5%。預計美國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種植面積為1330萬英畝,,同比增加5.5%,。不過USDA將美棉絕收率由10%調增到15%,將美棉單產由893磅/英畝調降為828磅/英畝,。這導致美棉產量預估為425萬噸,,同比下降8.3%,說明USDA對于2018/19年度美棉天氣預估很不樂觀,。
當然,,目前關于面積的預估是值得參考的,但關于單產的預估為時尚早,,后期的變數(shù)還很大?,F(xiàn)在的整體論調是“面積小幅增加,單產下降,,產量小幅下降”,,面積方面是小幅利空,,但不改變去庫存大局。
綜上所述,,未來全球棉花市場的產需格局可能按照“平衡—偏緊”的路徑演化,,新年度種植面積雖有小幅增加但不改變去庫存大局,未來國內外棉價震蕩上行趨勢不變,,維持“3月初鄭棉啟動上漲趨勢,,CF1809在6月底前見17000元/噸”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