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英語課時,老師常說有的單詞之間是要連讀的,,例如when I see you again(當我再遇見你),,連讀起來就像是when ni seeu again。 但反觀我們的母語,,貌似卻木有連讀的詞(北京話那種把“派出所”念成“派所”的不算啊),,因為咱說話就講究個字正腔圓,一字一頓,。 但你知道嗎,,其實有的漢字正是由連讀產(chǎn)生的,而且無論字形,、讀音,、字意都是由另兩個漢字組成的,。 1、甭=不用 甭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在北方話里用的是在很多,。那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來“臆想”一下這個邏輯: 剛開始大家也只是說“不用”,可平??谡Z交流中buyong,、bu yong說快了,就像beng或者bong了(你可以快速念5遍buyong試試),。 但中文都是一個音節(jié)對應一個漢字,,現(xiàn)在beng這個音有了,總得有個字來跟它對應吧,,于是人們根據(jù)漢字六書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和假借,很自然就造出“甭”這個字,。 同樣邏輯的還有如下這些字,。 2、嫑=不要 嫑(biáo),,字形=“不要”上下組成,,讀音biáo=bu yao念快后組成,字意也正是不要的意思,。 3,、嘦=只要 嘦(jiào),字形=“只要”上下組成,,讀音jiào=zhi yao念快后組成,,字意也正是只要的意思。 4,、巭=功夫 巭(gū),,字形=“功夫”上下組成,讀音gū=gong fu念快后組成,,字意由“功夫”引申到“學習”的意思,。 普通話里,字形,、讀音,、字意都符合以上邏輯的字,我目前只想到甭,、嫑,、嘦,、巭這4個。 但從廣東話里我還想到以下兩個字,,字形雖不是由倆字組成,,但讀音和字意都符合以上邏輯。 5,、唔系=埋 唔系(m hai),“不是”的意思,,它的讀音m hai讀快了就成了mai,,而“埋”這個字在粵語讀音也是mai,于是粵語里埋這個字慢慢發(fā)展出了“唔系”的含義,。 例如,,埋系佢咯(mai hai kui lo)=不就是他嗎=就是他。 6,、唔好=無 唔好(m hou),,“不好,不要”的意思,,它的讀音m hou讀快了就成了mou,,而“無”這個字在粵語讀音也是mou,于是粵語里無這個字慢慢發(fā)展出了“唔好”的含義,。 例如,,唔好咁喇(m hou gam la)=無咁喇=不要這樣啦。 說到這,,我想到的由連讀產(chǎn)生的漢字就說完了,,但漢語漢字博大精深,因連讀而形成的“新音,、新字”肯定不止這幾個,,特別是還有很多方言呢,你像四川話里其實也有連讀現(xiàn)象,,例如: 我本人是四川人(自學了廣東話),,我在和很多朋友聊天時,就老看到“在爪子”這個詞,。 其實“在爪子”=在做啥子=在干啥,,只是做啥子(zu sha zi),念快了就成了爪子(zua zi),。 但四川話不像廣東話那樣有自己特有的漢字,,做不到“書同文”,使用的都是普通話的漢字,,而且近年來,,四川話越來越有被普通話同化的趨勢,,我每次回家,跟小學生已經(jīng)沒有辦法用方言正常交流了,。 你還能想到其他連讀產(chǎn)生的“字”嗎?或者你的方言里有連讀產(chǎn)生的“音”嗎?歡迎留言討論! 《小豆的學習筆記》定位就是終身學習,,謝謝您圍觀我的終身學習,您也可以關(guān)注我,,我們一起終身學習,,探索世界的美好與奇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