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易經(jīng)》自己來講《易經(jīng)》,,揭去后人所加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們可以看出那是怎樣一個原始人在作裸體跳舞,。----郭沫若
一,、解讀--過河改約的既濟 既濟,字面意思是已經(jīng)完成渡河這件事,,實際含義是指完成了伐紂傾商,,建立周朝這件大事。卦辭說這一卦所講的內(nèi)容是“亨”字級的,,很重要,。但是既濟之后得到的成果卻只能“小利貞”,,只有小部分應該維持現(xiàn)狀和堅持執(zhí)行。因為,,有些成果在初期是吉祥的,,但最終卻會導致叛亂。這很可能是暗指周族和商族反紂力量之間的合作,,初時有利于合作的很多約定在周族奪取政權后就不能適用了,,因為其中埋藏著許多隱患。也就是說,,周族是打定主意要廢止或修改大部分不符合周族利益的約定的,。特別是在由誰主政這個問題上,周族是不打算還政給商的,,武庚叛亂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初九“曳其輪”,肯定了底層的民眾有拖拉車輪幫助大車過河(即跟著周族伐紂傾商)的功勞,,只有那些落后分子(落在車后,,沒有出力的人)被這場變革給沾濕了??偟膩碚f,,這一階層的安定沒有什么問題。 六二說一個婦人丟失了車簾子,,讓人看到了真容,。這是比喻那些暗中支持、歸順周族的地方官吏在這場變革中都紛紛暴露了,,他們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官職,。“勿逐,,七日得”,,這是周族對這些支持者的承諾,意思是不要太在意這點小小的損失,,過不久就會得到名譽,、地位、財富的封賞的,。 九三以殷高宗武丁征伐鬼方,,三年才攻克的例子,表明了周在取代商之后,,對于那些仍不臣服歸順的勢力,,決心以武力加以討伐,哪怕需要很長時間也在所不辭。但是九三也提醒了,,不是胸懷遠大,,足夠英明睿智的大人物是不能輕易采用這個方法的。 六四是舊朝的高官,。周傾商之前是打著“伐紂”的名義的,,并沒有說要改朝換代,所以舊朝的官員是支持周族的,。但是,,紂王死后,周族并沒有還政于商,,而是取而代之,,這必定會引發(fā)一些舊朝官員的不滿。所以說“繻有衣袽,,終日戒”,,就象絲織的繒衣上破了個洞,整天要擔心這個洞會越來越大,。 九五說東邊鄰居殺了一頭牛,,還不如西邊鄰居的禴祭呢。這段爻辭中,,“東鄰”是指商族,,“牛”是指紂王,,這說明伐紂是商族內(nèi)部的意愿,,武王也是商族的外戚,這件事只是由他發(fā)起牽頭而已,,實際上是共同參與的,。“西鄰”自然是指周族了,,“禴祭”是指周族拉攏那些地方勢力的方法,,即前面說過的給予合法的地位,認可世襲傳承的權益,。“實受其?!?,確實享受到了這個策略帶來的福報。 上六就是九五說“東鄰”,,即那些支持伐紂的商族宗親,。他們就象河中最危險的地方,水深可沒過頭頂,所以一定要嚴肅對待,,妥善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系,。
二、詳解 (一)卦辭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注釋】 既,,已經(jīng),。 濟,渡,,過河,。 【譯意】 既濟,很重要,,小部分應當堅持執(zhí)行,。剛開始吉祥的后來終會引起動亂。 【析義】 既濟的本意是已經(jīng)渡過了河,,泛指已經(jīng)獲得成果,、經(jīng)驗或已經(jīng)達成目標等。既濟的特點是每一爻都當其位,,初時看來沒什么不妥,,都很完美。但卦辭卻說“小利貞”,,只有小部分成果值得維持下去,,而大部分是“初吉終亂”的,初時看著吉祥,,以后卻會導致動亂,。所以,已經(jīng)成為事實的那些成果,,特別是某些重大約定,,是必須要改變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約定估計是伐紂成功后還政于商,,這是周族決不愿意遵守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二)爻辭 【注釋】 曳,,拖,,牽引。 濡,,沾濕,。 尾,,跟在車尾的落后分子。 【譯意】 初九拖著輪子拉車過河,,河水沾濕了落在車后的人,,沒有什么咎害。 【析義】 初九陽當其位,,大部分底層的百姓是支持周族傾商的行動的,,是他們推動周族這輛大車渡過河的。但也有少部分落在車后的人們,,他們由于不理解或不支持,,沒有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被河水沾濕了身子,??偟膩碚f,形勢是比較樂觀的,,這個階層不會出什么亂子,。
【注釋】 茀,車簾子,。 【譯意】 婦人丟失了她的車簾子,,不要去追尋,七天后就會得回了,。 【析義】 六二陰當其位,,陰柔中正,與九五有應,,以陰濟九五之陽,。在這場周族傾商的大革命中,許多支持周族的鄉(xiāng)紳官吏紛紛暴露出來,。就象坐在車里的婦人丟失了車簾子,,露出了真容。他們暴露的同時,,也失去了商王朝授予的官職,。周統(tǒng)治者安慰說,不要太在意那點小小的損失,,七天以后,,這些爵祿與榮耀都會得回來的。
【注釋】 高宗,,殷高宗武丁,。 鬼方,據(jù)史料記載,,鬼方是夏商時居于我國西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在周時從西北方進攻過華夏,。 克,,戰(zhàn)勝,攻下,。 【譯意】 殷高宗武丁征伐鬼方,,用了三年才戰(zhàn)勝對方,能力和實力一般的小人物是不能用這個辦法的,。 【析義】 九三陽當其位,,代表軍隊,以殷高宗征伐鬼方用了三年才戰(zhàn)勝對方為例,,來說明靠武力解決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雄厚的實力和高明的智慧,是不能動用征伐之事的,。周族想要解決那些歷史遺留問題,,動用武力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注釋】 繻,,彩色的絲織品,。 袽,爛衣服或破舊棉絮,。這里是指絲衣被勾破了洞,。 終,從開始到末了,;整,;全,盡,。 【譯意】 彩色的絲衣上破了個洞,,讓人整日戒備。 【析義】 陸肆是公卿大夫之位,,是朝中的大官,。在伐紂這個事情上,周族和這個階層是多有溝通并達成合作協(xié)議的,。所以在事成之后,,周族沒有還政于商,這個階層中的一些人是有怨言的,。這就象絲衣上的破洞,,讓人整日提心吊膽,生怕這個洞越來越大,,導致整件絲衣解體,。
【注釋】 禴,,祭名,夏商兩代在春天舉行,,周代在夏天舉行,,只用黍稷、蔬菜等,,不用犧牲,,是一種薄祭。 【譯意】 東邊的鄰居殺牛,,還比不上西邊的鄰居礿祭有效果,。西邊的鄰居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礿祭的福報。 【析義】 九五東鄰是指商族,,西鄰是指周族,,牛是指商紂王,禴祭是指周族收買地方勢力的策略,。爻辭說商族人用殺死紂王的辦法來解決政洽上的危機,,還不如周族用承認各個地方勢力合法并許以世襲傳承的拉攏手段有效果。周族確實因此得到了極大的好處,,“天下三分,,文王有其二”的說法就是明證。
【注釋】 厲,,嚴肅,。 【譯意】 河水很深,沒過了頭頂,,要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 【析義】 上六是商朝的宗親,他們就是九五說的“東鄰”,,曾經(jīng)和周族合作伐紂,。周公指出,他們正是傾商大業(yè)完成后最危險的人,。他們的水很深,,稍不小心,就會有沒頂之災,。所以要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處理好與他們之間的關系。
|
|
來自: 陸一2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