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女人,,左偏身感覺異常,、頭痛、驚厥發(fā)作1月余,。
非增強CT顯示右后額葉腫塊高密度附近存在低密度影(箭頭),,代表輕度血管性水腫。
MRI顯示,,在T1(A)上有一薄層高信號區(qū)域,,其中央和外周呈低信號,,T2 FSE序列(B,箭頭)和T2 GRE序列(C,,箭頭)呈高信號,,與含鐵血黃素輪輞兼容。DWI(D)顯示病灶周圍淡淡的高信號,,相應的ADC圖呈高信號(圖中未顯示),。
MRA/MRV MIP重建顯示右側(cè)大腦中動脈和相鄰的皮質(zhì)靜脈分支處塊狀高信號(箭頭)。
DSA示(B和D,,正位片)右側(cè)大腦中動脈終末支和皮質(zhì)靜脈異常交通性病變(A和C,,虛線圓圈),MRV也存在類似征象,。
臨床與影像學要點: 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團發(fā)育異常的病理腦血管,不經(jīng)過毛細血管床,,直接向靜脈引流,,形成動靜脈之間的短路,多由一支或者幾支動脈供血,,引流靜脈也可一支或者幾支,,會導致導致血流動力學的紊亂。顱內(nèi)動靜脈畸形是指發(fā)生于顱內(nèi)的此種疾病,,根據(jù)發(fā)生部位的不同,,分為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畸形,、腦膜腦動靜脈畸形,。顱內(nèi)動靜脈畸形是引起臨床癥狀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為<>
影像診斷: CT,、MRI及DSA均可診斷本病,。 部位與數(shù)目:幕上腦實質(zhì)最多見(80%),,多為單發(fā),,癲癇和腦內(nèi)出血是AVM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多發(fā)者見于遺傳性出血毛細血管擴張,、Wyburn-Mason綜合癥,。 血管巢:CT平掃表現(xiàn)為等或稍高密度影,界線常不清楚,,約1/3可見鈣化,。MRI為流空W信號,無明顯占位征,。斷面上常為錐形,,尖端指向腦室,。鄰近腦實質(zhì)可見水腫。 供血動脈多為腦動脈,,但15-50%病例可見腦膜動脈參與供血,,這些血管異常增粗迂曲,呈臘腸狀,,甚至動脈瘤形成,。CT平掃為迂曲的稍高密度。MRI為流空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化,。 引流靜脈粗大、迂曲,,呈曲張樣,,常見狹窄及血栓,可向深部的靜脈竇及深靜脈或淺靜脈引流 MRI上病變信號取決于血流速度,、有無血栓,、鈣化等繼發(fā)改變,無血栓者為流空信號,,快速掃描序列可見流動相關增強所致的高信號,。慢性期出血可見含鐵血黃素所致的低信號。 增強CT與T2WI上病變呈一團蠕蟲狀,,富有特征,。動態(tài)CTA及動態(tài)增強MRA能顯示其出血流動力學特點。 可合并腦實質(zhì)出血,、腦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以及腦萎縮,。 Spetzler Martin分類(等級I–V):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引流靜脈(深或淺),。 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可以幫助分流血流的檢測,。 DSA可以詳細的病灶并可能進行治療(栓塞病灶)。
鑒別診斷: 硬腦膜動靜脈瘺 血管性腫瘤(血管母細胞瘤,,GBM)
治療: 1.顯微手術切除 是治療顱內(nèi)動靜脈畸形最徹底的方法,,可以消除病變出血的風險,改善腦血供,,還能控制癲癇發(fā)作,。 2.放射治療 對于病變小于3cm的,位于重要功能區(qū),,或者位置深在,,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立體性放射治療,,常選伽馬刀治療,。但是通常1到3年后才見效,,這期間有出血的可能。 3.介入栓塞治療 可以采用血管內(nèi)介入的方法,,栓塞供血動脈,。但是單獨介入栓塞治療動靜脈畸形的完全閉塞率比較低,通常作為手術切除及放射外科治療前的輔助手段,。 4.綜合治療 可以采用以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手段相結(jié)合,綜合各個手段的優(yōu)點,,最大可能地治愈本病,。 Cronqvist M, Wirestam R, Ramgren B,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procedural safety, complications, and results evaluated by MR imaging, including diffusion and perfusion imaging.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6;27:162–76 Santos MLT, Demartini Júnior Z, Matos LAD, et al. Angioarchitecture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rq Neuropsiquiatr 2009;67:316–21, 10.1590/S0004-282X2009000200031
關注臨床推理|隨時隨地學習|神經(jīng)科知識
微信ID:Clinical-Reaso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