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5年,,漢元帝的小弟弟劉竟死了,,劉竟和太子劉驁年紀相仿,從小跟太子一起長大,。元帝去吊唁時遠遠望見太子,,更加傷感,痛哭不已,??僧斕幼呓鼤r,,元帝發(fā)現(xiàn)太子竟然沒有哭,,非常生氣:這也太狠心了,太不仁厚了,,這樣的人怎么配做民之父母,! 太子的師傅史丹立即跪下磕頭:皇上息怒,這事都怪我啊,。我看您這么傷心,,就專門囑咐太子沖著您時不要哭,,怕加重您的傷感,損害了身體,。都是我的罪過,,我該死啊。 元帝這才釋然,。 可見,,該笑的時候沒笑,不算多大的事,;而該哭的時候沒哭,,事情就大了。 毛主席逝世時,,各地設靈堂,,干部群眾集體吊唁。某地,,有一婦聯(lián)主任與武裝部長抱頭痛哭,,樣子卻不真誠,有點滑稽,,有人不禁笑出聲來,,被當場抓起來批斗。 另外,,漢元帝非常喜愛音樂,,琴瑟簫管各種樂器的演奏都精通,他從樓上往樓下的鼓上投擲銅丸,,都能打出旋律來,,而且還會譜曲,堪稱莫扎特式的人物,。所以,,他很喜歡另一個精通音樂的兒子康王,臨死前決意廢立,。 關鍵時刻,,又是這位史丹向元帝哭訴以死請命,說太子被立十余年,,天下歸心,,是康王比不了的,如果要廢太子,,公卿大臣必以死相爭,,自己愿作第一個。 元帝是心軟的人,,見不得人哭,,很受感動,,也覺得史丹說的有理,就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加之石顯等人也都擁護太子,,最終太子得以繼位。 前33年,,漢成帝劉驁即位,,當時也是18歲。他的母親就是前文提到的王賀的孫女王政君,,王政君成為皇太后,,王家人開始登上漢朝的政治舞臺,用了三十多年時間,,最終王政君的娘家侄子王莽結束了劉家統(tǒng)治211年的西漢,。 漢武帝窮兵黷武,數(shù)千萬生靈涂炭,,把身后兒孫的福壽給折盡了,。前文講過,武帝親生子女少有善終,。昭帝劉弗陵只活了二十歲,;宣帝劉詢只活了四十多歲;元帝劉奭只也是四十多,,成帝同樣如此,。而且,雖然有無數(shù)嬪妃,,他們的子嗣卻很少,。 從遺傳生理學上來講,他們可能有點問題了,,沒有了劉邦當年的那種狼性了。 另外,,如漢宣帝對元帝擔憂的那樣,,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元帝及成帝等后來者的強悍秉性。 真正的危機是從成帝開始的,。成帝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一是,,好色貪玩;二是,,重用外戚,。 成帝小時候是個愛學習的孩子,,長大后,,對于性的沖動沒有太多克制,,竟以好色聞名,元帝想廢他也是因此,。當上皇帝后,,更加隨心所欲,后宮美女隊伍不斷壯大,。 然而,,即位兩年后,他正式立許氏為皇后,,這個許皇后竟然把成帝給管住了,,不許他再去臨幸別的妃子,真是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可是,,許皇后只生了一兒一女,都夭折了,,后宮其他女人也沒有生育,。弄得大臣們都跟著著急,,擔心國家以后沒有繼嗣之人,,紛紛上書,請皇帝抓緊造人,,不要只在許皇后這一塊地上費勁了,應當“奮乾剛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應當選錄適宜生孩子的女人入宮,,“毋擇好丑,,毋論年齒”,,生得越多越好,。 這個情況延續(xù)了十來年,,許皇后管不住了,。成帝開始走出皇宮,微服出訪,,到民間去玩樂、獵艷。 前18年,,33歲的漢成帝在姐姐陽阿公主家里,,遇到了一個歌舞女郞,絕色,,一見鐘情,,立即帶回宮里,然后就君王七日不早朝了,。這個女子就是聞名后世的趙飛燕,。 不過,還有比趙飛燕更漂亮的,,就是隨后也被召入宮的她的妹妹,,這個小趙姑娘“姿性尤醲粹,左右見之,,皆嘖嘖嗟賞”,,漂亮得把人們都給震了。當時就有人斷言,,趙家姐妹將是紅顏禍水,。 趙家姐妹確實是妖精一般的,不但漂亮,,而且手段厲害,。很快就誣告罪名,把許皇后給搞垮了,,打入冷宮。 兩年后,,趙飛燕被立為皇后,,她妹妹被立為昭儀,比姐姐更得寵,,姐妹同心,,互相幫襯。趙飛燕懷不上孩子,,感覺應當是皇帝的種子不行,,于是就想辦法找人私通。妹妹則給皇帝灌迷魂湯,,說:我姐姐性格剛烈,,受不得半點委屈,要是有人誣告陷害她,,她肯定就得自殺,。遇到告黑狀的人,,您可得擔著點,別委屈了姐姐啊,。結果,,凡有告發(fā)趙飛燕丑事的,成帝一概殺之,。于是,,趙飛燕放心外包造人,,可最終也沒有生育,。 最終,成帝不得不過繼當年跟自己競爭皇位的弟弟的兒子劉欣來立為太子,。 沒有子嗣絲毫不影響成帝對趙家姐妹的寵愛,,一直到公元前7年的一天早上起床時,突然手腳不聽使喚,,說不出話來,,然后當天上午就死了。天下嘩然,,紛傳成帝是累死在趙昭儀的身上,,精盡人亡。趙昭儀自殺,。 那么,,成帝時,外戚是怎樣起來的呢,? 為什么從呂后開始,,外戚就一直是個大問題呢?以后的朝代里,,也一直都是個問題,。 皇帝為什么都跟姥姥家那么好呢? 其實挺好理解的,。因為皇帝的老媽--太后都向著娘家人,,而且在這個皇帝繼承皇位的過程里,那些同姓的叔侄兄弟一直都是他的競爭者,,是對手,,只有姥姥家的那些人才跟自己是利益共同體。 成帝的母親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個,、姐妹四個,。老大王鳳與王政君同母所生,順理成章地成為王家的代表人物,,很快取得類似霍光那樣的地位,,成帝做什么決策都要先經(jīng)過王鳳的同意,。 成帝很欣賞劉向的兒子劉欣,要封劉欣為中常侍,,只相當于個大秘的官職,,官服準備好,就差正式行禮任命了,。身邊地近臣提醒成帝:這個事,,您還沒跟大將軍王鳳商量啊。成帝不以為然:這樣的小事,,何必跟他商量,!結果,這些近臣還都挺堅持,。成帝只好把王鳳召來,,王鳳反對,于是這個事就泡湯了,。 其他的幾個舅舅,,王崇、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也都被封侯重用,。這時距劉邦打下江山已經(jīng)將近二百年,劉邦立下的“無大功不得封侯”的規(guī)矩早就不被當回事了,。 王家盛極,,無數(shù)高官都出于王家門下,王家的侯府一個比一個奢華,,甚至都超過了皇宮,,讓漢成帝看了都嫉妒了。 這時,,當然有一些大臣提醒成帝,,不要出問題。比如劉向上書極諫: 臣聞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術也,。夫大臣操權柄,持國政,,未有不為害者也,。 君主沒有不想安坐天下的,,然而經(jīng)常出現(xiàn)危機;沒有不想社稷常存的,,然而歷代常有失去,;問題都出在不善于駕馭臣下。凡大臣操持權柄,,把持國政,,沒有不為害君主的。 然后舉了一大堆例子,,講了一大通道理,。 成帝深以為然,把劉向召來,,一通唏噓感嘆,,然后一點用也不管,。 王鳳死后,,其官位仍由王家人掌握,所幸的是,,終成帝之世,,王家并無篡奪之心,天下還姓劉,。 不過,,成帝也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好事。 前26年,,漢成帝組織搜集流落在民間的古籍圖書,,并重新校對編輯。 劉向負責編輯經(jīng)傳,、諸子,、詩賦等類別;任宏負責編輯兵書類別,;尹咸負責編輯數(shù)術類別,;李柱國負責編輯醫(yī)學方技類別。 然后由劉向匯總條目,。 20年后,,這個工作繼續(xù)由劉向的兒子劉歆完成。劉歆將全部主要的古籍經(jīng)典分為七略: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略,、方技略。共596家,,13269卷,。又分為九流: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等,。 劉歆引用《易經(jīng)》“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指出,,諸子百家的思想看似各有不同,其實相反相成,,彼此想通,,對于治理國家都有重要的意義。 今天流傳的先秦諸子百家經(jīng)典,,差不多都是經(jīng)過經(jīng)過了劉向父子整理,。沒有這次整理,中華文明可能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而漢成帝實有組織之功,! 所以,位高權重者實在應當用好自己的權力,,做些凡人難以成就的善事,,即便本職上敗筆,善舉足以補缺,。 |
|
來自: 墨香笙樵 > 《資治通鑒,、續(xù)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