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 在中唐的歷史舞臺上,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極強的人物,,可謂人中鸞鳳,。 作為政治界的清官諍臣,他剛直敢言,,人格偉岸,,實乃頂天立地的偉丈夫。 作為孔孟之道的忠實信徒,,他大力復興儒家道統(tǒng),,“回狂瀾于既倒”。 作為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他高瞻遠矚,,倡導博學,“傳道,、受業(yè),、解惑”。 作為文學界的“泰山北斗”,,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余年,,聲名塞天”。 他一生在政壇,、教壇、文壇行走,,歷盡苦辛,,不拘一時,。 苦難童年,刻苦讀書 韓愈出生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 據(jù)《新唐書·韓愈傳》載:“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唐時南陽隸屬鄧州郡,,今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后遷至河陽(今河南孟州)。又因其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韓愈是北魏貴族的后裔,出生在一個中下級官僚家庭和書香門第,,其祖輩都曾在朝廷或地方為官,。 父親韓仲卿,時任秘書郎,,為小官僚,。韓愈三歲喪父,后由他的大哥韓會把他撫養(yǎng)成人,。韓會寫得一手好文章,,在長安為官時很受敬重,對韓愈也頗有影響,。 廣東韶州古城 大歷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受牽連,被趕出京城,,貶任韶州(今廣東韶關)刺史,,10歲的韓愈就跟隨著大哥到廣東。不久,,韓會就病逝于韶州任上,。 韓會死后,韓愈先是隨寡嫂鄭氏,,回到故鄉(xiāng)河陽安葬其哥哥,,但卻不得久住,只得隨寡嫂避居江南宣州,。 早年不幸的遭遇磨煉了韓愈的意志,,也使他立下了讀書經(jīng)世的志向。他刻苦自學,,發(fā)奮讀書,,無須別人的稱贊與勉勵。 他每天能記誦千百字,,等到長大,,全部通曉儒家六部經(jīng)典著作——《詩》《書》《禮》《易》《樂》《春秋》,,并且熟讀了諸子百家的文章。 河南洛陽古城 后來,,韓愈在寡嫂的鼓勵下,,來到洛陽求學。在那里,,他租了兩間茅屋居住,,過著凄苦儉樸的日子。 為了博覽群書,,他“口不絕吟于文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逼鹪缢?,常常讀書到深更半夜。 即使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硯臺的墨汁結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氣,,使冰融化了再寫,;手凍僵了,他搓一搓發(fā)熱后再寫文章,;讀書讀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清菜湯繼續(xù)吟誦揣摩。 為官生涯,,跌宕起伏 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赴長安參加考試,三試不第,。直到貞元八年,,第四次應考,榮登進士榜,。 此后,,韓愈又連續(xù)三次應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都沒有考中,。 貞元十六年(800年)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加吏部考試,,終于通過了銓選,。 韓愈先后任節(jié)度使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jiān)察御史等官職,。 他操行堅定純正,,直言無所顧忌。德宗末年,,因上書論述天旱人饑的情況,請求政府減免賦稅,,而被貶為廣東陽山縣令,。 廣東陽山賢令山韓愈紀念館 憲宗時,韓愈回到北方,,任國子博士,,升官為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歲,,官場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吳元濟發(fā)動鎮(zhèn)州叛亂,。當時滿朝文武沒有人敢去安撫鎮(zhèn)壓,韓愈卻自告奮勇,,毅然前行,,在叛軍的刀槍叢中,大義凜然,。 韓愈在此次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了處理軍國大事的卓越才能,,因此遷為禮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tǒng)治集團,。 千年古剎鳳翔法門寺 但兩年后,,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法門寺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誦經(jīng),。 韓愈聽說后,出言不遜,,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要求將佛骨燒毀。憲宗覽奏后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 頓時,朝野上下莫不震驚嘆惜,,就連皇親國戚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他說清。無奈之下,憲宗就將他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 廣東潮州韓文公祠 當時的潮州市隸屬南??ぃ瑢儆谛U荒之地,。 韓愈到任之后,,興修水利,傳播中原先進的農(nóng)業(yè)文明,;興辦教育,,開啟潮州興學育才的風氣。 他推廣唐朝的普通話,,“以正音為潮人誨”,;還選拔當?shù)氐膬?yōu)秀人才加以任用。 與此同時,,韓愈上表謝罪,。皇帝看后十分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八個月后,韓愈就調(diào)離了潮州,,遷至袁州(今江西宜春),,改任袁州刺史。 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突出,,并且培養(yǎng)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 江西宜春秀江中的狀元洲,,傳說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 唐穆宗時,韓愈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57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 次年三月,葬于河陽,。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并準其從祀孔廟,。 河南焦作孟州韓愈墓 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后的中唐時期,,一生經(jīng)歷了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五個皇帝的執(zhí)政年代,。 回顧韓愈的為政生涯,我們發(fā)現(xiàn),,他不管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所到之處都有卓越政績,確實難能可貴,。 他的深遠影響,,使萬千帝王將相都相形見絀、黯然無光,,也使無數(shù)黎民百姓對其景仰不盡,、緬懷不止。 廣招后學,,提攜人才 韓愈三進國子監(jiān)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yè),,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后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chuàng)造性見解的教育家,。 韓愈力改恥為人師的風氣,廣招后學,。 柳宗元曾贊嘆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 韓愈在教育方面的文章,主要有《師說》,、《進學解》,、《雜說四馬說》等。 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diào)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人非生而知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他鼓勵學生勤奮而精通,認為“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他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對待和使用人才的問題,認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這種思想,,是對“舉賢”、“尚賢”思想的新發(fā)展,,也是對以往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陳舊思想的有力批判。 改革文壇,,率先垂范 韓愈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他曾和柳宗元一道,,積極倡導了古文運動,竭力改變六朝以來駢偶之風,,恢復先秦兩漢時代的散文傳統(tǒng),。 他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思想,以主張古文來振興儒學,,恢復“圣道”,。 他以“物不得其平則鳴”為根據(jù)提出了一條理論,認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他還認為,,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圣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 他還提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去陳詞濫調(diào),,務爭有所創(chuàng)新,。 唐宋八大家 韓愈領導的古文運動,名為復古,,實則革新,。他一改六朝以來浮華空虛的文風, 把古文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他堅決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學,,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正如歐陽修所說:“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 蘇軾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功績,。 韓愈為文力求新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有獨創(chuàng)之功,。后人把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詩文創(chuàng)作,,成就卓越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xiàn)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韓愈讀書臺 韓愈的散文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雜文,。內(nèi)容廣博,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假托向?qū)W生訓話,勉勵他們在學業(yè),、德行方面取得進步,。如《雜說》等,形式活潑,,不拘一格,。 ②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后敘》等。 ③傳記,、抒情散文,。其傳記文繼承《左傳》、《史記》傳統(tǒng),,敘事中刻畫人物,,議論、抒情妥帖巧妙,,《張中丞傳后敘》是公認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絕調(diào),,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作為詩歌名家,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 韓詩奇特雄偉,、光怪陸離,但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 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 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等,。 南陽安皋韓愈廟碑文 “南陽郭門外,,桑下麥青青……”當年韓愈寫下的這首《過南陽》,不知今日有多少故鄉(xiāng)人能憶起,。 南陽紅廟,,這座明清時期宛城百姓為紀念韓愈而自發(fā)修建的私塾,如今已蕩然無存,,空留狹窄的“紅廟路”在呻吟,。 鄧州三賢祠,,這座明代為紀念鄧州歷史上三位賢人韓愈、寇準,、范仲淹而修建的祠堂,,也已不見蹤影,只有附近的“三賢路”在嘆息,。 臥龍區(qū)安皋鎮(zhèn),,雖歷經(jīng)反復考證確認為韓愈祖籍地,但當?shù)匕傩镇\奉祀的韓愈廟,,狹小而破陋,,與譽滿天下的韓愈的地位極不相稱。 不禁想起潮州人對韓愈的敬重與紀念: 韓愈在潮州府任上僅八個月,,但潮州百姓為感激其教化之功,,依山傍水,修建了韓文公祠和韓山書院,,把山命名為韓山,,把江命名為韓江,把樹命名為韓木,,把堤命名為韓堤……自此,,“潮州山水皆姓韓”! 清代潮州韓山書院,,今潮州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