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碑學草書,,進入了審美高標準的 “化境”,呈現(xiàn)著出神入化的 “化機”,?!盎^造化也”,,(《易經(jīng)》句)為自然的本體之道,;“化機” 則是變化通達的樞機。于右任的碑學草書達到 “一片化機”,,乃是深悟了變化通達的書法之道,。所謂:“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周易·系辭上》)于右任的碑學草書,,在化機中達到化境,,由書技而進入書道,可謂隨心所欲,,物我化一,。品評于右任的碑學草書,其中所呈現(xiàn)的氣格,,是書氣與我氣的化一,;所氤氳的神韻,是書神與我神的化一,,所達至的境界,,是物境與我境的化一。 于右任涉及前人隸書,、章草,、行書諸優(yōu)點,尤其是融會北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碑學草書風格,。此風格的形成,大致分四個階段:從1921年開始,,二十年代為收集碑石,、臨摹碑帖階段,;三十年代為集字整理、草書標準化形成階段,;四十年代是碑學草書完善和推廣的鼎盛時期,;五十年代到了隨心所欲、自在自為的化境階段,。 品評書法有多種規(guī)則和標準,,縱觀傳統(tǒng)書法理論,從書法本體上品評方可提綱挈領,,抓住主要矛盾,。在此,我想從書法的氣格和氣韻入手,,分析于右任的碑學草書,。氣格偏重于“器”,重在研究書法的氣力,、氣骨,、氣脈、氣勢,、氣概,、氣場等;氣韻偏重于“道”,,重在研究書法的氣象,、氣機、氣度,、氣息,、風韻、風神,、風采,、意境等。 在這里,,“氣”為本源,,為核心。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六要”論:“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皻庹?,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行,,備儀不俗;......”①氣在美學中的演變,由原始之氣——到哲學的宇宙生命本原之氣——再到藝術生命本體之氣,?!皻狻笔侵袊軐W的原范疇,老子,、莊子根據(jù)自然之道,,認為“氣”是天地萬物陰陽剛?cè)嵯喔邢鄳漠a(chǎn)物,所謂“通天地一氣耳”,?!皻狻憋@示了自然生命之道的運動規(guī)律。儒家學說認為,,“氣”是某種人格精神和道德修養(yǎng)的內(nèi)在凝聚,,如孟子的“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強調(diào)“氣”所包含的道德倫理內(nèi)容和人格修養(yǎng),。管子曰:“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皻狻睆淖匀慌c人的運動規(guī)律,又引申到美學審美心理構(gòu)成,。魏晉時期的曹丕以《典論·文論》開辟了文藝品評專著的先河,他明確提出:“文以氣為主”,。②“氣”通過創(chuàng)作的物化過程,,而凝結(jié)在藝術作品中,“氣”決定了文藝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審美價值,。劉熙載《藝概》中曰:“書要兼?zhèn)潢庩柖?。大凡沈著屈郁,陰也,;奇拔豪邁,,陽也。高韻深情,,堅質(zhì)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 ,、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③書法的“氣”,講陰陽哲理,,貴士人氣息,,在筆墨載體中,蘊含的是宇宙自然之氣,,士人精神之氣,。 于右任的書法, 洋溢著宇宙自然的浩然之氣、大樸之氣,、沖和之氣,;展現(xiàn)著士人精神的清正之氣、豪放之氣,、簡約之氣,,可謂筆墨到處,眾美從之,。于右任所書橫渠四句,,把張載這位關學創(chuàng)始人的名言以書法展現(xiàn)出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是士人的精神取向,,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志士寫照,,也是于右任家國情懷,、終生奮斗的寫照。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于右任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后在三原宏道書院、涇陽味經(jīng)書院和西安關中書院求學,,與吳宓,、張季鸞并稱為 “關學” 余脈;于右任懷著報國之志,,先后投身于光復會,、同盟會的民族復興大業(yè);1905年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1907年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1910年創(chuàng)辦《民立報》,以為民立命,、宣傳民主革命為己任,。1922年,于右任創(chuàng)辦上海大學并擔任校長,。他以為往圣繼絕學的精神重視教育,,并付之踐行。還創(chuàng)辦了西北農(nóng)林??茖W校(今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前后共任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院長34年,可謂清正廉明,,兩袖清風,。于右任寫的最多的條幅,是這四句中的 “為萬世開太平”,。1948年,,于右任被提名競選副總統(tǒng),其競爭對手李宗仁,、孫科等人天天宴請代表,、免費提供住行以爭取選票。于右任為代表們所準備的禮品,,乃是一紙書法: “為萬世開太平” 。他不象其他政客以金錢,、關系拉選票,,而以文人的獨特風格參選,雖未當選而榮耀,。落選之后,,全體代表起立向于右任鼓掌10分鐘,為他的清正,、廉潔,、正氣表示欽佩之情,。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憂國憂民的貧病中去世,。難以置信的是,,人們在于右任逝世后,競發(fā)現(xiàn)他因生活拮據(jù)而欠下的借據(jù),。比起如今一幅字炒賣幾萬幾十萬的所謂“大書法家”,,于右任先生可謂泰山,可謂絕世而獨立的昆侖,! 書法的品格,、風格,從本體上論,,源于氣格,。氣格決定人格、人格決定書格,,即氣格→ 人格→ 書格,。“氣格”一詞,,見于劉熙載《氣概 》:“靈和殿前之柳,,令人生愛;孔明廟前之柏,,令人起敬,。以此論書,取資致何如尚氣格耶” ,?④氣格的高下,,決定了人格和書格的高下。綜合老莊的道學和孔孟的儒學理論,,以氣格立論,,把人格劃分為九個品級。如莊子《天下》篇論述了“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 等不同人品:“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 “賢人” ,排在圣人之后,;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有“俗人” ,;儒家有 “達則兼善天下” 的 “達人” ,有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的 “小人”,。按人格九品排列,即 “天人——神人——至人——圣人——賢人——君子——達人——俗人——小人” 排列,;以此人格對應書格,,則為 “ 絕品——神品——至品——逸品——妙品——精品——能品——俗品——下品”。這九個品級掐頭去尾,,就和古人品評的 “神,、逸、妙,、能” 四品相近,。如今俗品、下品書法不少,,若要全面品評書格,,用此九級品評法可能更準確些。于右任寫書法,,凡幾十年,,無功利之心。他把書法作為公益事業(yè)的一部分,,人生修養(yǎng)與社會建設融為一體,,超越了一般人對書法的認知,達到了書人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
縱觀于右任生平,他從晚清反帝制,、求民主開始,,在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亂世中,,始終保持浩然正氣,,并為教育事業(yè)奔波,為書法探索而忙碌,。幾十年來,,于右任通過標準草書的整理、研究,,疏瀹淵源,,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研閱以窮照,,集百家之長,成自家之法,。從氣格 → 人格 → 書格而論,,于右任是近現(xiàn)代來書家的至高點,尤其在碑體草書方面,,無人超越,,達到了逸品、至品,、神品,,甚至絕品。 相對于氣韻而言,,氣格較為具象,,屬于 “器” 的范疇。綜合古人品評,,氣格包含了氣力,、氣骨、氣脈,、氣勢,、氣概、氣場等,。氣力,、氣骨、氣脈偏重于筆墨力度和運行,;氣勢,、氣概、氣場,偏重于字形結(jié)構(gòu)和章法,。用孫過庭《書譜》談骨氣和筆墨運行的兩段話,,品評于右任的書法,甚為恰當:“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云日而相暉”,。⑤“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⑥ (圖一) (圖二) 于右任的兩幅書法對聯(lián):(圖一)書 “進為天下利,,退有百世名” ,(圖二)書 “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從氣力而言,如奔雷墜石之猛,;從氣骨而言,,猶枝干扶疏之勁;從氣脈而言,,似泉注山澗之暢,,真正達到眾妙攸歸,與云日相輝,,猶眾星之列河漢,。在這里,,養(yǎng)天地正氣,首先是 “養(yǎng)心”,,“心齋”,。從氣格之高,到人格之高,,方能法古今完人,才到書格之高,,從而使氣力,、氣骨、氣脈達到隨心所欲,,貫通暢達于點畫之中,。書法之氣貫通點畫,乃是書法的最基本要求,,點畫亦是氣格的載體,。孫過庭還有一名句: “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⑦于右任草書的點畫,,正是其性情的自然抒發(fā),。 于右任草書的氣勢、氣概,、氣場,,具有雄勁的震撼力。參考于右任書《野蠶詩》立軸(圖三),。 (圖三) (圖四) 此幅作品寫于1948年4月:“野蠶食青桑,,吐絲易成繭。無功及生人,,何異偷飽煖,。我愿均爾絲,化為寒者衣,?!边@篇草書結(jié)字、運筆,、布局鏗鏘有勢,,流轉(zhuǎn)自然?!笆场?、“成”,、“寒”,皆是于右任草書的標準符號,。書作碑意亦濃,,如“無”、“飽”的筆劃,,最為典型,。 蔡邕《九勢》曰:“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藏頭護尾,力在宇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雹嘤谟胰蔚牟輹?,結(jié)體嚴密規(guī)整,融碑于草,,在字體規(guī)范中,,體現(xiàn)筆勢的豐富變化: 承上啟下,穿插有致,放時放的開,,收時收得攏,。他的碑學草書氣勢、氣概,、氣場,,令人如賞崇山峻嶺之美, 如飲陳年老酒之妙。正如蔡邕所云:“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雹?/p> 于右任碑體草書的氣格形成,,正如前文所述,當時碑學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使他得以站在清中期碑學大興后翹楚們的肩上,,更重要的是,于右任自身對碑學所下功夫,,可謂嘔心瀝血,。于右任自1921年研習碑學,日日堅持臨摹碑書,。他曾有詩曰:“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lián),,夜夜淚濕枕?!笨梢娖渑R習之勤勉和辛苦,。于右任還大量收集民間散落的碑石,其收藏數(shù)量之多,,令人驚嘆,。僅墓志原石達159方,加之其他碑石共387方之多(后全部捐贈給西安碑林),。于右任在1921年所作的《尋碑》詩,,表述了他為探究北碑的執(zhí)著和所付出的心血:“曳杖尋碑去,城南日往返,。水沉千福寺,,云掩五臺山。洗滌摩崖上,,徘徊造像間,。愁來且乘興,得失兩開顏,?!?/p> 經(jīng)過十載學習和搜集,到三十年代初,,于右任進入草書的研究整理和推廣階段,。1931年在上海,他與同道發(fā)起成立“草書社”,,后更名為“標準草書社”,,對歷代紛繁復雜的草書進行標準化研究與整理,。當時選字約60余萬,涉及歷代刻帖古本100多種,,涉及書家140多位,,經(jīng)過長達五、六年時間,,于1936年《標準草書千字文》問世,。于右任在該書《自序》開篇即曰:“文字乃人類表現(xiàn)思想,發(fā)展生活之工具,。其結(jié)構(gòu)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現(xiàn)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強國,,更于文字之改進,不遺余力,?!雹庥谟胰魏粲酰骸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他認為推廣草書,,可以求書寫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jié)省國民時間,,更可發(fā)揚民族之傳統(tǒng)文化。于右任以草書而推及民族文化傳播,,甚至文化強國,,這種心氣和心力,正是其草書氣勢,、氣場之精神來源所在,。 “氣韻”之論,是中國從古至今以來藝術品評的最高范疇,。自南朝謝赫第一次明確提出“氣韻生動”為“六法”中第一法后,,千百年來,“氣韻”之論不絕于章,。拙文在前邊已講了“氣”,。什么是“韻”?“韻”字首見于蔡邕《彈琴賦》:“繁弦既抑,,雅韻乃揚”,?!稄V雅》曰:“韻,和也”,?!绊崱?nbsp;的原始含義是音樂中音聲的和諧、節(jié)奏,、旋律,,以及在音響之外的余響,即音外之音,。到魏晉,,“韻” 擴展為品藻人物的 “風韻”、“風神”,、“風度”,。形容人物形貌音容、舉止言辭所呈現(xiàn)的風度儀態(tài),,往往以 “韻” 相稱,。因此,“韻” 含兩義,,一指音樂性的律動,一指精神性的風韻,。在中國書法中,,“韻”可以是神韻、墨韻,、筆韻,、意韻、色韻,,更可以是氣韻,。總之,,韻是讓人能不斷品味,、反復回味的審美內(nèi)容。中國書法之尚韻,,是因為書法外的意蘊,、筆墨所傳達的意境。 中國書法品評中的氣韻概念,,無非是指在審美時人們所感到的由書法氣息,、氣機、氣度,、氣象,、風韻,、風神、風采,、意境集合而成的可以感受卻難以言說的意蘊和趣味,。氣韻作為審美標準,深刻揭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基本精神,?!皻狻迸c “韻” 的關系,在于以氣為統(tǒng)馭,,以氣為主導,,韻即在其中。氣乃一以貫之,,韻由氣生,,氣由韻成。音韻的律動和精神的風韻,,以氣為中介,;書法的意境和精神風韻,同樣也是以氣為貫通,。所以在氣韻生動這一概念中,,氣為主干,有氣韻的書法則自然為生動之書法,。因此,,清代方薰曾說:“氣韻生動為第一義,然必以氣為主,,氣盛則縱橫揮灑,,機無滯礙,其間韻自生動也,?!?/span> 于右任書法的氣息、氣機,、氣度,、氣象,貫通于他的碑體楷書,、行書,、草書的整個書法體系之中,尤以他畢生研習探究的草書境界為最高,。于右任所書《中庸》句:“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見(圖四)。大美的書法作品,,無不氣息飛揚,,氣機自然,氣度大方,,氣象萬千,。氣韻由書法家所創(chuàng)造,由欣賞者所感受,。從某種程度上說,,氣韻是由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在審美交流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猶如“ 高山流水”之伯牙和鐘子期,,伯牙彈琴,,鐘子期欣賞,方為知音,。在此,,我借用李白《草書歌行》中贊頌懷素草書的詩句,來品評于右任的草書:“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保盎谢腥缏勆窆眢@,,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zhàn)”,。但不同的是,,懷素草書為帖學氣韻,于右任草書,,富于碑學氣韻。于右任書法把魏碑的用筆,、使轉(zhuǎn)與他所創(chuàng)標準草書的氣機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融合百家之長而有自家氣象的“碑體草書”。 四十年代,,于右任的碑學草書達到了鼎盛時期,,以1943年所書文天祥《正氣歌》為代表作。(參考圖五) 這幅作品筆力雄豪,、奇拙,、蒼勁,以中鋒勁健之筆,,行渾厚圓融之氣,;以匠心獨運之章,現(xiàn)奇?zhèn)ッ撍字崱S诤啛捹|(zhì)樸之中,,展儀態(tài)萬千風神,,融章草、今草,、古今百家于碑學一爐,,時呈平穩(wěn)沖淡之姿,時顯激蕩險絕之勢,。把文天祥的正氣浩然精神,,通過書法載體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于右任的碑學草書,,是書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國書法的兩大領域,一為帖學,,一為碑學,,帖碑兩學各領風騷。在清代以前,,以帖學為首統(tǒng)地位,,帖學的領軍人物,是書圣王羲之,。碑學始于宋代,,自清中以后,帖學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書法興起,。自阮元倡南北書派論,包世臣繼起提倡北碑,,力挺碑學,,崇碑之風大盛。出現(xiàn)了金農(nóng),、鄭板橋,、鄧石如、伊秉綬,、趙之謙,、何紹基等一批碑學大家;清末民初,,康有為從理論到書法上推崇碑學,,吳昌碩、沈曾植,、張裕釗,、李瑞清等大批碑學家出現(xiàn),,竟現(xiàn)碑學一時之盛。但遺憾的是,,他們都沒有達到于右任的高度,。鐘明善先生在《于右任書法藝術管窺》中說:“知古法而不墨守古法,這是于先生對傳統(tǒng)筆法的突破變革,,當然,,隸筆入楷在北魏碑志六朝寫經(jīng)中時或見之,然而以魏楷結(jié)字為基礎有意識將隸筆乃至行草勢用于楷書,,揉和的如此自然,,近世書家中當前推于右任先生?!?楷書,、行書尤其是草書,于右任皆以北碑而貫之,,而以草書成就最高,,被譽為“草圣”。 在這個書法大背景下,,于右任應碑學潮流而起,,他集眾家之長,將碑,、帖及其他書體融為一體,。起初,于右任以獨特的碑體先立起了楷書藝術的豐碑,。這時的成就,,以1930年書寫的《秋先烈紀念碑記》為標志;1931年后,,于右任寫了大量碑體行書作品,,超越了在此領域取得成就的其他大師;草書方面,,于右任所費精力最多,,成就亦最為矚目。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tǒng)的草書代表符號,,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他第一個將魏碑和草書融會貫通,為碑學開創(chuàng)了新途徑,為習碑書者大開了方便之門,,堪為引碑入草的開創(chuàng)者,,碑學草書領域的一代宗師。 (圖六) 這幅草書中堂,,書于“四十四年”,,即1955年,于右任76歲,。此時,,先生人書俱老,物我兩忘,,真正達到王僧虔所說的心忘于筆,,手忘于書,心手達情的自在自為狀態(tài),。此時,,字里行間,,風神俱出。正如姜夔在《續(xù)書譜》中所說:“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 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于右任草書的意境,到晚年進入雄渾古拙,、凝重質(zhì)樸,、淡泊脫俗的化境。書法意境是書法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調(diào)和境界,。意境高于化境,,當脫盡火氣。清代邵梅臣《畫耕偶錄》曰:“昔人論作書作畫,,以脫火氣為上乘,。夫人處世,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即所謂脫火氣,非學問不能”,。所謂脫火氣,,即書家知識積累和社會見識達到一定程度,對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爛熟于心,,作書從極為“ 絢爛 ” 而反歸于“平淡”,,到了 “自然” 的境界。 “道法自然” 是道的核心,。于右任的碑學草書體現(xiàn)了書法本體之道,,達到“自然”、“大樸不雕” ,、“天然去雕飾” 的狀態(tài),,即入書史中碑學草書前所未有的高境,正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王羲之到于右任,1600多年來,,他們是書法史上帖學和碑學的兩座高峰,,帖學書法的高峰是王羲之,碑學書法的高峰為于右任莫屬,。 引文出處: ①《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第606頁 ②《昭明文選》,;蕭統(tǒng)編;古籍善本(清) ③《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713頁 ④《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713頁 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30頁 ⑥《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25頁 ⑦《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27頁 ⑧《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頁 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頁 ⑩《于右任標準草書》,上海書店出版社,,1983年10第一版第1頁 ?《于右任書法藝術管窺》,;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64頁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2頁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392頁 書法圖例出自《歷代名家書法經(jīng)典·于右任》,;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其中圖一第71頁,圖二第72頁,,圖三第19頁,,圖四第30頁,圖五圖六第4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