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愷教授,,廣東省南??h人。幼承庭訓,,1930年考入廣東中醫(yī)藥??票究瓢鄬W習,1935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1939年在該校執(zhí)教,,1950年任該校校長及附屬中醫(yī)院院長。1953年任廣東省中醫(yī)進修學校副校長,。1979年任廣州中醫(yī)學院副院長兼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現(xiàn)任廣州中醫(yī)學院顧問,。著有《羅元愷醫(yī)著選》,,點注《婦人規(guī)》,主編第一,、二版中醫(yī)兒科學教材,,第五版中醫(yī)婦科學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等,。 臨證所見,,崩漏以脾虛腎虛居多,或虛中有瘀,,或虛中有熱,。脾主統(tǒng)血,,腎主閉藏。脾虛不能統(tǒng)血,,則子宮之血,,不按期蓄溢而妄行;腎失封藏,,則沖任不固而精血失守,,子宮之血便妄溢而不止。從臟腑辨證,,當責之于脾腎,,血不循經(jīng)而妄行,易致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jīng),瘀血妨礙經(jīng)隧,,又可成為崩漏的一種因素,。出血過多,陰液耗損,,可因陰血虛而生內(nèi)熱,,成為虛熱,此種病理性之虛熱,,反過來也成為迫血妄行之病因,。總之,,崩漏一證,,以脾腎之虛不能固攝為主,其中或兼血瘀,,或兼血熱,,在不同之體質(zhì)、不同之病程可有不同之兼夾而分別辨證施治,。 大抵血崩漏下期間,,其病機多為脾不統(tǒng)血,故血走而崩,,治則應以補脾攝血為主,;若久崩久漏,其病機主要由于腎失閉藏,,沖任不固所致,。治則應著重滋腎補腎以固攝精血。在發(fā)病過程中,,兼有瘀血者,,應先去瘀以止血,;兼有熱象者,當先養(yǎng)陰清熱以止血,,候瘀去熱清,,仍當議補以收功。多年運用以下四方治療崩漏得心應手,。 補氣攝血湯 適用于脾虛失攝,,崩漏不止。 黨參30克,,炙黃芪25克,,生白術(shù)20克,阿膠12克,,血余炭(研梁沖服)12克,,艾葉15克,烏梅10克,,炙甘草9克,。 補腎固血湯 適用于久崩久漏而有腎虛證候者。 黨參30克,,鹿角霜20克,,破故紙20克,菟絲子20克,,阿膠12克,,川斷15克,姜炭10克,,生白術(shù)20克,,杜仲20克。 化瘀止崩湯 適用于內(nèi)有瘀滯之崩漏,。 炒靈脂10克,,炒蒲黃5克,生蒲黃6克,,川斷15克,,荊芥炭10克,貫眾20克,,黨參20克,,益母草30克,雞血藤30克,,桃仁12克,。 清熱止崩湯 適用于內(nèi)有虛熱,迫血下行者,。 茜根15克,,烏賊骨15克,,地榆15克,,黃芩12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太子參30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陳棕炭10克 END · ·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