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石城畔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的前半部故事主線是曹丕(老二)曹植(老四)爭奪曹操繼承人,其中還穿插了曹彰(老三),,就是三兄弟的大混戰(zhàn),。這個故事被歷代的文人雅士演繹的已多,那么在歷史上有什么歷史文獻可以說明一些當(dāng)時真實情形的,?有的,,曹操曹孟德自己的《立太子令》。 一. 曹操的《立太子令》 《太平御覽·卷二百四十一·職官部三十九·五官中郎將》 “魏氏(曹操)令曰:告子文:汝等悉為侯,,而子桓獨不封,,止為五官中郎將,,此是太子可知矣。(魏志建安十五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者也)” 石城畔注:意思就是曹操(魏氏)下了個書面文件,,告訴老三曹彰(子文),,你們哥幾個都封爵為侯,就是老二曹丕(子桓)不封,,就是給了個“五官中郎將”,, “五官中郎將”是什么?是副丞相,,我的副手啊,,所以就可以知道你哥哥老二曹丕(子桓)是(未來的)太子啊。 這個歷史文獻是真的,,但前后語境不清楚,,父親和兒子講話,專門下個文件,,比較有意思,,可能當(dāng)時曹彰與曹操并不在一起,所以需要書面往來,。但更重要的是這份文件點明了老二曹丕(子桓)的潛在(太子)身份,,亦說明當(dāng)時這個老三曹彰(子文)就是不太安分。 二. 曹彰的北中郎將與曹植的南中郎將 前面說了曹丕曾是“五官中郎將”,,就是副丞相,,曹操的副手。其實他的兩個弟弟也有過“中郎將”的軍銜,,曹彰是“北”,, 曹植是“南”。 《通典(文淵閣)·卷二十九·職官十一·武官下·四中郎將》 “東中郎將,,后漢靈帝以董卓為之,。南中郎將,后漢獻帝以臨淄侯曹植為之,。西中郎將,晉以謝曼,、桓沖為之,。北中郎將,后漢以盧植為之,。建安中以鄢陵侯曹彰為之,。” 石城畔注:意思就是東漢末年,,漢靈帝曾封董卓為東中郎將,;漢獻帝封過曹植為南中郎將,;晉朝曾封謝曼、桓沖為西中郎將,;漢獻帝(建安)也封過北中郎將盧植,,曹彰為北中郎將。 OK,“東南西北”的中郎將都齊了,,這是唐代大史家杜佑的梳理,。 ■ 2017年7月13日 午 【聲明:“柔日讀史”上所有稿件的任何形式的使用,都需我的許可,?!?/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