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武八段錦是由岳飛創(chuàng)制的,,也有傳說八段錦是由唐代的鐘離權創(chuàng)造的,,但這些說法并不十分可信。在魏晉許遜的《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中,,有關于“八段錦”鍛煉方法的記載,。但最早出現(xiàn)“八段錦”名目的是宋代洪邁著《夷堅志》一書:“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說明八段錦在北宋已流傳于世,。八段錦自宋朝以來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有較大變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鍛煉項目,,對于增強體質(zhì),延年益壽起著重要的作用,。 著名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對八段錦有一段生動有趣的記述:“ 愚四十年前注《參同契》時,,見呂四行八段錦,詫其老健,,每竊笑之,。逮今思之《參同契》之學,實屬屠龍術,,不如呂四行之宰豬術也,。”朱熹酷愛《參同契》之學數(shù)十年,,晚年時倍感八段錦之學,,優(yōu)于《參同契》,他幽默地評價《參同契》為“屠龍術”,,八段錦為宰豬術,,形象地描繪《參同契》為“楊春白雪,和之者寡”,,八段錦在當時屬于 “下里巴人,, 和之者眾”。 坐式八段錦又演化為十二段錦和十六段錦,。 八段錦一般是由八種動作組成,,每種動作稱為一“段”。每種動作都要反復多次,,并配合氣息調(diào)理(如舌抵上顎,、意守丹田)。八段錦的動作一般比較舒緩,,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鍛煉,。 在姿勢上分為站式和坐式兩種,站式要求雙腳微分與肩同寬,,坐式要求盤膝正坐,,具體動作各不相同,。站式和坐式都分別由8句話總結動作要領。建議在預備式之前,,先自行作一些伸展手筋腳筋的動作,。 · 八段錦功效: 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通三焦經(jīng),、心包經(jīng),,促進全身氣血循環(huán),改善各種慢性病癥狀,。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 作用:疏通肺經(jīng),同時治療腰腿,、手臂,、頭眼部等疾病。 第三式,,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 作用:調(diào)和脾胃兩經(jīng)的陰陽,,增強人體正氣,主治脾胃不和之癥,。 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后瞧 作用:疏通帶沖二脈及膽經(jīng),治療勞損引起的頸椎和腰椎疾病,。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作用:通心包經(jīng)、心經(jīng),、小腸經(jīng),,治療心火旺所致的氣血兩虛、頭昏目眩和腳步不穩(wěn),,增強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作用:通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強筋骨,、固腰腎,,治療腰酸背痛,手腳麻木,、腰膝酸軟等癥狀,。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 作用:疏通肝經(jīng),、膽經(jīng),,治療氣血兩虛,、頭昏目眩、頭重腳輕,,增強臂力,、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八式,,背后七顛百病消 作用:利用顫足使得脊柱得以輕微的伸展和抖動,去邪扶正,,接通任督二脈,,貫通氣血,消除百病,。 武當養(yǎng)生功八段錦動作分解圖 八段錦之站式口令: 1. 預備式之一 自然站直,,全身放松。 2. 預備式之二 左腳開步,,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微微屈膝,雙掌抱于腹前(好像自己正抱著一個大汽球于腹前),,含胸拔背,,呼吸自然(可想像自己正吸納天地林木之正氣),口齒輕閉,,臉露微笑,,心神寧靜,意守丹田(收納天地正氣于小腹丹田處),。 1. 雙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兩腳仍是兩腿微屈,,與肩同寬,。 兩手插掌,掌心向上,,雙手姆指接連,,兩腿緩緩伸直,雙掌從腹前至胸前如“托天”狀 慢向上托起(吸氣),,兩掌在臉前一翻,,繼續(xù)上托,肘關節(jié)完全伸直,,全身伸直,,直至托到不能再高時,便閉氣停頓,,維持此舒展動作數(shù)秒——做到“力從腳跟起,,貫到泥丸宮”(泥丸宮即頂門,,嬰兒頭骨未合處)。 要注意托天期間臉部不應上仰,,而是應眼望前方,,口齒輕閉,舌抵上顎,。 然后回復自然呼吸,,雙手與身體重心緩緩下降,手臂自然向兩邊松垂下來,,兩腿回復微屈狀,,全身放松。 此為八段錦第一式,,此式共做八次,,完成后稍歇一會,再做下一式,。 2. 左右開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馬步站立做到“三平”?!叭健?,即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與小腿連成直角,,身背又與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難,年老與體虛的人,,可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條件,,適當站立即可,不可強求,。 站好后,,左手虎口張開,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狀,,右手如拉弓弦,從胸前用暗勁左右拉開,。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時目視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狀,。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舊用暗勁一個伸,,一個拉,,左手向左再頂八次,,然后自然松開、收回,,同時全身放松,,松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后,,再換向右方做一遍,,也頂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勁頂時,,伸直的手臂不能彎曲或來回收縮,始終用的是暗勁,,從外表上看不出來,。 3. 調(diào)理脾胃雙臂舉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手指自然分開,相向,,從腹前開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舉,;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壓。右手托到頭一側(cè)時,,掌心自然向外翻轉(zhuǎn),,逐漸上舉如“托天”狀,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時,,左手也下壓,,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壓到不能再壓時,,腰帶動上半身向左轉(zhuǎn),,轉(zhuǎn)到不能再轉(zhuǎn)時,兩手用暗勁一個向上舉,,一個向下壓,,同時兩眼用力瞧右腳跟。這樣舉,、壓,、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連續(xù)做八次后,,兩手松回,上半身也轉(zhuǎn)正,,同時全身松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再換過左手舉,,右手壓,。如此反復左右側(cè)各做八遍。 傳統(tǒng)上這兩段分開來做,。我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兩段合起來做,效果更好,。做這兩段動作時,,兩腿始終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彎曲,。腰也不能來回扭動,,而是始終朝一個方向轉(zhuǎn)。 4. 五勞七傷向后瞧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diào)息,,氣沉丹田,。先做左手向上。兩手一前一后提起,,左手掌心向上至胸前,;右手往后,手背貼向背脊凹位(命門穴),,由兩手提起時開始要一直吸氣,,左手至胸前反轉(zhuǎn)再向上,盡量伸直掌心向天,,指尖向右,,腰身同時向右轉(zhuǎn),,不要用腰胯遷就,盡量用頭向后180度望,,吸氣至滿,,呼氣還原原位,循環(huán)做八次,,再轉(zhuǎn)右手上舉身向右左轉(zhuǎn),再做八次完成,。 功用:可以消除疲勞,,健腦安神,防治肩頸酸痛,。 5.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全身放松站立,,兩腳分開,比肩略寬,。以腰帶動上半身,,如太極拳之“摟膝拗步”向右轉(zhuǎn),同時右手向右劃,,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腳、左腳以腳跟為圓心,,自然外擺,、內(nèi)扣,兩腿自然曲成弓步,。左手推到不能再推時,,右手自然向下壓在體一側(cè)。接著左手再用暗勁向前推八次,。再用太極拳之“摟膝拗步”法,,左手從體前向左側(cè)劃,右手向左前方推,,以腰帶動上半身亦向左側(cè)轉(zhuǎn)來,,注意此時頭即上半身應盡量轉(zhuǎn)向左側(cè),左腳,、右腳自然外擺,、內(nèi)扣,這才是真正的“搖頭擺尾”,。右手推到不能再推時,,用暗勁向前再推八次。如此左右反復,,各做八次,。 有的傳授教人做這一節(jié)時,,搖搖頭,擺擺屁股就完了,,這不能達到真正“去心火”的目的,。收功后,全身松一口氣,,休息片刻,,再進行下一個動作。 6. 兩手攀足固腎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松,;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用暗勁向后,、向上,、向前、向下連續(xù)慢慢劃弧,,指尖伸向足前,; 手臂向下劃弧時,上半身帶同腰也一齊下劃,。手伸到不能再伸時,,依勢用暗勁向足前下壓八次,然后全身松開,,恢復原站位,,同時松一口氣,稍休息一會兒,,再做下一遍動作,。共做八遍。 這一段運動中,,兩腿始終是直的,,不能打彎;兩臂也不能彎曲,。有的人身子缺乏運動,,比較僵硬,開始“攀”不到足,,但鍛煉久了循序漸進,,也可漸漸“攀”到足。 有的人身子軟活,,手能很容易地“攀”到足,,此時可用兩手壓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兩肘“攀足”,,使兩腿與腰部有繃緊的感覺,,即可達到鍛煉的效果。 這一段還有兩個要領必須掌握,,即“兩手攀足”時,,頭頸必須完全放松,腦袋如垂瓜一般,,兩手臂也要完全放松,。下壓“攀足”時,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勁依次向下壓,。 有人認為,這樣依法運動,,不但能“固腎腰”,還能有效預防“腦猝中”,,即腦血栓一類的疾病,,因為這一套運動可使腦血管保持通暢,對健身強體大有益處,。 但老年人做這套運動時,,盡可能慢一點,以身體感覺舒暢為度,,慢慢達到要求的標準,。也可在起床前,兩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緊貼頭皮,,從前到后梳頭50次,,使血液通暢,再下床做這套運動,,則更覺適宜了,。 7. 攢拳怒目增氣力 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兩手如卷餅式握拳,,并以內(nèi)勁緊貼腰間,拳心向上,;兩目怒視前方,;用暗勁將右拳慢慢沖出,拳心自然翻轉(zhuǎn)向下,。 沖到不能再沖時,,手臂已直,,依勢用暗勁再向前沖八次。然后全身松開站立,,自然松一口氣,。稍休息一會兒后,換為左手沖拳,。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如卷餅式握拳,,也是暗勁,,這樣拳才能攢得緊。不但“攢拳”要“怒目”,,“兩手托天”,、“左右開弓”、“單手舉”,、“往后瞧”以及后面要解說的“搖頭擺尾”,、“起踮”等,也要“怒目”,?!芭俊保芴崞鹑砭?,使一身精,、氣、神貫足,,也鍛煉了眼睛視力,。戲劇大師如梅蘭芳他們的眼神,也都是經(jīng)過了鍛煉的,?!芭俊倍?,不可忽視,。 8. 背后七顛百病消 全身放松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身體緩緩上引,腳跟自然離地,,引到不能再引時,,用兩腳尖支撐全身站立,直到不能支持時,,腳跟緩緩著地,,隨即松一口氣,,如此共做八遍。 此段過去作“背后七顛百病消”,,用腳跟提起頓地,,連做七次。這個方法不好,,腳跟頓地容易使腦部受到震蕩,。我將“七顛”改為“起踮”,并改了運動的方式,,如此才有益于健康,。 坐式: 1. 手抱昆侖 2. 天柱微震 3. 托天按頂 4. 牢攀腳心 5. 臂轉(zhuǎn)車輪 6. 左右開弓 7. 交替沖拳 8. 叩擊全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