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解少陽,,胸滿脅痛嘔吐詳。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參草棗半姜,。 組成:柴胡24g 黃芩9g 紅參9g 炙甘草9g生姜3片 大棗6枚 姜半夏8g 功用:和解少陽,扶正祛邪,。
主治:少陽病發(fā)熱,,口苦,咽干,,目眩,,耳聾,脈弦,;太陽,、陽明二經(jīng)發(fā)熱不退,,寒熱往來,。
方解:少陽主半表半里,凡病邪從外來的就要從外出,, 柴胡能從少陽而達太陽,,半夏能提陰氣上升,則陰陽相濟,,故能有除病祛邪之功,。 少陽病屬火病, 又有黃芩以解氣分之火熱,。參,、棗、草能強壯脾胃,,脾胃壯則可使病邪由內(nèi)而達外,。 再有生姜能發(fā)散宣通,諸藥合而為使病邪由內(nèi)達外,。
1,、肝膽寒熱錯雜證: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為辨證要點,。 主要癥狀為寒熱往來,,胸脅滿悶,默默不欲飲食,,喜嘔,,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滿,,小便不利,; 舌苔薄白,脈弦細或數(shù),,或脈沉緊,。
2、常用于:體虛勞熱,、熱病后期,、滲出性胸膜炎、肋間神經(jīng)痛,、傳染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腸傷寒,、 急性腎盂腎炎,、中耳炎、瘧疾,、急性附件炎,、產(chǎn)后發(fā)熱、睪丸炎,、附睪炎等屬于邪犯少陽,,半表半里者。
3,、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湯因仲景一句“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而成為臨床廣泛運用之方,, 中醫(yī)界時有某位醫(yī)家因為善用柴胡而被稱為“某柴胡”, 李賽美老師曾經(jīng)在講課的時候說道:“清清楚楚小柴胡,,不清不楚小柴胡,。 當你辯證無處下手之時,,即是不清不楚之時,投于小柴胡湯??梢娨庀氩坏街熜А?。
4、體質(zhì)要求:患者體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 主訴以自覺癥狀為多,。對氣溫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緒波動較大,,食欲易受情緒的影響,。 女性月經(jīng)周期不準,經(jīng)前多見胸滿,、乳房脹痛,、結(jié)塊等。 胸脅部苦滿感或有壓痛,,易于惡心嘔吐,, 易患發(fā)熱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免疫性膠原性疾病,、結(jié)核性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肝膽系統(tǒng)疾病, 以及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疾病多反復(fù)往來,,容易慢性化。 5,、唐醫(yī)易先生臨床運用擴展經(jīng)驗: (1)半身麻木:本方加川芎,、當歸、桂枝,。 (2)半身疼痛:本方加川芎,、當歸。 (3)半身出汗,,半身無汗:本方加川芎,、當歸等,。 (4)斜視(視物傾斜)、復(fù)視:本方加菊花,。 (5)頭部兩側(cè)并波及前額及巔頂痛:本方加川芎,、白芷、當歸,。 (6)腰腿痛(屬少陽經(jīng)循行部位者):本方加桂枝和活血化瘀之品,。 (7)嘔逆:本方加陳皮、竹茹等,。 (8)真心痛(心絞痛):本方加附子,、當歸、川芎,。 (9)脅痛:本方加當歸,、川芎、郁金,、香附,。 (10)胸肋痛(肋軟骨腫痛):本方加川芎、當歸,、丹皮,、青皮、陳皮,、金銀花,、蒲公英。 (11)月經(jīng)不調(diào):本方加川芎,、當歸,。 (12)髖骨痛牽引大腿、小腿外側(cè)致足踝:本方加紅花,、桃仁,、川芎、當歸,、桂枝,。 (13)腦積水:本方去黃芩加茯苓。 (14)眩暈(高血壓):本方加茯苓,。 (15)偏頭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 (16)早期面癱(面神經(jīng)麻痹):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17)面?zhèn)炔考∪獬榇ぃ罕痉饺ト藚ⅲ庸鹬?、葛根?/p> (18)急性中耳炎:本方加梔子,。 (19)牙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20期齒齦腫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21)經(jīng)期抽風(fēng):本方去半夏、黃芩,,加花粉,、芍藥、葛根,,倍人參,。 (22)痰火核:本方去人參、大棗,,加桂枝,、玄參、浙貝,、牡蠣,。 (23)腮腺炎:本方去人參、大棗,,加桂枝,、玄參、浙貝,、牡蠣,。 (24)乳腺炎:本方去人參加桂枝、全瓜蔞,、黃連:,。 (25)肝脾腫大:本方去大棗加牡蠣。 (26)奔豚氣:本方去人參,、黃芩,,加桂枝、茯苓,。 (27)赤白痢疾:本方去人參,、黃芩,加桂枝,、白芍、茯苓,、木香,。 (28)黃疸:腹痛者本方去黃芩加白芍,若發(fā)熱重者去人參加桂枝,。 (29)百日咳:本方去人參,、生姜,、大棗,加干姜,、五味子,。 1、小柴胡湯與大柴胡湯:都可以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 小柴胡湯證是少陽證,,無陽明證,,故而無腹痛拒按等陽明內(nèi)熱癥; 而大柴胡湯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證,,必有腹痛拒壓,,大便燥結(jié)等腑實癥狀。
2,、小柴胡湯與柴胡加芒硝湯:小柴胡湯證是屬于少陽證,; 而柴胡加芒硝湯證是少陽證即將進入陽明證, 故而病情較小柴胡湯證重,、但比大柴胡湯證輕,, 介于二者之間,為中氣虛弱,,已經(jīng)成實而尚未全實者,。
1.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shè)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37) 2.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96)
3.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 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97)
4.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fēng)寒,,手足溫,, 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 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98)
5.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99) 6.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100)
7.傷寒中風(fēng),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癥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fù)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fù)發(fā)熱汗出而解,。(101) 8.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 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
9.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104)
10.婦人中風(fēng),,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 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jié),,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4)
11.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 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jié),,必有表,復(fù)有里也,。 脈沉亦在里也,。 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jié),,不得復(fù)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148)
12.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149)
13.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229) 14.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澉然汗出而解。(230)
15.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 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 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230)
16.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226) 17.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18.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394) 19.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金匱要略》第十五篇)
20.產(chǎn)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 所以產(chǎn)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fù),,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一篇)
21.婦人中風(fēng),,七八日續(xù)來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jié),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
1,、經(jīng)常感冒咽痛案(黎崇裕醫(yī)案) 黃某,,18男,福建人,,學(xué)生,178cm,,64kg,,皮膚偏白,面色發(fā)青,。 2012-11-16初診,,四個月前因發(fā)燒、肺炎,,輸液治療半個月后痊愈,。 但后來老是感冒不斷,經(jīng)常喉嚨一疼就引起發(fā)燒,, 不及時治,,喉嚨就會潰瘍、腫脹,,發(fā)病時疲乏無力,、咽喉干燥,吃幾天抗生素即愈,,下個月又反復(fù),。
刻下:頭頂及后枕部頭暈昏,雙目干澀,,鼻塞不通,,鼻涕清黃,咽干痛,,口干渴,,喜溫飲,。 喜面食,平時易困倦,。睡覺磨牙,,老愛踢被子。夜寐不安寧,,喜歡動來動去,。 大便干,有時二天一次,,有時一天一次,。無不良嗜好,口唇淡紅,,舌苔白厚舌質(zhì)偏紅,,脈不詳。 這個主要是柴胡證,,葛根湯只是副證,,臉色發(fā)青,舌根苔厚的很,,應(yīng)該是陽郁,,郁而化熱,所以老是扁桃體出現(xiàn)問題,。
柴胡10克,,黃芩6克,姜半夏10克,,南沙參10克,,生姜3片,紅棗5枚,,炙甘草6克,,葛根15克,枳實6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 5劑,,水煎溫服,,一天一劑。 后回訪:諸證愈,。 2,、 定時發(fā)熱惡寒案(唐醫(yī)易醫(yī)案)
曹某,男,,49歲,,住太和鎮(zhèn),, 2001年11月就診。主訴兩周前曾外感,,去看西醫(yī)打針吃藥后高燒退,,折騰了近10天總算好了, 可是每到下午四時左右就有些惡寒發(fā)熱一陣子,,燒得不高37.8℃,,數(shù)天前兩脅肋漸覺不適,
這幾天漸漸左腿由腰胯外側(cè)至足踝牽引痛,,(依其所說腿部疼痛處均為足少陽膽經(jīng)循行路線) 甚至連打個噴嚏都牽引著痛,,晚上痛到不能入眠, 彎腰撿東西及負重也不行,。心煩,、咽干、口苦,,大便干硬燥結(jié),。 面色青暗,舌尖和兩邊絳紅,,苔白,,脈弦略實,一息五至,。 我說:“你這外感算好了,是傳入里了”,。他說:“我覺得沒有頭痛肩胛腰背痛,,鼻塞流涕,所以認為好了,,腰胯腿痛我認為是打屁股針所引起的”,。 我說:“你現(xiàn)在是病邪傳到半表半里了,就等于還沒治好”,。 他說:“那醫(yī)生說不關(guān)感冒的事,,說我這是坐骨神經(jīng)痛,還說這病很麻煩,,很難治好的”,。 我說:“吃二劑中藥吧”, 于是立方小柴胡湯加味: 柴胡15克,,黃芩9克,,半夏9克,黨參15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棗12克,桃仁9克,,當歸9克,,川芎9克,桂枝9克 一劑
次日,,曹某來電:“昨日一劑藥已經(jīng)好了大半,,但今天卻仍是大便燥結(jié),拉不出”,。 我說:“那你按原方加大黃9克后下吧”,。曹某遵囑再劑痊愈。 小柴胡湯在仲圣的方劑里是個療效顯著的方劑,,在治療傷寒熱病中用于清熱,,用于六經(jīng)為和解劑。少陽為樞紐,,屬半表半里,。病邪襲到該經(jīng),就會在少陽經(jīng)循行路線里出現(xiàn)一系列癥狀,。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是一個整體,,臨床上必須全盤考慮,,不容分割。 凡符合足少陽經(jīng)脈循行路線的痛癥,,投以小柴胡佐活血散瘀之品,,往往應(yīng)手取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