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金凈值的攀升,,目前市面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3元基金”,、“4元基金”,然而,,高凈值也讓不少基民患上了“恐高癥”,,認(rèn)為這部分基金價格太貴,上漲空間有限,,容易“跌”,。也正因如此,拆分基金,、大比例分紅“凈值歸歸一”的基金就成為基金公司持續(xù)營銷的手段,,不過,購買了1元基金,,就能賺得更多么,?恐怕并非如此。 回報率是判斷基準(zhǔn) 固然,,基金凈值高會導(dǎo)致同樣資金購買到的份額減少,,如有兩只基金,基金A的凈值為2元,,基金B(yǎng)的凈值為1元,。同樣的2萬元資金,前者只能買到1萬份,,后者就能買到2萬份,。但買基并不是買到的份額越多越好,要看基金的賺錢能力,。無論買1萬份還是2萬份,,都要看回報率。 舉例來說,小明買了1萬份A基金,,小華買了2萬份B基金,,兩者都花費2萬元。1年過去了,,假設(shè)A基金和B基金的年凈值增長率均為50%,,扣除基金申購和贖回費用,小明的收益為10000×2×(1+50%)=30000元,;而小華的收益為20000×1×(1+50%)=30000元,,兩人的收益是一致的。 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基金歷經(jīng)幾十年,,目前單位凈值已經(jīng)高達(dá)10萬美元以上,,但仍是許多投資者樂于持有的。這正表明,,凈值高低無礙于基金漲幅,。與之相對的例子是,在6月中旬拆分的不少基金,,在接下來的振蕩行情中,,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凈值普跌,拆分基金也不例外,,部分基金凈值甚至跌破1元,,也恰好說明1元并非“安全底線”。 新基優(yōu)劣要看行情 既然買基金看凈值高低是一種誤區(qū),,那么是否新基金也不值得買呢,?說到這里,就必須關(guān)注一下新基金除了凈值1元之外,,還有一些特殊性,。 上投摩根方面表示,新基金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新基剛成立時,,股票投資比例為零,,要達(dá)到和老基一樣的比例,通常要3到6個月,。在這期間,,如市場處于上升階段,新基無疑就被動了,,通常漲幅不如老基,。 反之,,如果市場在下跌階段,新基就有一定優(yōu)勢,。因股市下跌時新基金可避免較大損失,,且有機會“撿”到許多超跌品種。這就使新基金能在剛起跑時處于領(lǐng)先位置,。較明顯的是,在5·30調(diào)整股市大跌時,,新基金跌幅普遍較小,。 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 不過,無論新基金起跑時領(lǐng)先還是落后,,基金畢竟不是三五個月的投資,。從長期來看,起跑優(yōu)勢能否保持,,還要看基金經(jīng)理和投研團(tuán)隊的實力,。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6月買入新發(fā)行的基金,,隨后7月市場下跌了10%,,全部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接近7%,而新基金平均跌幅僅2%,,從當(dāng)時情況來看,,買新基金是較好的選擇,但在隨后半年多時間內(nèi),,新基金業(yè)績分化,,一些新基金還是被老基金超越了。 因而,,上投摩根方面建議投資者,,買基金無論新舊,只論“合適不合適”,。比如一個投資于中小盤股的成長型基金,,對于抗風(fēng)險能力弱的投資者而言,無論新舊都不合適,,不如購買風(fēng)險和收益相對較低的債券或貨基,。 此外,在對比新老基金投資收益時,,要注意“歸零”分析,,因為兩者都面臨同樣的未來環(huán)境,收益的不同多是因為資產(chǎn)配置比例和投資對象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