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老子曰: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真一評(píng)注】受寵,、埋沒無不惶恐,,尊貴、至患不過因此一身,。 何以寵辱無不惶恐?受寵為卑者所求,。得之喜而生煩惱,,失之哀亦生煩惱,,以喜怒哀樂無非煩惱故,寵辱不二,,俱同惶恐也,。 何以貴患不過因此一身?有身即有貴,,有身亦有患,。有身固貴之,而我所以有憂患者,,亦因我有此身,,及至我無此身,我又有何憂患,? 是故,,珍惜自身者治理天下,則成為可寄天下之人,;愛護(hù)自身者治理天下,,則成為可托天下之人。因其無暇駕馭天下,,故無為而治,,天下無患。 注: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即“寵辱若驚,,貴患若身,。” 2,、莊子云:“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第十四章 老子曰:視之不見,,名曰幾;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真一評(píng)注】視之而不能見可謂幾也,;聽之而不能聞可謂希也;揉之而不能得可謂微也,。此三者不可細(xì)致分辨,,故耳目身等渾然一氣。 既不明顯,又不隱晦,。綿延無邊而無名相,,不取名相而成無物。謂之無形之形,,無物之相,,又謂之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 依萬古不易之道,以應(yīng)目前所有,。能覺知一切根源,,此乃道之要領(lǐng)也。 注:幾:今本多為“夷”字,,古本為“視之不見,,名曰幾”易系言“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dòng)之微,,吉之先見者也”。繁體字草書“幾”字與“夷”字相似,,韻相近,,故后人誤為“夷”。 第十五章 老子曰: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dòng)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真一評(píng)注】自古有道之士,,深藏不露又神秘莫測(cè),圓融通達(dá),,難以被常人識(shí)別,。正因?yàn)殡y以識(shí)別,所以強(qiáng)作描述: 其小心象冬天涉水渡河,;其謹(jǐn)慎象懼怕周圍的人,;其莊重象是一個(gè)賓客;其灑脫象堅(jiān)冰緩緩消融,;其敦厚象天然純樸,;其心寬象空曠的山谷;其混然象渾濁之水,。 誰能于渾濁中,,安靜而慢慢澄清?誰能在安定中,,靜極生動(dòng)(靜中見機(jī)),,從微至著? 行此道者,,心不持盈,。正因?yàn)椴怀钟阅軌蛉ネ嬲妗?/p> 注:不欲盈:《悟真》云:“金逢望遠(yuǎn)不堪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