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石黑一雄,,名字聽上去陌生,,其實他的小說已經(jīng)全部譯成中文,在中國市場出版,。
這篇清單,,資深翻譯家黃昱寧帶你探秘石黑一雄的世界。
1. 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并不是一個黑馬事件,,早在1989年的時候,,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長日將盡》(又譯《長日留痕》)就獲得了英國布克獎。他年輕的時候就享譽文壇,,其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是英國文壇的“移民三雄”之一。只不過他為人低調(diào),,不太刷存在感,,所以給人一種一夜成名的感覺。
2. 如果你想讀一讀石黑一雄的作品,,《長日將盡》一定是必選之作,。這本書早就完成了經(jīng)典化過程,成為英國人書架上的常備名著,。
3. 《長日將盡》這本書,,你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去讀。第一,,感受典型的英式文化的氣息和味道,;第二,,體察人物那種深層次的掙扎和自我欺騙;第三,,石黑一雄是修飾語,、情態(tài)動詞和被動語態(tài)的大師,,你可以從小說中學(xué)到正宗的英式表達(dá),。
4. 對于石黑一雄的作品,諾獎委員會的評價是:“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示了我們與世界虛幻的連接感之下的深淵,,作品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主題是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span>
5. 寫作并不是石黑一雄少年時代的第一志愿,他原本的夢想是當(dāng)一位歌手,。只因為唱片公司認(rèn)為他混不出名堂,,他才漸漸的轉(zhuǎn)向文學(xué)的道路。
6. 石黑一雄并不是日系作家,,他雖然生于日本,,但五歲就跟著身為海洋學(xué)家的父親搬家到英國,他所接受的是整套英式教育,,對他寫作產(chǎn)生影響的全是英國古典作家,,自身的日語水平其實很差。因此,,他是一個地道的英國作家,,準(zhǔn)確的說是“英籍日裔作家”。
7. 石黑一雄不是著作等身的作家,,目前為止,,他只有七部長篇小說和一部中短篇集。
8. 和其他作家相比,,石黑一雄的文字更充滿不確定性,,如果你試圖從里面抓住確鑿的分析線索,會很困難,。
9. 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并不會對村上春樹造成威脅。他們雖然都有日本背景,,也曾互相贊美,,但他們卻沒有什么共同點。我們與其替村上擔(dān)心,,還不如關(guān)心一下朱利安·巴恩斯,、麥克尤恩這些英國作家的心情,。
10. 石黑一雄的教育背景,不是牛津劍橋,,而是東英吉利大學(xué),。雖然這個學(xué)歷在英國教育體系中并非最頂端,但他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的老師是英國學(xué)院派作家代表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他和著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算是同門,。
11. 石黑一雄的成功,和時代背景有一定關(guān)系,。他成長的年月,,正是整個世界開始擁抱全球化的時候,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移民作家的身份,。石黑一雄與魯西迪(又譯拉什迪),、奈保爾并稱英語移民作家三杰,這三個人中目前只有魯西迪尚未拿到諾貝爾獎,。
12. 盡管石黑一雄筆下題材多種多樣,,但基本上沒有移民作家那些典型話題,如“身份認(rèn)同”之類,。他的作品甚至看不到與當(dāng)下有強烈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他寧愿寫歷史故事,寫未來世界,。
13. 石黑一雄筆下雖然也有東方人的形象,,但他對于東方的記憶和印象都是碎片化的,因此不要把這些形象看成是真實的東方,。
14. 不要用現(xiàn)實的規(guī)則去度量石黑一雄筆下的世界,。在《長日將盡》之后,石黑一雄開始明確把自己的小說定位在“全球性題材”的“國際化寫作”上,。他試圖為這種寫作定義規(guī)則,,最終把它形容成“夢的語法”。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他的作品,,越是晚近,越是充滿幻想和隱喻,。
15. 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三部被改編成了電影,,每一部里都有我們熟悉的大明星,其中《長日將盡》還獲得過金像獎和金球獎的提名,,而且這三部電影都是由他親自改編的,。盡管如此,因為表現(xiàn)手法和側(cè)重的不同,看電影并不能替代讀原作,。所有的背景和故事都是容器,,有關(guān)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的追問是流動的液體,。只看電影不讀小說就意味著收藏一套容器,,倒掉其中的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