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引語 意象是詩歌表情達意的手段,是詩意盎然的核心元素,。如果把它移用到記敘文寫作中去,,會有怎樣的情景呢,?一個意象,串起全文,,情感聚發(fā),;眾多意象,襯托人物,,深遠意境,。用意象思維、方法寫作記敘文,,絕對是一個絕妙的切入口,。 品讀佳作,體悟出彩理由 佳作:(2014·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說,,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感覺其實是天真的,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 朽葉的梔子花 小城深處有條老巷,。明晃晃黃醺醺的光漫延一路,點亮了一個城市的古老溫情,。小巷,、燈光、聲味,,為人物出場營造了溫情又有點市井味的環(huán)境,。 相屬的板車,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蔥蒜,噼噼啪啪的煎油聲,,勾著所有途經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賣鍋貼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氣四溢,,擱到藍印花的小碟中,澆一層香醋,,撒一圈蔥花,,待到輕咬一口,卻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隱隱間又有些青春獨有的青澀,。先聞其味,再寫其人,。鍋貼有香甜味,,這里“梔子花”意象已經隱然其中,引而不發(fā),。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過是個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這個含著少女的甜蜜和婦人的成熟的代稱,。女人愛美,,每次見她,總是搽了脂粉抹了口紅,,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點尾巴,。女人愛笑,笑起來眼角會輕輕顫顫,,不招不搖,,溫婉而妥帖。煎鍋貼時,,她總是打扮得一絲不茍,,有點“盛裝端熱油”的味道,遠遠看去竟像是從《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正面描寫“女人”:妝容整潔,,面帶微笑,離“青春”未 遠,。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嬌美端方的氣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澀而有些甜蜜的鍋貼。恰巧,,女人是我同學的祖母,,一經詢問,方知鍋貼里藏著梔子和蘋果混合的醬料,。而女人原是那個十里洋場的大戶之女,,幾經輾轉方暫棲于這個閉塞的小城,操持著祖業(yè)依然優(yōu)雅地活著。至此,,“梔子花”意象才淡然而出:鍋貼的香甜源于混合著梔子和蘋果的醬料,。[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一時間,我心中充溢著難以言說的震驚和恍然,。震驚于加花醬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氣。一個會在鍋貼里加花醬的女子,,豈會敵不過時光的蹉跎,?當歲月爬上她的鬢角,風霜侵蝕她的容顏,,她依然愛著美,,愛著生活,像年輕時一樣雅致而細膩,,如此,,豈會老去?由梔子花的果醬味引出“女人”的“心思巧”,。 時常去女人的小攤,,站在一邊我不語,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練地翻煎,,溫婉地淺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氣里,。夕陽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圖,。[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我時常迷惑于青春與不朽,。 以為青春必是光潔明艷,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巔,,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雜著與年齡不符的青春之氣,,我方有些體悟,。有時候,心的柔軟與細膩遠勝過形貌,。沒有人活在保鮮膜中,,沒有人會永葆青春,但做一個心思細膩,、熱愛生活的人,,時光永遠會厚愛你幾分,;而如此,何嘗不是另一種靜水流深的不朽,?揭示其“生活之道”,雖無梔子花,,但暗含梔子花之義,。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擱在藍印花碟中的帶露梔子,?;蛟S葉子有些許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的柔軟,。輕輕點出梔子花,,既呼應文題,又花人合一,,意境深遠,。 亮點點評 本文的故事很簡單。市井深處一個賣鍋貼的老太太,,有著與年紀不符的婉麗,,是因為她的每一只鍋貼中都有一份秘制的“花醬”。正是作者的巧思,,于作文題目給出的材料中“找到”生活在角落中的這位老太太,,以她作為“青春”與“不朽”的明證。若稍作推敲,,即能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動人之處就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在梔子 花與老太太之間找到了某種情感和哲理上的契合。不僅意象選擇很巧妙,,而且用到構思中,,一線串珠。文章先讓梔子花遲遲不露面,,直至第五段才正式露面,。由微不足道卻撩人味蕾的“花醬”自然而又巧妙地點出。點出后,,“花醬”才引出作者對一個普通老太太的“巧心思”之惑,,漸而揣摩到潛伏于老太太的一生讓人嘆服的“生活之道”。再看很有“豹尾”之力的文末,,作者縱筆一躍,,意象經提純又升華為“一枝擱在藍印花碟中的帶露梔子”,很難說這一朵朽葉的梔子花是實際的,,但是這樣的如真似幻的“梔子花”實在有點睛之妙,,既呼應了文題,又再度讓一個深諳青春之道的老太太與一朵朽葉的梔子花彼此難分了??v觀短短的全文,,或許會發(fā)現(xiàn)“梔子花”或“花醬”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并不多,但妙的是作者將意象埋入文字中,,很多時候它隱而不出,,卻時時將文字的感情和氣氛籠于其中。 “梔子花”不只是一個線索,,作者還借助它傳達出平常又素靜的風調,,讓作品透著一份難得的恬靜,這在喧嘩的當下,,顯得尤其難得,,有著潤物無聲的力量。讀者品味“梔子花”,,都會感到“青春”會眷顧世間這樣的老太太,,也相信“青春”是“不朽”的,永恒的,。 指點技巧,,找到提升門徑 一、意象為線,,巧妙構思 一件旗袍,,光是料子上乘、做工精細,,還不足以吸引人,,必得在整體上還要有一個精巧的設計,別具特色,,才能讓人心動,,愛不釋手。構思精巧的方法很多,,其中 最耐看,、情更蘊藉的莫過于讓意象充當線索了,這叫意象式構思,。比如王充閭的《碗花糕》,,寫得質樸而深情,藝術感染力極強,。究其因,,除了情感真摯,其構思的巧妙也是魅力之一,。全文圍繞“碗花糕”敘寫了嫂嫂初進家門,、遭遇喪夫之痛,、再嫁、不幸去世等短暫一生的幾個片段,,寫出了嫂嫂對自己的疼愛有加,、對公婆的孝敬、對家庭的無私奉獻,,字里行間流露的是作者對嫂嫂的敬愛,、留戀、懷念,、痛惜之情。那么多的內容,、那么豐富的情感卻用一塊小小的“碗花糕”來濃縮,,從而產生了行文集中、情感濃烈,,讓人久久回味的藝術效果,。先前那篇《朽葉的 梔子花》能在考場上勝出,與這種意象式構思有很大關系,。 二,、意象為輔,烘托人物[來源:學#科#網(wǎng)] 寫人,,固然需要繪言寫形,,正面描寫,可是,,如果通過意象描繪,,巧為襯托,會讓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寄托的情感更為含蓄蘊藉,。例如一位同學在《又是絲瓜花開時》中寫道: 一場風雨過后,絲瓜花灑落一地,,但不久的幾天里,,就露出了毛茸茸的小腦袋。而奶奶呢,?卻再也直不起她的腰,,甚至走路也有困難了?!?/p> 今年絲瓜依舊長滿架,,終不見那采摘的人影了,那孤零零的絲瓜只能掛在枝頭,,等待著衰老,、死去,。一日下樓,突然又發(fā)現(xiàn)了那個熟悉的背影,,是奶奶,!我忙跑過去,說道:“奶奶,,你力氣大嘞,!還來采絲瓜,估計病就要好了,!”奶奶一手拿著三四條絲瓜,,一手還在夠枝上的另一條,弱弱地笑道:“病是怎么得好,,只是怕絲瓜長老了,,不好吃了?!蔽也恢勒f什么,,只覺得有股心酸的感覺在心口竄動。我跑去幫她摘了那條絲瓜,,攙她回去躺下,。 這里絲瓜花開、絲瓜滿架的描寫渲染出物是人非的氣氛,,一年又一年,,奶奶老了、病了,,連采絲瓜這樣的輕活也快干不動了,,親人的生命正在被歲月、疾病無情地吞噬,,怎不令人黯然神傷呢,!試想:這段文字如果不是巧用絲瓜來烘托奶奶,而是硬寫人物,,哪里會有這樣的藝術效果呢,? 三、意象鋪排,,情感濃郁,,意蘊豐富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中,他在告別村莊時使用了一連串的村莊事物: 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告別,。不知道回過頭說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墻,,你站穩(wěn)了,,千萬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撐到哪年就強撐到哪年,萬一你塌了,,可千萬把破墻圈留下,,把朝南的門洞和窗口留下,把墻角的煙道和鍋頭 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塊泥皮,即使墻皮全脫落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沖刷不到的那個墻 角上, 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留下劃痕,、朽在墻中的木頭和鐵釘,,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jù)啊。 這是劉亮程抒情慣用的意象鋪排法,,正是借助這一系列細微的,、很不起眼的事物,強烈地抒發(fā)了深深的遺憾之情,。這些事物,,不只是作者的證據(jù),更是該文情感真摯,、濃烈的意象,。 需要鋪排的意象不僅源自生活,還可以借用古典詩歌的意象,。 比如方葉的《泊》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文章的開頭寫道: 總忘不了古鎮(zhèn)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這種小船形如周作人筆下的烏篷船,,促狹修長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顯得格外嬌小玲瓏,。不過,,溪船一般不用 來載客悠游,“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魚捉蟹,,在煙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的用途是運貨,,運載著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 貨,,“欸乃一聲山水綠”,穿梭在幽深的斷崖溪谷之間,。對于山里人來說,,溪船運載過他們的期盼與悲歡,因而每當木船出現(xiàn)在古鎮(zhèn)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總是趨之若鶩,,爭相奔向水邊。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魚鷹棲息在岸邊橋下,,或溪心巖渚,勞累了一天的船工們常常是點亮一盞風燈,,擁坐在船頭上談天說地,,吹拉彈唱,任琴聲,、笑聲隨著水聲,、蛙鳴、燈火流了一溪,,讓溪邊浣衣?lián)拇骞?、小孩聽醉了,久久不肯睡去,。盡管那時我并不諳詩情畫意,,那搖拂晃蕩的船影燈火,卻如一粒凄美的種子,,飄落在心田上,,讓我恍惚迷離,浮想聯(lián)翩,。 意象有如此妙用,,那么,又該如何選用呢,?大千世界,,無論是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蟲,,還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物件、一支歌曲,,都可以成為意象,。可作意象的事物很多,,我們選用時必須要考慮到它與人,、情的相似性或相關性,而且在文中適當點明,。 實戰(zhàn)演練,,練出訓練實效 一、閱讀下文,,體會一下文中主體意象“夜燈”在構思,、情感中的妙用。 夜 燈 作為高中生,,我們最熟悉的是夜晚,。然而,于我而言 ,,更熟悉的是夜晚的燈,。父親一直很忙碌,自我出生以來就不停歇,。兒時的我很難見到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了些許不同,。 晚自習回到家,。“零花錢還夠用么,?學習還緊張嗎,?”父親喝了一口湯,不經意地問,。我扒了兩口飯,,口齒不清地回答:“都還行吧?!薄昂煤脤W吧,,這樣就不會像我一樣沒日沒夜地賣命工作了,早些睡,?!备赣H似是嘆了口氣,語氣中的期望讓我只能低頭吃飯,。父親突然的關懷讓我不知所措,。一直是自己上學放學,,一邊固執(zhí)得讓父母省心,一邊又渴望父母關心,。如今一句“早些睡”,,讓我心中泛起漣漪。 只見窗外夜色如墨,,那盞夜燈依舊守在路旁,,白若月光。而我仿佛也有了動力,,更加投入地學習,,謝絕了此后與父親共進夜宵的好意,一頭扎進考試的旋渦里,。 取得了好成績,,我興致勃勃地告訴母親,她似乎松了一口氣道:“這段時間你忙著考試,,爸爸每晚都給你做夜宵,,可你都沒時間?!?/p> 我激動得不知該說什么,,只一個勁兒地點頭。感動和羞愧在胸中涌動,,腦海中倏地浮現(xiàn)父親微彎的腰身,、滿是老繭的雙手以及留下時光鐫刻痕跡的面孔——他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佇立在我生命里我不曾在意的角落,,在我苦讀的夜晚為我備一席熱湯小菜,,我只覺得十分熟悉,像是——夜燈,。 夜燈,,只亮在黑夜,陪你度黑暗的時光,,卻在黎明降臨之前頓失光芒,,安靜地退到 一旁;父親是最珍貴的那盞燈,,只在我忽略的角落,、記憶的盲點,陪我走過青春年華的青澀而不發(fā)一言,,卻在我愈加成熟時靜靜老去,。 遙望而去,路邊一陣清亮,幾點星火,、幾點燈光,,僅僅點綴其中,美不勝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巧借材料中“燈光”這一意象,,將其視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敘事線索,讓“夜燈”貫穿文章始終,?!耙篃簟本褪歉赣H,是父親溫情又長久的守候,,是“我”情感的依靠,、精神的港灣。在“我”失意困頓之時,,父愛如燈,,始終照亮“我”的前程?!耙篃簟弊鳛榫€索,,既承載濃濃的父愛,又指向材料的核心內涵,。不但給作者的寫作提供了一盞明燈,,又時刻提醒讀者,文章的敘事應與立意緊密關聯(lián),。因此,,用線索充當記敘文的航標燈,從內涵到形式都可以保證記敘文寫作不偏題,。 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人生猶如奔馳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如果錯過觀覽窗外的美景,,其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站點,。沒錯過 ,,就抓住了;錯過,,就溜走了——這正是人生的經緯線,。錯過的,也許就永遠地錯過了,就此留下終生的遺憾,;但有些錯過的,,因為你善于咀嚼,或許升華出一些人生的感悟,,乃至于釀出詩意與哲理,,讓你的生命綻放出異彩。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立意,,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類文章,。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材料的關鍵詞是“錯過”,。寫作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錯過”這個關鍵詞的內在含義?!板e過”一詞的字典解釋義 為:失去(時機,、對象)。這種“時機,、對象”一般是指主觀上可以抓住而事實上未能抓住的,。“錯過”一般是人生中某次失敗的教訓,,在情緒上常常表現(xiàn)出悔恨,、懊喪的心理反應,在行為上常常表現(xiàn)為遲疑,、頹廢的舉動,。因此,在作文中,,如果出現(xiàn)諸如“學會”“選擇”“把握”“放棄”等意思,,就是沒有抓住“錯過”的中心內涵立意,就是偏題,。所以,,這次作文的正確立意應是這樣: ①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關鍵的也就是那么幾步,,比如中考,、高考、擇業(yè)等一定要精心準備,,確保不錯過機會,,做到萬無一失,。 ②錯過就錯過了,我們應冷靜對待,。人生進程中的“錯過”,,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要 關鍵時刻我們不錯過,。 ③“錯過”以后,,要仔細咀嚼這“錯過”的苦果,從“錯過”中汲取教訓,,升華智慧,,為人生下一步的成長、成熟,、成功作準備,。[來源:學#科#網(wǎng)] 需要注意的是,“錯過”在詞性上是動詞,。在寫作前,,我們還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是“錯過”的主語,即是“誰”錯過了,,是媽媽,,還是爸爸;是老師,,還是同學,;是年少的我,還是年老的我等,。二是“錯過”的賓語,,即錯過了“什么”,是具體的物件,,比如沿途的風景,、職場的機會等,還是抽象的思想情感,,比如青春的友誼,、懵懂的情感等。這些對立意深淺也有重要的價值,,例如年少的我的“錯過”與年老的我的“錯過”就不一樣,,因為年少的我還有機會,而年老的我有可能就是英雄遲暮了,。 要想作文立意更深刻,我們需要對“錯過”進行一些個性化解讀,,比如: ①人生沒有萬無一失,,錯過是人生的新常態(tài)。[來源:學&科&網(wǎng)] ②不必為一些“錯過”而嘆息。梅花錯過了與春天的溫馨約會,,才有冬天傲霜斗雪的英姿,;月亮錯過了與白晝的約定,才有夜晚溫潤皎潔的美麗……珍惜擁有,,即使錯過再多,,我心亦無悔。 ③錯過具體的物件還不要緊,,要緊的是錯過人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④“錯過”不是“過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