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了一根煙的時間之后,,蟬主還是想跟你們說一說這部紀(jì)錄片,,
畢竟它賺足了我的眼淚,也讓我想起了,,我早已遺忘的家鄉(xiāng),。 《客從何處來》 這應(yīng)該是央視做的最real的一部紀(jì)錄片了,但最近我才發(fā)現(xiàn),,它還是被停播了,。
原因,我不得而知,就不瞎幾把猜了,。
回不去的叫家鄉(xiāng)
從2014年開始,,央視就開始做一部叫《客從何處來》的紀(jì)錄片,第一季的嘉賓有曾寶儀,、馬未都,、易中天、陳沖和阿丘,。
雖然這部尋根之旅的真人秀節(jié)目有點類似于BBC的《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但可以說央視版《客從何處來》,絲毫不遜色于BBC,。
而就在第一季收官之后,,前年推出的第二季《客從何處來》也是有很不錯的評分。
它好就好在,,太真實,。
每個人都行走在大歷史之中,他們都曾將創(chuàng)造歷史,,參與歷史,,也成為了歷史。
第二季的參與的嘉賓有蕭敬騰,、鈕承澤,、撒貝寧,佟麗婭,、謝娜,、金士杰。 雖然可能有不可抗因素讓金士杰的那一集尋親節(jié)目到現(xiàn)在都沒有更新,,但只在幾句話的片頭里,,蟬主就決定,這部紀(jì)錄片一定要等下去,。
在這部紀(jì)錄片里,,每一個嘉賓通過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去尋找自己的祖先,通過祖輩做過的事,,到過的地方,,去勾勒與自己隔了幾代的祖先的模樣,和性格,。
從而得到理解,,寬慰,和解,,救贖,。
曾經(jīng)有一句歌詞,,回不去的叫做家鄉(xiāng),也許這也是我們極力想去尋找它的意義吧,。
每個人沒有故事,,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理 解 在第二季里,,最讓人意外的就是雨神蕭敬騰的出場,,
在阿嫲在世的時候,他正值叛逆期,,是一個油鹽不進(jìn)的壞孩子,。
就在節(jié)目組問,你記得爺爺叫什么的時候,,他想了半天,,說你這樣會讓我覺得很不孝。 但是想了半天,,他說,,阿公就叫阿公啊,我們很少叫他名字的,。
當(dāng)蕭敬騰開始順著阿嫲的故事往回追尋,,找到阿嫲去世前擺攤的街, 看著街坊還收著十二年前他阿嫲去世時攤子上的貨,,蕭敬騰蹲在雜貨間里,,哭了。
他不知道是為誰說的一句對不起,,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不了解為了整個家操心的阿嫲,。
也就這個時候,他才覺得自己當(dāng)時有多不好,。 蕭敬騰在追隨阿公的線索時,,發(fā)現(xiàn)阿公曾經(jīng)在六十六年前,,還被陷害還被栽贓進(jìn)了監(jiān)獄,,但就算是想調(diào)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時, 監(jiān)獄的檔案只保留五十年,。
阿公的故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在蕭敬騰的家族故事里,,因為家鄉(xiāng)老人的離世,,并沒有辦法有著故事跌宕起伏的展開,但每一個普通人,,都是這樣,,歷經(jīng)了歷史洪流,最終被吞沒。 那些最普通卻又努力生活過的痕跡,,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追 溯
在這個系列里,讓蟬主最難過的就是阿丘的故事了,。
阿丘的母親是馬拉西亞人,,從小阿丘就很少聽母親說她以前的故事,也是因為怕影響不好,。 而終于因為《客從何處來》阿丘終于問出了他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還在馬來西亞的時候,阿丘的母親還很小,,一家人生活幸福,。 但在一天夜里,她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父母被帶走了,,第二天聽說被殺了,。
從此阿丘母親和她幾姐弟成了孤兒,也被從被姨母帶回,,只留下一個大姐在馬來西亞,。
阿丘就為了尋找自己的外公外婆,也想為他們正名,,踏上了馬來西亞,。
但就在馬來西亞見到他的大姨和表哥,也說不出一個確切的結(jié)果,。 終于在一個歷史學(xué)家那了解到,,當(dāng)時英軍和游擊隊有著正面沖突,而游擊隊的戰(zhàn)場正好是阿丘外公外婆生活的地方,, 而當(dāng)時也有很多報道,,稱華人被游擊隊無辜?xì)埡Α?/span> 所以很有可能,他們的外公外婆也是因此而喪命了,。
當(dāng)他們來到外公外婆曾經(jīng)生活的橡膠林了,,阿丘收到了來自攝制組歷史小組的一封信和照片。 上面是外公外婆曾經(jīng)還沒有下南洋時的老家,, 一只簡單的大木柜就是外婆的彩禮,。
從老家的親戚回憶里,外公外婆在結(jié)婚后不久,,借錢去了南洋,。 最后,錢是還清了,,可人就是再也沒有回來,。
阿丘和表哥站在那片血親生活與此,,又在此死去的橡膠林里,兩個大男人默默的抽泣著......
仿佛能看見他們在此割樹膠,,在此勤勞的生活,,在此流血,在此慢慢的死去,。
最后在阿丘要走的時候,,表哥給他的一封信里,阿丘才得知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回到祖國,,也是因為姨媽為了湊夠弟弟妹妹回家的路費,,被姑婆賣給別人家做勞力。 這是一個姐姐的選擇,,也是一個窮人的選擇,。
因為在雇主家無緣的打罵,讓她得了抑郁癥,,一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痊愈,。 但表哥信里最后的一句話,并不帶有一絲抱怨,。 他說,,這十天的旅程,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從哪里來,,也知道我們?yōu)槭裁词且患胰恕?/strong> 回 歸
像這樣顛沛流離的故事還有很多,,但,人不論如何,,再怎么艱難的路,,都要回家,都要跟家有所聯(lián)系,。
在鈕承澤的故事里,,就更是如此,父親鈕驊18歲離家參軍,,跟隨國民黨去了臺灣,,之后就再也沒有回去。
鈕承澤說,,那是我父親最痛苦的日子,。他一封封的給家里寫回家書,滿是后悔和懊惱,。
直到父親得了漸凍癥,再也沒有辦法寫家信的時候,,還是讓護(hù)工在旁邊用字母板花很長時間拼出一句短短的話,,寄回家中,。 在當(dāng)時臺灣和大陸還不能三通時,鈕承澤的父親還寄去日本,,讓日本的朋友轉(zhuǎn)寄去中國,。
《客從何處來》的節(jié)目組特意找到他父親的日本朋友,讓他說說當(dāng)時的感受,,
他說:我觸碰到了被歷史撥弄的親人之間相互牽掛的情感,。 不管是什么時候,人是想著葉落歸根,,就算是多危難的時候,,都會想著家的方向。
至 親
在顛沛流離中,,祖輩們的傷痛,、離散或是風(fēng)光時刻,都是在這支血脈里的故事,,當(dāng)我們一步步回溯著上一輩的故事時,,那種心酸,也只是一句過去了,,過去了,,只要活得好就行了。
就曾寶儀這次回家時,,見到家里的四奶奶,,因為自己的外公很小來到臺灣,只留下四爺爺四奶奶在家照顧老人,。 而遇到災(zāi)年沒有口糧時,,四奶奶出去要飯,養(yǎng)活著一家老小,,照顧著整個家,。
四奶奶把這件事告訴曾寶儀時,這個在奶奶面前的小丫頭早就已經(jīng)泣不成聲,, 四奶奶還特別囑咐她,,別告訴你外公,別老來我這,,他聽到這件事會難過,。也就是至親的人才會不讓付出成為親情負(fù)擔(dān)。
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 這首詩的開頭本來就是一件悲傷的故事,當(dāng)被孩子追問,,客從何處來時,,更是一件讓人欲哭無淚的感覺,。
客從何處來,不僅僅是別人對自己的追問,,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追問,。 中國的發(fā)展,從農(nóng)村開始,,到農(nóng)村結(jié)束,。 直到我們背離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遺忘了自己曾經(jīng)在鄉(xiāng)村的土地里,,祖祖輩輩為此安貧樂道的生活了一輩子時,,
我們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早就成為了在他鄉(xiāng)的異鄉(xiāng)人,。
城市的進(jìn)程和現(xiàn)代化,讓我們逐漸成為了無根的浮萍,,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是哪里人,,祖輩是誰,連爺爺奶奶全名是什么,,都不愿意去打聽了,。
尋根,這件事看上去并不那么的時髦,,但從哪里來,,回哪里去,我們才能走的更遠(yuǎn),。
突然,,蟬主想家了。 ps:汁源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都有,,我看誰再跟我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