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人的免責請求權】關于扣劃保證人銀行存款的行為是否可以使保證期間轉化為訴訟時效 保證期間,,又稱保證責任的期限,,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保證人僅在一定期限內承擔保證責任,,超過該期限,,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是保證人對已確定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債權人只能在此期間內向保證人行使請求權,,保證人也只在此期間內才承擔保證責任,如果保證人的請求權是在此期間外,,則保證人不在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fā)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后果,。保證期間的法律性質因不同的保證類型而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對于連帶保證責任的法律性質在學理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綜合法律規(guī)定和各種理論學說觀點,,連帶責任保證期間的性質應屬于一種即不同于訴訟時效期間也不同于除斥期間的特殊的期間類型,。連帶保證責任期間在債權人向保證人提出要求其履行保證責任之日起歸于消滅,開始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钡牵瑢τ趥鶛嗳藨允裁葱问揭蟊WC人履行責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實踐中,一般比較側重于對債權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商業(yè)銀行)的保護,,只要有一個很微小的連接點,就視為其已向保證人提出了要求,可以將保證期間轉化為訴訟時效,。如果保證人在作為債權人的銀行開立了存款賬戶,此時銀行通常的做法是在保證期間將要屆滿時,,以扣劃保證人在本行開立賬戶中的存款的形式來完成“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程序,。轉而在訴訟過程中以扣劃存款的銀行內部憑證作為證據證明其已在保證期間內行使了請求權,保證期間已經轉化為訴訟時效,,可以繼續(xù)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一般情況下,法院都會支持銀行的主張,,認為有這種扣劃行為即可說明銀行行使了請求權,保證期間已經轉化成為訴訟時效。 上述做法雖然對保護銀行的利益非常有效,,但對于作為保證人的企業(yè)卻是非常不公平的,,也與法律設立“保證期間”制度的本意相背,。 我國法律規(guī)定,,連帶保證責任的債權人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也就是說,,連帶責任保證中的債權人必須在保證期間內行使其對保證人的請求權,。一般而言,在保證期間屆滿前,主債務未屆滿清償期限,,不會發(fā)生實際請求權問題;而在保證期間屆滿后,,債權人的請求權將由于保證期間屆滿的免責而失去法律意義,。因此債權人行使此項請求權必須在保證期間內行使,。 一,、銀行扣劃存款時行使的不是請求權 《擔保法》規(guī)定的保證期間,,一般認為該期限為除斥期間,除斥期間的適用對象主要為形成權,。但是在民法上,為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需要擴大除斥期間的適用范圍,,因此除斥期間的適用范圍不僅僅是形成權,,還包括了其他一些為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利,。例如:《擔保法》規(guī)定的保證期間,其適用對象仍然是債權的請求權(王立明:《民法總則研究》,759頁)。請求權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是指權利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請求權人自己不能直接取得作為該權利內容的利益,,必須通過他人的特定行為間接取得,。請求權都是發(fā)生在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一種權利,不論是基于債權產生的請求權,還是基于物權或其他絕對權利產生的請求權,,都要轉化為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請求權只能向特定的義務人提出,要求其履行義務,。請求權作為相對權,產生于特定當事人之間具有特定請求內容的關系,。這項要求,。不能起到使保證期間轉化為訴訟時效的作用 銀行扣劃保證人存款是一種不需保證人協(xié)助即可完成的單方法律行為,。而“連帶保證責任的債權人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中的“要求”顯然不能依靠債權人的單方行為就能實現(xiàn),。單從字面上解釋“要求”二字的含義是:提出具體的愿望或條件,希望得到滿足或實現(xiàn),。這就說明,要求不能單方面行使,,必須有相應的被要求方,。所以,銀行扣劃保證人的存款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不能起到使保證人知曉債券仍要求其履行保證責任的作用,,銀行行使的扣劃權不屬于請求權的范疇,。不是請求權就不能使保證期間轉化為訴訟時效。 二,、扣劃存款的行為不能起到書面通知的作用 如果說對于能不能將銀行扣劃保證人存款的行為視為其要求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的問題,還沒有司法解釋加以明確的規(guī)定,。那么,,在學理上對這個問題是如何解釋的呢《 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理解與適用》(李國光、奚小明等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51頁有這樣的論述:根據保證期間的性質,,債權人只要在保證期間內行使了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保證期間的作用便以完結,,訴訟時效制度開始發(fā)生作用。而根據擔保法規(guī)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主張權利的方式是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因此,,對于連帶保證合同,,應當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的次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以上論述說明:“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時,應當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通知保證人,。只有這樣才能使保證人明確的知道債權人的要求,。而銀行扣劃保證人銀行存款的行為顯然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不能使保證期間轉化為訴訟時效。 三,、銀行與企業(yè)是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不應享有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特權,。 保證責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責任,,實際上保證人是為了其他人而承擔責任,,在債權人,、保證人與債務人之間形成的三者關系中,,保證人通常所承擔的是單務的無償?shù)姆韶熑?,并不享有要求對方對待給付的請求權,。因此,,法律有必要設定一段特殊的不變期間將加以限制,,以彌補適用訴訟時效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防止保證人無限期承擔保證責任。銀行在債務到期后長期不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致使保證人的責任長期得不到解脫,。如最終判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必將助長銀行的這種濫用保證權行為,,也將使保證人的追償權受到及巨大的影響,。在民法中,銀行與企業(yè)之間是平等的民事主體,。 不能因為考慮保護銀行的利益,,而放松對其行使保證權的條件限[SIZE=14]制,進一步加重企業(yè)的負擔,。銀行應當負起國有資產管理者的重任,在債務到期后立即清收貸款,,這樣不僅可以使清收貸款的風險大大降低,也不至于使保證人在承擔了保證責任后追償無門,,使企業(yè)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而實踐中有些銀行在債務到期后即不積極向債務人清收貸款,,也不積極向保證人主張權利,。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從保證人帳戶中扣劃一筆存款,,又不立即通知保證人,長期拖延不決,,由于這時保證人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債權債務關系尚未了解,,保證人又無權向債務人行使追償權,,致使保證人的風險日益增大。債權人在債務人不能參加訴訟后才提起訴訟。致使債務人不能參加訴訟,,只有保證人無奈的參加到訴訟中來,。此時,保證人行使追償權的難度將會大幅度提高,,如果銀行在貸款到期后立即清收貸款,,不僅其收回貸款的風險將大幅度降低,,并且也會使保證人向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難度大幅度降低,。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專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