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從元陽縣城南沙鎮(zhèn)向西北,沿二級路行15公里左右,,看到標(biāo)志牌轉(zhuǎn)入即可,。 吃什么:傣家紅米飯、土鍋煮飯,、土鍋煮狗肉、籠粑,。 玩什么:每年農(nóng)閑時節(jié)觀看、體驗土陶燒制,十二月十二日過“土鍋節(jié)”,。 轉(zhuǎn)過一道山彎,,尚未看清那里村的真容,丫多河的水聲先已入耳,,奏出這個幽靜的小山寨的背景音,。踏著流水的節(jié)奏走近,芭蕉,、木瓜樹渲染出的綠意將57戶人家掩映半遮,,在這已入秋的時節(jié)分外可人。入得村來,,雞鳴喈喈,,犬吠之聲夾雜其間,田園人家的愜意自然地散逸開來,。 也許,,正是這份300年來滲透在骨子里的悠然,讓元陽縣南沙鎮(zhèn)桃園村委會的這個傣族自然村,,可以將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泥條盤筑法原始制陶工藝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傣族自古喜愛用陶,據(jù)明錢古訓(xùn)《百夷傳》載:傣族器皿“所用多陶器”,。制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俗稱“土鍋”,。那里土陶不僅工藝精湛,、造型古樸,且具有許多獨特功效,,于是村里人合計,,制作土陶出售。時至今日,,那里村的村民仍喜愛使用陶制品,,燒制土陶出售也是當(dāng)?shù)卮迕竦囊豁椫匾?jīng)濟來源。 “我們村的土陶一枝獨秀,,主要是因為土性,。”村小組長阮國保指著兩道被水沖刷形成的溝渠說,,“只有用這兩道溝中間的土,,才能燒出那里土陶?!薄皩?,只有用這里的土,,和泥的時候才感到細、滑,?!?1歲的老人李秀芬說。自25歲時從婆婆手中學(xué)到了制陶的技藝,,老人每年11月到下年的3,、4月間都會多次重復(fù)爛熟于心的步驟:采土、碎土,、和泥、拉坯成型,、印花,、風(fēng)干、燒制,?!白鎏盏氖炙噦髋粋髂校競髋?、婆傳媳,。村里的男人從來都沒想過要沾手制陶?!比顕?shù)起關(guān)于制陶的規(guī)矩,。 在李秀芬家里,去年燒制的水罐,、為外面酒店訂單做的茶杯就隨意地放在地上,。“從婆婆那里學(xué)到什么我就會什么,,樣式,、花紋都是傳下來的。有時候做出來就賣空了,,有時候會放個一年半載的,。價錢也都是我自己隨心定?!睂λ齺碚f,,閑下來了做幾個罐子,補貼下家用罷了,。沒人來學(xué)制陶手藝,,她不操心,有人來問,,她傾囊相授,。制陶的手藝就這樣,在一種不強求、不在意的態(tài)度中頑強地傳承下來,。阮國保的妻子最近也開始對此有了興趣,,往李秀芬家跑得多了?!耙院笈畠洪L大了,,也許放棄制陶,也許會把現(xiàn)代的理念帶回來幫著那里土陶發(fā)展,,誰知道呢,。”阮國保笑了笑,。 然而,,那里土陶在發(fā)展中終也是受到了沖擊,全村人熟練掌握制陶技藝的不到10人,,常年堅持做的也就5人了,。每年12月12日,村里要過“土鍋節(jié)”,,全村人什么都不干,,就讓參加的人看制陶,體驗制陶,,吃用土陶做的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