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想要實踐這一原則卻阻力重重,甚至充滿誤區(qū):
請問,,以上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所謂“以理服人”,讓我們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學起吧,!
嬰幼兒每天可以攝入多少鹽,? 中國人把咸味(食鹽)列為“五味之首”。俗話說,,“好廚師一把鹽”,,用鹽的最高境界, 是多一分則咸,,少一分則淡,,輕重失當,則五味失調(diào),。 食鹽還是谷氨酸鈉的引發(fā)劑,,沒有咸味就吊不出菜的鮮味,。這也是為什么平淡無奇的肉湯,加入一小勺鹽,,立刻味道鮮美的原因,。 因此,食鹽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加鹽,,沒味道”,,“不吃鹽,沒力氣,!” 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鈉的攝入量應不超過2000mg(相當于5g食鹽),7~24月齡嬰幼兒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不超過350~700mg(相當于0.9~1.8g鹽),。 7~24月齡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fā)育成熟,過量攝入食鹽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 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以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看到這里,,很多家長可能會疑惑: 不是說“輔食不加鹽”嗎,?怎么又說“7~24月齡嬰幼兒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不超過350~700mg(相當于0.9~1.8g鹽),? 這里,我們就需要了解什么是“隱形鹽”,。 什么是“隱形鹽”,? 食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NaCl),能在體內(nèi)分離出鈉離子,。 1g食鹽=400mg鈉 1g鈉=2.5g食鹽 “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在人體內(nèi)參與水代謝,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維持正常血壓和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等,。 當人體因腹瀉、嘔吐等原因大量丟失“鈉”時,,會表現(xiàn)倦怠,、無神、血壓下降,,甚至休克,;但是,,鹽吃多了,人體攝入的“鈉”就會過量,,而過量的“鈉”與高血壓,、心臟病、腫瘤等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鈉”不僅存在于食鹽中,母乳以及其他天然食物里都存在,,比如肉,、魚、蛋,、水產(chǎn)類,、水果蔬菜等。 因此,,盡管孩子的輔食中沒有人為添加食鹽,,但是,也可能因為天然食物中“隱形鹽”——“鈉”的存在,,導致鈉攝入總量超標,!
高含量“隱形鹽”藏在哪里,? 經(jīng)過加工后的食品,,其中的鈉含量大大提高。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咸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面條、面包,、餅干等,。 雞精、味精含鈉量也很高,應特別注意,。 某些腌制食品和預包裝食品也屬于高鹽(鈉)食品,。 小編為大家列舉常見食物中,高鈉含量食物表(/100g食物) 我們在日常消費中,,應該怎么分辨呢,? 預包裝食品的營養(yǎng)標簽中,“鈉”是強制標示項目,,購買時應注意食品的鈉含量,。 按照我國的食品標簽法,食品標簽上需要標示每100g食物中的能量以及各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并標示其占全天營養(yǎng)素參考值的百分比(NRV%),。也有的產(chǎn)品會以30g、50g或每份克數(shù)為計量單位,,這樣第一眼看起來鈉的數(shù)值會低,,但其實并非如此。 一般而言,,超過鈉30% NRV(營養(yǎng)素參考數(shù)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購少吃,。 比如這款千島醬,鈉的NRV%高達60%,!是絕對不建議給嬰幼兒食用的,,成人最好也控制一次性的進食量。 小編再以手邊的兩款零食為例,,大家可以判斷一下,,哪款更為健康: (A款)
(B款)
點擊下方空白處,查看答案,! ▼ A款:根據(jù)營養(yǎng)成分表顯示,,每34g該零食含有鈉342mg。 B款:根據(jù)營養(yǎng)成分表顯示,,每100g該零食含有鈉39mg,。 因此,基本可以判斷出:B款零食要更健康,,畢竟A款如果換算成每100g,其鈉含量會更高,! 你可能會好奇:“A,、B款分別是什么零食啊,?” A款是某熱銷的,,號稱“寶寶零食”的芝士魚腸。 B款是某品牌的每日堅果(原味)。 因此,,家長在為孩子購買成品輔食,、零食時,一定要學會分辨,,仔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yǎng)成分表”,,警惕高鈉食品,而不是盲目聽商家吹噓“這是寶寶零食,!”
避免“隱形鹽”超標,,你可以……
雖然天然食物中也含有鈉,但比起加工食品來,,天然食物中的鈉含量可就少得多了,!如果食用新鮮、烹飪得當(建議多采用蒸,、煮)的話,,還能保留更多的營養(yǎng)素。 因此,,不妨將孩子輔食中的加工肉泥,、果蔬泥用鮮肉和新鮮蔬菜剁泥,水果用刮泥代替,,最好不過,! 當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更強時,用新鮮的果蔬塊代替果干,,不僅能讓孩子品嘗到更多的天然味道,,利于味覺發(fā)育,也能在色澤,、形狀,、口感和多種多樣的觸覺上給孩子帶來豐富的刺激!
對于孩子喜歡的零食或輔食,,如餅干,、饅頭、面條,,不妨在時間充裕的時候親自下廚,,既可控制鹽和糖的添加,還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勞動的快樂,! Ps:自己做餅干,,可以選擇減糖低鹽的方子。 自己做饅頭,、面條,,就不必再添加食鹽起筋道了,,可以加點菠菜汁、南瓜泥,、紫薯泥等,,色澤既好看,營養(yǎng)也豐富,!
很多家庭中,,長輩的口味相對偏重,除了長期的生活習慣,,還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味覺退化導致。 因此,,家長盡量不要以自己的口味去判定嬰幼兒輔食“口味太清淡”,。 在制作輔食時,家長可以通過不同食物的搭配來增進口味,,如番茄蒸肉末,、土豆牛奶泥等,其中天然的酸甜味和奶味是嬰幼兒最熟悉和喜愛的,! 這些誤區(qū)要避開,! 現(xiàn)在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幾個常見場景,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
“沒味道”是成人的邏輯和視角,。 孩子味蕾更為敏感,食物本身的原味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足夠刺激,,沒有必要再加鹽調(diào)味。 (來自育學園APP用戶心得) 如果孩子不愛吃輔食,,家長需要分析是喂養(yǎng)方式問題,、食材問題還是時機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認為是“輔食不好吃”,。 比如,,是剛喂完母乳,孩子還不餓嗎,?還是食材種類太單一,,孩子感到乏味?或者是孩子運動量不夠,,消耗太少?
“吃鹽有力氣”,,這種說法并沒有錯。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能在體內(nèi)分離出鈉離子,。鈉離子是維持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重要物質,寶寶的身體也需要,。 但是,,無論媽媽的母乳,還是市場上銷售的配方粉,、嬰兒米粉,、嬰兒面條等食物中,其實都含有鹽的成分,。 所以不是說寶寶完全不能吃鹽,,而是對寶寶來說,吃奶,、吃輔食的時候,,攝入的鹽分已經(jīng)足夠了,所以不需要再額外添加食鹽,。
兒童醬油、寶寶餅干,、兒童奶酪,,如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兒童食品,仔細研究起營養(yǎng)成分表來,,有些鈉含量和成人食品相差無幾,! (某韓國品牌兒童醬油VS某國產(chǎn)品牌生抽) 再比如這款:網(wǎng)絡上非常暢銷的日本某品牌鱈魚奶酪條,賣家花式炫耀含鈣量有多么高,,卻對高鈉含量避而不談,! 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我只給孩子吃一丁點兒、一小塊兒,,總的鈉攝入量又不多,,沒有超標,不會對腎臟產(chǎn)生多大的危害,!” 對嬰幼兒來說,,愛吃咸味是天然的味覺愛好,也是一種習得性的愛好,。也就是說,,孩子天然愛吃有咸味的食物,,但接觸食鹽越早,孩子對咸味的喜好就越強烈,,隨著長大就會吃得更咸,,鹽的攝入就會更多。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給孩子偶爾吃了一次加鹽的食物后,,孩子就不太接受原味輔食,,變得偏食、挑食的原因,。
蝦皮是曬干的小海蝦,,部分還經(jīng)過加鹽腌制,,很多家長喜歡將蝦皮磨碎,當做調(diào)味料加在輔食里,。 可是,,100g蝦皮中的含鈉量約5000mg! 如果將蝦皮加入孩子的輔食中,,并且符合家長的口味時,,孩子無形中攝入的鈉可就不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