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边@是首睥睨天下、顧盼自雄的傲世尊己之作,,彌漫著一股子沛然于胸的豪氣,,同時也流瀉著目空千古、傲視萬物,、獨立遺世的恣意與放縱,。
即便狂放如東坡,不羈如太白,,向來以豪邁無束著稱的文詞豪客,,他們淋漓潑灑的墨汁里也不會如此奮發(fā)蹈厲,斷沒有這樣的放肆與張揚,。
令人十分意外的是,,作者恰恰是一位端坐于書院,以傳道授業(yè)為畢生要務的儒學宗師陸九淵。
這也太突兀了,!
印象中的儒家宗師,,應該藹然沖穆,雍容自適,,和氣粹然,,謙恭自牧,怎么忽然一洗端重不伐的文質(zhì)彬彬之態(tài),,換成了一副沛然莫御,、攬轡自雄的狂者胸次?
而這種充溢著吾道自足狂氣,、高揚著生命主體意識的豪放之語,,從陸九淵之口而發(fā)的又絕不是這偶然的一首詩,他下筆之處,,俯拾即是:“朝飲渤澥水,,暮宿昆侖 巔,連山以為琴,,長河為之弦,,萬古不傳音,吾當為君宣”,;“我無事時,,只似一個全無知無能底人。及事至方出來,,又卻似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人”;“收拾 精神,,自作主宰,。萬物皆備于我,有何欠缺,?”
最讓人吃驚的是,,作為儒家經(jīng)師,陸九淵竟然沒有撰寫出一部注疏“六經(jīng)”的著作,。他為此解 釋道:“或問:'先生何不著書,?’對曰:'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韓退之是倒做,,蓋欲因?qū)W文而學道。歐公極似韓,,其聰明皆過人,,然不合初頭俗了,。’或問: '如何俗了,?’曰:'《符讀書城南》,、《三上宰相書》是已。至二程方不俗,,然聰明卻有所不及,。’”
在他看來,,韓愈,、歐陽修以及二程都是在“我注六經(jīng)”。韓歐只是聰明,,但落于流俗;二程不俗,,但欠聰明,。言下之意,只有我陸九淵能“六經(jīng)注我”,,不但聰明,,而且不俗。
真是好生自負,,也真是狂得可以,。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只有兩個人配享用這八個字。其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陸九淵,。
現(xiàn)今存世的《陸九淵集》,只是陸九淵平生所寫的書信,、詩文,、奏表、序文,、談話以及課堂講授等的集編,,是他死后由其子及門人加以編纂整理而成的。而他精深博大的學術(shù)思想,,異于時學的獨到論斷,,就散擲在他的日常咳唾之間,,就堆放在他的書信或散章之中,。
隨手從中撿拾一下,,都可在他極為隨意的只言片語、斷章簡說之中,,領略到他獨有新見的深邃義理,,意蘊深厚的精辟思想,以及妙語連珠的警醒話語,。
陸象山不傍門戶,,蹊徑獨走,以創(chuàng)立象山學派而成為中國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開山鼻祖,,與當時廣受尊重的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并駕齊驅(qū),,不分軒輊,合稱“朱陸”,。
到明代之后,,經(jīng)大儒王陽明繼承發(fā)揚光大,其學說更為宏大卓著,,備受追捧,。由此而誕生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陸九淵,,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九年,,公元一一三九年,卒于宋光宗紹熙四年,,公元一一九三年,。因書齋單名“存”,自稱存齋先生,。因曾在貴溪龍虎山聚徒講學,,其山形如象,因而他自號象山翁,,學者稱其象山先生,。
陸象山生于一個世傳郎中之家。其父親陸賀,,以經(jīng)營先世遺留藥肆為業(yè),,業(yè)余他還究心典籍,見于躬行,,持道守正,,算個中規(guī)中矩的讀書人。而就是這個藥鋪掌柜兼郎中,,養(yǎng)育了精通典籍,、深諳學問的陸九淵弟兄六人,。
兄弟六人之中,以最年幼的陸九淵,,與其四兄陸九韶(學者稱梭山先生),、五兄陸九齡(學者稱其復齋先生)最具學名。他們哥仨兒學術(shù)淵博,,問道精深,,行德俱佳,以“三陸子學”聞名天下,?!端卧獙W案》說:“三陸子之學,梭山啟之,,復齋昌之,,象山成之?!?br>
一個人身上先天植入的某些因子,,會在其生命初期就表現(xiàn)出完全異于常人的某種稟賦,而這些其實已經(jīng)決定了他將來會走向哪里,,而且能夠走多遠,。
據(jù)《宋史·儒林列傳》記載,,他三四歲時,,就撲閃著睫毛問其父陸賀:“天地何所窮際?”這和年長陸九淵九歲的朱熹簡直如出一轍,。
小朱當時躺在爸爸臂彎問的是:“天之上,,何物?”理學家老朱回答不上來,,只能對孩子的問題“奇之”,。面對小陸的問題,藥店先生老陸當然更是張口結(jié)舌,,也只是憨憨地“笑而不答”,。
幼而穎悟的朱熹剛剛接受教育時,當老師授以《孝經(jīng)》后,,他翻開瀏覽了一下,,即在書上題寫:“不若是,非人也,?!庇仔〉乃憩F(xiàn)出的是:心尊經(jīng)典,志于恪守,,執(zhí)意踐行,。
穎悟早發(fā)的陸九淵,,當?shù)谝淮温劼爠e人吟誦程頤語錄,卻覺得伊川之言仿佛于己有傷,,“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覺得其間有相矛盾之處,。剛讀《論語·學而》,就懷疑有子的話語支離破碎,。幼小的他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不信成說,,善于質(zhì)疑,不膜拜權(quán)威,。
十三歲時,,陸九淵讀古書時看到“宇宙”二字,書中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他因之猛然醒悟:“宇宙內(nèi)事乃己分內(nèi)事,,己分內(nèi)事乃宇宙內(nèi)事,。”
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時空無涯,,但貫穿古今的真理卻只有一個,萬物之理同一,。我心參天透地,,那么真理就可以跨越時空隧道的隔閡,立刻呈現(xiàn)于我心之間,。
《陸九淵年譜》中說他“因宇宙字義,,篤志圣學”,“宇宙”二字,,悟得了人生之道,,那就是一切盡在方寸之間。由之明了,,儒者的為圣之道不用別尋他索,,其實就在自己心中。
為此,,他慷慨激昂地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東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