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法于陰陽”是《黃帝內經》養(yǎng)生的重要原則,認為養(yǎng)生應該遵循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規(guī)律,,如此才能長壽,。古人常說:“愛吃三分補?!币簿褪乾F(xiàn)在大家所認為的想吃什么就是機體需要什么,,其原因在于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個自組織系統(tǒng),,當人體缺乏某些東西時,,就會自動向外界索取,但無論是運動,、起居都應該無太過,、無不及,飲食也是如此,。 所謂飲食養(yǎng)生,,就是按照中醫(yī)藥理論調整飲食,,注意飲食宜忌,合理地攝取食物,,以增進健康,、益壽延年的養(yǎng)生方法。 飲食養(yǎng)生的目的在于通過合理而適度地補充營養(yǎng),,以補益精氣,,并通過飲食調配,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頗,,從而增進機體健康,、抗衰延壽?!饵S帝內經》有多個篇章涉及飲食養(yǎng)生的內容,,有關飲食養(yǎng)生方面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謹和五味”和“食飲有節(jié)”兩個方面。 謹和五味 五味,,是指飲食物的五種滋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補益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因其味不同,,對臟腑的作用也有所側重,,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 “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提出了在生理情況下五味對五臟的影響有主次之分,。 ◎五味偏嗜給機體帶來的影響 食物對人體的滋養(yǎng)作用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機體有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可以使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旺盛,。若五味偏嗜就會造成相應臟腑的功能失調,出現(xiàn)多種病理變化,?!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敿氄撌隽宋逦镀冉o機體帶來的影響: “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苦(原作‘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甘(原作‘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長有天命,。” 這里說明飲食五味太過,也是損傷五臟精氣的重要原因,。 飲食所傷,,除能直接傷害腸胃以影響五臟外,還可通過五味與五臟的關系,,引起相關臟腑發(fā)生病理變化,,又進一步影響到其他臟腑。如: 酸味太過,,致使肝氣偏盛,,導致脾氣的運化作用受到阻滯。 咸味雖然入腎補腎,但咸味太過則能傷腎,。腎氣受損則養(yǎng)骨之氣不足,,故曰“大骨氣勞”。腎水反侮脾土,,脾失健運,,肌肉因脾所運化的水谷精減少而消瘦無力。 苦味入心,,然其太過則損傷心氣,,心主血脈、主神志的功能必受影響,,故有心跳急促及煩悶之癥,。 甘味入脾,既可補脾,,太過則可傷脾,,所以脾氣因滯礙而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濡養(yǎng)于全身。脾與胃同居中焦,,升降相因,,納運配合,如若脾氣不能升運,,必然對胃氣之納降產生負面影響,,使胃氣的納降遲滯,濁氣滯留而生脹滿,。 辛味能散而入肺,,辛味太過,一則可耗散肺氣,,二則可使肺氣失常而偏盛,,既能乘襲肝木,使肝之陰血受損,,筋失濡養(yǎng)而敗壞弛緩,,又能反侮于心而殃及心神。 ◎飲食需要合理搭配 《黃帝內經》不僅認為五味入五臟可養(yǎng)五臟,,而且還有五味太過可傷五臟這一相輔相成的理論,,可見飲食養(yǎng)生必須依照“謹和五味”的要求,使各種食物合理搭配,,谷肉果菜五味調和,,不能偏食過食,才能“謹?shù)廊绶?,長有天命”,,所以《素問·臟氣法時論》云: “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指出飲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含營養(yǎng)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人得到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此外,,我們現(xiàn)代人在日常飲食中多以肥甘厚味、油膩為多,,這就引起與之相關的很多疾病,,如糖尿病,也就是中醫(yī)的消渴,;中風,、肥胖以及偏癱、某些心血管疾病也與肥甘厚味的過用有密切的關系,。 《素問·生氣通天論》也指明了過食肥甘厚味的不良結果,,其云:“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長期進食高熱量飲食,,會使陽熱內盛,,久則可多發(fā)疔瘡,而且得病就像手持空虛之器受物一樣容易,,從而強調了飲食宜清淡,,不宜過多肥甘厚味,也就是我們今天提倡的“葷素搭配”,即進食飯菜時,,應有葷有素,,合理搭配。 中醫(yī)認為肉類食物多有滋養(yǎng)臟腑,,補益人體,,潤澤肌膚的作用,若偏嗜膏粱厚味,,反而有害無益,,容易助濕、生痰,、化熱,,導致某些疾病的發(fā)生。蔬菜水果多具有疏利,、開胃消食,、疏通胃腸等作用,但是單一素食難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素,,不能滿足身體生理的需要,,所以應葷素搭配,優(yōu)勢互補,。因此,,全面的飲食,適量的營養(yǎng),,乃是保證生長發(fā)育和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食飲有節(jié) 《素問·上古天真論》在論述養(yǎng)生法則時提出“食飲有節(jié)”,可見“食飲有節(jié)”對于養(yǎng)生的重要性,。節(jié),,是指有節(jié)律、有節(jié)制,?!笆筹嬘泄?jié)”的養(yǎng)生法則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和“寒熱溫涼適宜”兩個方面。 ◎飲食定時定量 《呂氏春秋·季春紀》云:“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即飲食的攝取宜定時進行?!秲冉洝分须m無飲食定時的明確記載,,但我國傳統(tǒng)的習慣是一日早、中,、晚三餐,,且一直有“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之說,,即早餐的質量,,營養(yǎng)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機體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午飯要吃飽,,所謂“飽”是指要保證一定的飲食量,當然,,不宜過飽,,過飽則胃腸負擔過重,也影響機體的正?;顒雍徒】?;晚飯進食要少一些,不可食后即睡,。若我們能經常按時進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消化功能健旺,,于身體是大有好處的,。 《素問·痹論》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奔达嬍扯俊⑦m度飲食,,既不可過饑又不可過飽,,尤其不要過飽。飲食過飽,,則會導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素問·生氣通天論》),。飲食過饑,,則會出現(xiàn)“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靈樞·五味》),。 ◎寒熱溫涼適宜 《靈樞·師傳》云:“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敝赋鰯z取飲食物時,應“寒溫中適”,。 “寒溫中適”一方面指食物屬性的陰陽寒熱應互相調和,,另一方面指飲食入腹時的生熟情況或冷燙溫度要適宜。因為過食溫熱之品,,容易損傷脾胃之陰液,;過食寒涼之物,容易損傷脾胃之陽氣,。從而使人體陰陽失調,,出現(xiàn)形寒肢冷、腹痛腹瀉,,或口干口臭,、便秘、痔瘡等病癥,。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人體中各種消化酶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只有當消化道內食物的溫度和人體的溫度大致相同時,,各種消化酶的作用才發(fā)揮得最充分。而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總體來說,在《黃帝內經》飲食養(yǎng)生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正確的飲食能夠扶正補虛,、瀉實祛邪從而達到防病益壽的目的,而且飲食天天就在我們身邊,,可以給我們潛移默化的改變,,所以古人云:“藥補不如食補”,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我們要重視飲食養(yǎng)生,為我們的身體保健護航,。 附:幾種常見長壽食品及藥物 依據(jù)《黃帝內經》中的飲食原則及長壽之人的飲食習慣,,介紹幾種常見的長壽食品及藥物。 ◎米粥 清代醫(yī)家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云:“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小米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美稱,,中醫(y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適用于體弱有病的老人來滋補身體,。 ◎牛奶 牛奶,古稱牛乳,,內含有豐富的賴氨酸,,且膽固醇含量較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百歲壽星貝寧,,每天至少喝兩杯奶,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跡象,。 ◎紅薯 紅薯,,氣味甘,平,,無毒,,有“土人參”美譽。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紅薯含有大量纖維素,,因此對老年性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有消化道潰瘍以及腹脹,、泛酸等癥狀的患者不可多食,。 ◎豆腐 豆腐具有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的功效,,古人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這說明老人們對豆腐的鐘愛?,F(xiàn)代研究也表明,,老人常吃豆腐對于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黃精 黃精,,味甘性平,,常與黨參、白術等藥配合治療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等癥,,有補中益氣、潤肺的功效,。 ◎何首烏 何首烏,,味苦、澀,,性微溫,,制熟則味兼甘,生用潤腸,、解瘡毒,,制用補肝腎、益精血,,有生發(fā),、烏發(fā)之功。 | |作者簡介|
|
|
來自: 驛站hi0688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