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見識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高考成績出來了,,各地高考狀元也紛紛進入我們的視線,。 不同于往年,今年關于狀元的討論不再是他們的勤奮,、刻苦,,而轉換成父母素質高,、家庭條件好等關鍵詞。 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被問到“是否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qū)越來越很難考出來。 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能看到現(xiàn)在很多狀元都是家里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這段話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議,,它讓我們看到了“階層固化”的問題,。 不同階層,帶給孩子的是不同教育,;而不同教育,,帶給孩子卻是見識的巨大差異。 熊軒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跟著父母,去過多個國家,。 除了歐美等地,,還在巴西住過一段時間,也去過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以及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尼西亞等等…… 在見識上,,他早已高出同齡人太多。 許多底層的孩子,,也許終其一生都沒有跨出過出生所在地,,更不用說他在高中之前就已經周游列國了。 可以說,,見識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02 見識少,,你才得過且過 許多人都有過類似感受:25歲以后,,好像永遠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然后按部就班地生活。 每天坐地鐵公交上班,,然后做著重復的工作,,然后下班,刷一會朋友圈,,逛一會淘寶,,或是打一會游戲,然后睡覺,,第二天再重復著昨天的生活,,無盡循環(huán)。 盡管某一天你有沖動想要更換一種生活方式,,身邊的人又會用各種性別和年齡的標簽來禁錮你:“都快三十的人,,成了家就該穩(wěn)定了,瞎折騰什么”,、“一個女孩子家,,要學這么多東西干嗎”....... 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地過著日復一日平庸的生活,。 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無法擺脫這樣的生活方式了。究其原因,,說到底,,是你見識的太少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邀請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儀到家中做客,。 當他熱情地給小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時,溥儀并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隨手指了幾件,,告訴王國維說這些都是贗品。 王國維當然不服,。這些珍玩都是他憑借自己的美學,、史學造詣挑選出來的,怎么可能是贗品,?王國維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沒仔細看。 溥儀走后,,王國維就迫不及待地找來了道行更深的好友來幫忙鑒別,,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結果卻是一致的:這幾件“珍品”,確實是贗品,。 這件事后,,“金石大師”王國維對這位年紀輕輕卻見識如此之廣的溥儀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他再次虛心地向溥儀請教鑒別方法時,,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個鑒別方法,、技術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幾樣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別罷了,?!?/p> 如此霸氣的回應,不得不感嘆他的見識,。 當你沒有見過最好的,,你就常常誤以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從而將自己禁錮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記了世界之大,。 換句話說,見識少的人,,很難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03 見世面這種事,真的急不得 知乎上一位網(wǎng)友說得好: “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他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fā)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這種“不一樣的氣質”如何修煉而成,? 作家畢淑敏堪稱是當代頗有見識的女性,。她說過:“人生不可省去的有3件事:學習、旅游,、健身,。” 關于學習,,三毛說過:“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p> 不僅學能變化氣質,,旅游同樣如此。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么此后無論你到哪里,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p> 當然,讀了幾本書,,出了幾趟遠門,,不是就代表你見過世面了。 所有光芒,,都需要時間才能被看到,。 王家衛(wèi)曾說,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見過天地之美,,見過眾生之苦,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樣,。 換句話說,,當你在一次次努力付出,終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之后,,你會為此堅持下去,成就氣質與修養(yǎng),,最終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 作者:夏穆,新媒體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