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華(1943.8~),,男,,山西省原平市南陽店人。教授,、主任醫(yī)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兼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外治學會副主任委員,,《中醫(yī)外治雜志》主編。山西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醫(yī)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傅山醫(yī)學研究會副主任委員。2004年成為“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專家成員”,。 1969年北京中醫(yī)學院畢業(yè),。1980年參加上海中醫(yī)學院主辦的全國首屆中醫(yī)外科師資進修班結業(yè)。1983年參加山西中醫(yī)學院籌備領導組工作,。1989年調山西中醫(yī)學院工作,。1994年主持的“中醫(yī)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臨床研究”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參與研制的“骨刺停貼膏”獲山西省優(yōu)秀新產品二等獎,;1999年研制成功“腧穴治療儀”已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逍遙蔞貝散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經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被評為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其研究課題“逍遙蔞貝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逍遙蔞貝散藥方被全國數種高校教材《中醫(yī)外科學》選為治療乳腺增生病的主方,。他擬創(chuàng)的陽和通脈湯,、椒艾洗藥等方劑被大型工具書《實用中醫(yī)外科大辭典》、《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等反復使用,,廣為推崇,。 學術思想 中醫(yī)外科外治法的理論升華 自宋元以來外科醫(yī)家根據外科疾患的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將外科病變劃分為三期:即初期(腫瘍期),、中期(膿瘍期)、后期(潰瘍期),,逐步總結出內治三大法則為消法,、托法,、補法。但外治法尚缺乏相應的理論歸納,,我結合臨床實踐在1983年出版的《中醫(yī)外科心得集》中即已總結出了外科外治的三大法則為箍圍消散法,、透膿祛腐法、生肌收口法,,簡稱為外治消,、腐、收三法,。1989年與鐘長慶合作出版的《中醫(yī)外科外治法》中又進一步豐富發(fā)展為中醫(yī)外科外治五法十劑,。外科外治法是運用藥物或手術等方法直接施于患者體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外治法的運用同內治法一樣,,也要進行辨證論治,根據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過程,、不同證候,,選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藥。中醫(yī)外科外治法歷史悠久,,內容非常豐富,,療法多種多樣,應用非常廣泛,,按瘡瘍初期,、成膿期和潰后期的發(fā)展過程,外治法也相應地分為箍圍消散法,、透膿祛腐法,、生肌收口法等。 1.箍圍消散法 箍圍消散法是運用行氣,、活血,、消腫、定痛等消散藥物箍貼圍敷瘡瘍的方法,。此法可使瘡毒收束,,不致擴散。證勢輕者可以消散,,證勢重者可使毒氣結聚,,瘡形縮小高突,促使早日成膿和破潰,。本法運用成功,,能使瘡瘍消散于無形,縮短療程,,是最能體現外科“以消為貴”的理想方法,。所以它在外治法中占有重要位置,。 (1)適應證:外科疾病初期,凡腫勢散漫不聚而無集中之硬塊,,或有明確腫塊者,,均可使用本法。若潰后,,腫勢仍存,,余毒未盡者,亦可用之,。 (2)各種藥品的選擇方法:癰疽陰陽各異,,所生部位不同,藥物寒熱有別,,在具體應用時,,又當隨證選用,效果才好,。各種藥品選用原則如下:①陽證:凡瘡瘍初期,,紅腫熱痛,煩渴,,脈數有力者,,可敷藥性寒涼,功能清熱消腫,、散瘀化毒的如意金黃散,、玉露散;或貼藥性清涼,,功能消腫,、清火解毒的太乙膏、千捶膏等,;或同時摻以活血止痛,、化痰解毒的紅靈丹、陽毒內消散等,;或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劑煎湯淋洗,如溻腫升麻湯,,淺靜脈炎洗劑等,。②陰證:凡瘡形平塌漫腫,色暗不痛,,不紅不熱,,脈象微軟細弱者,可敷藥性溫熱,功能溫經活血,,散寒化痰的回陽玉龍膏,;或貼溫經和陽,,驅風散寒,,化痰通絡的陽和解凝膏;摻以破堅化痰,、散風逐寒的陰毒內消散或桂麝散,;或以溫經散寒、化痰通絡之劑煎湯淋洗,,如升麻溻腫湯,、椒艾洗藥等;或用附子餅灸法,。③半陰半陽證:凡瘡瘍腫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紅微熱,,脈雖洪數而無力者,,可敷藥性平和,功能行氣疏風,,活血定痛,,散瘀消腫的沖和膏;或以活血散風,,通絡消腫之劑煎湯淋洗,,如深靜脈炎洗劑等。 (3)各種劑型的選擇方法:①箍圍藥使用方便,,適應性強,,應用范圍廣,只要所患部位能夠固定所用藥物即可選用,。②膏藥運用方便,,藥力持久,便于收藏攜帶,,一般可以通用,,但有的患者有過敏反應,致發(fā)“膏藥風”,,則應改換它法,。③薰洗劑制備簡單,運用方便,,病變范圍較大者更為適用,。④摻藥使用靈活方便,對于病情較重,單用一方一法力量不足者,,加用本法可以加強療效,。事實上箍圍消散法在應用中往往是多法并用,數方合施,,如薰洗后,,加用摻藥薄貼法等,以期快速消散,。 (4)箍圍藥的調制法:先將按處方配制的藥品制成藥末,,然后根據病情的變化及不同的證候分別調制。大抵以醋調者,,取其化瘀解毒,;以酒調者,取其助行藥力,,能增強脂溶性成分的溶解和吸收,;以蔥、姜,、蒜搗汁調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銀花露調者,,取其清涼解毒;以雞子清調者,,取其緩和刺激,;蜂蜜有“天然吸收劑” 之稱,以蜜調者取其緩和刺激,,增強吸收,;以油類調者,取其潤澤肌膚,。 2.透膿祛腐法 透膿祛腐法是用手術方法和使用提膿祛腐的藥物,,制成適當的劑型,促使瘡瘍內蓄之膿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脫落的方法,,古稱追蝕法。本法是瘡瘍中期一種基本外治法,。手術排膿法下節(jié)專述,,本節(jié)主要敘述腐蝕藥療法、藥捻法等,。 適應證:凡腫瘍后期,,膿毒不泄,,及潰瘍早期,膿栓未落,,死肌腐肉未脫,,或膿水不凈,新肉不生,,或形成瘺管,,久久不愈者,均可選用本法,。 (1)腐蝕藥療法 本法是運用具有提膿祛腐作用的藥物,,使瘡瘍內蓄之膿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脫落;或使過長之肉芽,、贅生物等腐蝕枯落的一種方法,。書云:“腐不去則新不生”,只有腐肉脫落,,膿液極少,,才能長出肉芽,迅速愈合,。所以腐蝕藥是瘍科要藥,。在目前,代刀破頭法已逐漸少用,,但代刀散,、咬頭膏等仍為體弱病人或畏懼手術患者的妥善治法。用枯痔釘等治療痔瘡的枯痔法,,療效仍然較好,。用于潰瘍提膿祛腐的藥物,可分為含汞和無汞兩大類型,。含汞的主要藥物有紅升丹和白降丹(當前常用的是小升丹,,又名三仙丹),這些藥物腐蝕性強,,藥性太猛,,須加賦型劑使用,常用的藥物如九一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黃丹等,。另有一種用于瘡瘍腐蝕惡肉的吊藥,,也屬白降丹一類丹藥,。不含汞的腐蝕藥如黑虎丹等,對汞劑過敏者,,使用本類藥物更為適當,。 (2)藥捻法 本法是將腐蝕藥制成線香狀的藥捻,易于插入細小的瘡口中或瘺管內,,發(fā)揮提膿祛腐,,引導膿水外流的中醫(yī)外科藥線引流法。 適應證:凡潰瘍瘡口過小,,膿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漏管者均可使用。 用法:有①外粘藥物法,。一般多用五五丹,、七三丹或黑虎丹等,粘附在藥線上,,插入潰瘍既深潰口又小的瘡口,,發(fā)揮提膿祛腐的作用。②內裹藥物法,。將藥物預先放在紙內,,裹好搓成紙線備用。藥物多選白降丹,、枯痔散等,。多用于瘺管或竇道已成者,發(fā)揮腐蝕化管,、脫管的作用,。③將腐蝕藥加米糊或面粉制成錠狀、線香狀的藥捻,,插入細小的瘺管,,如三品一條槍能腐蝕漏管,也可以蝕去內痔,,攻潰瘰疬,。 3.生肌收口法 生肌收口法是用能夠促進生肌長皮的藥物,使瘡口迅速愈合的一種外治法,。 適應證:凡潰瘍腐肉已脫,,膿水將盡時,如果肉芽生長遲緩者,,可以使用本法,。 生肌收口的方藥很多,臨床應用應從瘡面情況及整體出發(fā),,進行選擇,,常用的方藥:偏于生肌的有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偏于收口長皮的如生肌象皮膏等,。 注意事項:膿毒未清,,腐肉未盡時,若早用生肌收口藥,,則不僅無益,,反增潰爛,延緩愈合,,甚至引起迫毒內陷之變,。若潰瘍肉色灰淡而少紅活,新肉生長緩慢,,則宜配合內治,,使脾胃健壯,氣血充沛,,內外并施,,以助愈合。 講到“生肌收口法”時可以略談一談近人對“煨膿長肉”這一理論的實踐和探索,,以進一步完善本法的具體操作規(guī)程?!办心撻L肉”是運用中藥膏劑,、散劑外敷于潰瘍創(chuàng)面,使創(chuàng)口膿液增多,,載毒外出,,促進潰瘍生肌愈合的換藥方法。近年來一些學者對此從臨床和實驗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天津醫(yī)院骨科,、上海毛文賢等從臨床上對感染性開放性骨折、大面積感染性損傷和手指開放性損傷,,用中藥生肌象皮膏等外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發(fā)現創(chuàng)面經外敷中藥后膿液滲出增多;而增多的膿液可促使“皮島”,、“骨肉芽島”的出現和生長,,從而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 他們對膿液的分折發(fā)現,,中藥所“煨”之膿不是壞死組織溶解而產生的膿液,,而是血漿內各種成份自血管內向外滲出的物質,其中包括大量的白細胞和蛋白質,,該物質不但能稀釋毒素,,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而且可以刺激創(chuàng)面四周的上皮生長。 上海唐漢鈞等實驗研究進一步證實,,煨膿長肉的作用機理主要有:增強創(chuàng)面的抗感染能力,;促進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面血管再生,;促進創(chuàng)面細胞增生,、分化。這是由于膿液成分的改變造成的,。外用中藥后的膿液中查出9種中性氨基酸,,其中胱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最高。膿液中的巨噬細胞聚集活性增加,。實驗還發(fā)現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琥珀酸脫氫酶含量增高,,PAS染色陽性反應較強;局部組織中DNA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些為促進肉芽組織的形成,、加速組織的修復提供了良好的血運、豐富的營養(yǎng)和氧的供應,。 總之,,經現代研究證實,“煨膿長肉”換藥法是中醫(yī)外科外治法中的獨特經驗,。應該進行深入探討,,使之發(fā)揚光大。 臨證體悟 一,、內外合治法在中醫(yī)外科臨床中的應用 外治法是中醫(yī)外科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古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說,。筆者在《中醫(yī)外科外治法》一書中提到“中醫(yī)外科外治法來源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是祖國醫(yī)藥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外科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醫(yī)外科學的一大特色,。外治法具有作用快速,療效顯著,,副作用少,,運用方便,操作簡單,,取材容易,,能夠直接觀察,隨時掌握,,患者樂于接受等優(yōu)點,?!鼻∪缜濉菐煓C認為外治是一種利多弊少的療法,很值得推廣應用,,不像內服藥那樣“用不得當,,貽害無窮”。中醫(yī)外科外治法不僅對一般小瘍癤腫可以獲得治愈的效果,,而且一些外科危證,、重證亦須用外洽法去配合治療。如常見的瘡腫及乳腺炎初期,,外敷太乙膏等多可治愈,;重證如癌腫,據古今記載,,外治法也甚有效驗,。清·王洪緒在《外科證洽全生集》中載有王姓媳患石疽,“外以活商陸搗涂,,內服陽和湯”,,調理痊愈。現代,,王文鼎老中醫(yī)亦報道商陸搗爛外敷,,治愈某婦女胸部的癌腫。 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筆者擬定了椒艾洗劑、深靜脈炎洗劑,、淺靜脈炎洗劑等多種外用方劑。并認識到外科外治法也要遵循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運用分期辨證思想,,內外合治,以消,、腐,、收為治療總則,現舉例言之,。 (一)內外合治驗案舉隅 1.尿潴留的內外合治驗案 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病,,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前列腺肥大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而因此造成的男性患者小便閉止則令患者腹脹急痛,,輾轉反側,痛苦難堪,。雖然有多種多樣的治法,,如蔥白胡椒敷臍法,、針灸法、鹽熨法等等,,但往往初用有效,,再用效減。而反復導尿,,感染疼痛者有之,;導尿管插入困難者亦有之。我在臨床多用坐浴法配合湯藥治之,,療效滿意,。 樊 ××,男,,65歲,。2001年9月12日初診。排尿困難,,尿后淋瀝不盡已5年,。3 天前飲酒后出現排尿減少,努責方出,,昨天則點滴不出,,腹脹難忍。山醫(yī)×院診為前列腺肥大,,要其手術治療,。患者有所顧忌,,急來求治,。視其苔白而厚,切其脈弦而緊,。證屬沉寒痼冷凝滯下焦為本,,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行為標,。急則治標,,以制附子30g、酒大黃30g,、敗醬草30g,、蒲公英30g、皂角刺30g,、透骨草30g,。加水3000ml煎水盛于大盆,先熏后洗。待溫坐浴其中,,直至小解為止,。內服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之劑,,加肉桂1.5 g,、水煎服。當日小便癃閉得解,。囑其以后忌勞累,,戒飲酒、忌辛辣刺激之品,,日日坐浴,,可免急難。 附子配大黃以祛沉寒大熱,,攻在里之酒熱寒濕,;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為通淋妙品,;敗醬草既解毒排膿,又活血行瘀,,有助于消散前列腺腫大,;皂角刺、透骨草共為佐使,,能使藥達病所,,發(fā)揮祛寒熱、消瘀聚,、通淋利尿之作用,。 2. 癌性疼痛的內外合治驗案 惡性腫瘤后期的疼痛,已成為摧殘患者意志,,使之喪失治療信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緩解疼痛,尋找使用方便且無成癮性,、無副作用的治法,一直是醫(yī)務界的研究目標,。中醫(yī)中藥外治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只要篩選出好的藥品,選用有效的給藥途徑,,便可達到目的,。近年來筆者反復實驗,研制成功腧穴治療儀,它是用特種新型固定溫度的瓷片,,通電加熱,,通過經絡腧穴結合體表給藥進行治療的新型外治儀器,已取得國家專利,。所用藥物為雙生止痛液,,由生川烏、生半夏,、細辛,、白芷、明乳沒,、透骨草等組成,。加水煎開,以6層紗布浸藥汁,,敷阿是穴,,再以腧穴治療儀加熱促進吸收,加強止痛作用,。 原 ××,,男,74歲,,2001年10月7日初診,。咳嗽,、胸痛,、咳血3 月余?!痢玲t(yī)院CT擬診肺炎,。近日又出現咳血,再CT檢查,,發(fā)現肺部腫瘤,,肝臟轉移性腫瘤,胃內亦有占位性病變,?;颊呦怠玲t(yī)院離休院長,自己明確拒絕手術,、拒絕化療,,于是找中醫(yī)治療。內服龍宮蓮膠囊,,肌注高聚生注射液,,配合辨證中藥等治療。至2002年3月出現頸部疼痛難忍,遂加用雙生止痛液外治,。一般用后10分鐘疼痛緩解,,止痛作用可維持4~8小時,到4月15日左右,,頸痛緩解,。此法使患者初步實現了帶病延年的目的。 3.宮頸癌的內外合治驗案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的2/3,,乃下焦?jié)駸崽N毒引發(fā)。中醫(yī)將本病辨證分為肝郁氣滯證,、濕熱蘊毒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等證候,。此病除有是證用是藥之外,,配合外治法每獲殊效。 段 ××,,女,,54 歲,原平市農民,。1996年11月25日初診,。宮頸癌術后3年。于1994年陰道外口及直腸處復發(fā)腫物,,下墜,。1995年底又經醫(yī)院診為宮頸癌術后直腸轉移癌,放射治療50天,,后緩解,,近來腫物又增大,出現黃帶兼血性分泌物,,陰癢,,夜間尿痛,小腹憋脹,,飲食,、睡眠、大便尚可,,脈沉細,,苔白略厚。證屬氣虛濕阻,,熱蘊成毒。治宜益氣血、清濕熱,、攻邪毒,。外用黃柏15g、苦參30g,、川椒10g,、艾葉30g、敗醬草30g,、土茯苓30g,。加水3000ml煎開,先熏后洗,,待溫坐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內服:生黃芪,、當歸、白芍,、生苡仁,、白花蛇舌草、豬苓,、半邊蓮,、土茯苓、蒼術,、丹參,。加減服藥2月后,病情好轉,,黃帶少,,夜間有少許,精神好轉,。之后隨癥加減治療將近1年,,至1997年10月17日,帶凈,,氣色正常,,精神好,原來的腫物縮小,,后未再發(fā)展,,帶病延年。3 年后隨訪,,仍健在,。1983年時曾用本法治療劉×1 例,,亦是宮頸癌經放射治療、化療后病情一直難以控制者,。當時筆者正籌建山西中醫(yī)學院,,患者找到山西中醫(yī)學院籌備處。亦用扶正攻毒,、清熱利濕之法,,內外兼治而得愈。18年后(2000年3月21日) 患者又因肝病求治,,較之當年病容憔悴已經判若兩人,。 本外用方苦參、黃柏清熱燥濕止癢,;敗醬草清熱行血,;土茯苓利濕攻毒;川椒,、艾葉殺蟲止癢,。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殺蟲攻毒之效,。 4.直腸克隆病的內外合治驗案 直腸克隆病又稱節(jié)段性腸炎,,它可累及腸道的任何部分。發(fā)生在直腸者比較少,。以前中醫(yī)治療本病的報導不常見,。筆者用中藥灌腸配合內服藥的方法治療 1 例取得痊愈。 患者:褚××,,男,,41歲,重機醫(yī)院住院病人,。直腸腫物2月,。初因腹痛、腹泄,,久治不愈,。住××醫(yī)院治療,經腸鏡檢查發(fā)現直腸腫物4cm×2.1cm大小,,擬診克隆病,,但治療少有效果,遂求中醫(yī)治療?,F癥腹痛,、腰困,大便變?yōu)楸庑?,脈緩,,苔黃膩,。證屬氣血不足為本,濕熱痰瘀摶結腸道為標,。治宜益氣養(yǎng)血,、清熱利濕、軟堅散結,。用敗醬草30 g、白花蛇舌草30g,、芍藥10g,。煎湯濃縮至100ml 左右,保留灌腸,,1日1次,。內服生黃芪30g、當歸10g,、金銀花30g,、半邊蓮30g、丹參30g,、昆布12g,、莪術10g、豬苓10g,、土茯苓 30g,、敗醬草30g、生苡仁30g,。用42劑后,,腹痛、腹泄好轉,,大便日1次,,略扁,偶有腰困,,小便清,,腸鏡檢查腫物縮小為2.4cm×0.8cm。上方加減繼服,。一直至1996年12月11日基本臨床治愈,。患者1年后,,于1997 年8月20日又因頭暈來診,,告知腹部腫物消失,癥狀消失,,山醫(yī)×院腫瘤系列化驗亦正常,。3 年后其弟又因腫物來診,,順便告知患者一直健康,病情未復發(fā),。 本外用方來源于民間驗方,,敗醬草、仙鶴草灌腸治療腸癌,,在臨床上反復驗證確有止血,、消瘤散結功效?;颊吒雇从性錾越Y塊更加芍藥緩急止痛,;加白花蛇舌草增強清熱攻毒作用。而本例的成功之處還在于遵循了內外合治的原則,,充分發(fā)揮了內治全面調理與外治藥專力宏的優(yōu)長之處,。用之果然效若桴鼓。 (二)常用外治效方舉隅 為方便大家臨時擇用,,今將筆者自擬的其它常用有效的外用處方羅列如下: 1.深靜脈炎洗劑(《中醫(yī)外科外治法》) 組成:桑枝 芒硝 苦參 紅花 蘇木 當歸 透骨草 功用:活血,、利濕、通絡,。 用法:水煎外洗,。 2.淺靜脈炎洗劑(《中醫(yī)外科外治法》) 組成:蘇木 紅花 金銀花 蒲公英 芒硝 當歸 蔥胡 桑枝 乳香 沒藥 功用:清熱、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外洗。 3.痔瘺洗劑1號(《中醫(yī)外科外治法》) 組成:樸硝30 g,、蓮房30 g,、五倍子30 g、地榆10 g,、槐角30 g,、防風30 g。 功用:消腫止痛,,收斂止血,。主治內痔脫出,出血,,脫肛等癥,。 制成法:共為粗木,裝入紗布袋內,,加水5~6市斤煮沸即可,。用時先熏再洗,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每劑藥可用2~3天。 4.痔瘺洗劑2號(《中醫(yī)外科外治法》) 組成,;芒硝30g,、苦參30g、黃柏30g,、地膚子30g,、地榆30g、槐角30g,、蛇床子30g,、銀花30g、蒲公英30g,。 功用:清熱解毒,止癢止血,。用于內痔嵌帆外痔發(fā)炎,,瘺瘡腫痛,肛竇炎等肛門部紅腫熱癰,,滲液有滋水者,。 制用法:共為粗末,裝入紗布袋內,,加水5市斤,,煎開即可。同時先熏,、再洗,、后坐浴,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5.痔瘺洗劑3號(《中醫(yī)外科外治法》) 組成:芒硝30g、紅花20g,、蘇木30g,、公英30g、苦參30g,、槐花30g,、防風15g、蛇床子30g,。 功用:活血通絡,,清熱燥濕。用于內痔,,外痔,,肛竇炎等癥,。 制用法:共為粗末,裝入紗布袋內,,加水5市斤,,煮開后先熏,再洗,,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1次,,每劑藥可連續(xù)用3~5天,。 二、益氣養(yǎng)陰法在中醫(yī)外科臨床中的應用 傳統外科瘡瘍之疾以火毒熱毒為患最多,,臨床上以陽熱實證居多,,治療多以清熱解毒居多。虛證則多以陽虛寒凝,、陰虛火旺為主,。對此類虛證王洪緒獨創(chuàng)陽和湯、小金丹類藥物,,以陽和通腠,,溫補氣血治療,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而已益氣養(yǎng)陰為法,,治外科疾病者少。中醫(yī)外科名家夏少農(1918~1998)教授家學淵源,,治療外科疾病擅用益氣養(yǎng)陰之法,。筆者師其法,運用于臨床亦取得了顯著療效,。今以病案方式介紹如下,,以供同道參考。1.益氣養(yǎng)陰法治療甲狀腺瘤伴甲亢 甲狀腺瘤及其伴發(fā)甲狀腺功能亢進中醫(yī)稱之為“癭病”,。癭病腫塊局限而柔韌者,,為肉癭。其表現為消瘦,、乏力,、自汗、低熱,、怕熱,、口干、甲狀腺腫大或者結節(jié)、浮腫,、突眼,,或大便溏薄,次數增多,。理論分析可知,,氣虛則消瘦、乏力,、自汗,。陰虛生熱則低熱、怕熱,、口干等,。痰凝氣滯則甲狀腺腫大或有結節(jié)。浮腫屬濕,,突眼屬痰,。后期脾陽虛損,脾土失運則出現大便溏薄而次數多,。該病治以益氣養(yǎng)陰,,疏氣化痰之法。臨床常用夏少農治甲亢方加減:生黃芪30g,、沙參10g、鱉甲20g,、白芍 20g,、夏枯草30g、香附12g,。 案例:趙×,,女,12歲,。2001年3月l0日初診,。初因雙眼外突,其母親帶其到省眼科醫(yī)院治療,,醫(yī)生查視力正常,,并非近視,建議查T3,、T4,,經省醫(yī)科大一院同位素專科檢查,,確診為“甲亢突眼病”,,用他巴唑治療。每日3片,分3次服,,一月后,,發(fā)現白血球下降,遂來診,。脈細弱,,舌苔白,診為氣陰兩虛,,痰濕凝結,。治以益氣養(yǎng)陰,理氣化痰,。方用:生黃芪30g,、沙參10g、鱉甲20g,、白芍20g,、夏枯草30g、制香附12g,。減他巴唑每日l片,。服30劑后T3、T4正常,,連服3個月后,,他巴唑改為3日l片,突眼漸恢復正常,。半年后,,他巴唑改為7曰l片。間斷用中藥善后,,至今一直正常,。 2.益氣養(yǎng)陰法治療血管瘤 蘭錫純《心臟血管外科學》說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大多在出生時已存在。這實際上是一種先天發(fā)育畸型,,屬于錯構瘤性質,,而非真性腫瘤。中醫(yī)文獻中稱“血瘤”,。遵夏少農之法,,辨其證為:氣陰兩虛,血熱夾毒,。冶法:益氣養(yǎng)陰,,涼血化瘀攻毒。方藥:生黃芪,、黨參,、白芍,、大生地、紫草,、丹皮,、蜀羊泉、木饅頭,。 案例:張××,,女,50歲,,工人,。1982年1月5曰初診?;颊?981年1月始感右側頸部有一腫物,,逐日增大,每于臥,、怒,、勞力時增大。常感頭痛,、乏力,、神倦、曾于某腫瘤醫(yī)院確診為頸動脈瘤,,經多方治療效不顯,。病情逐日加重,遂來診?,F覺心悸,、心煩、寢寐不安,。頭腦昏沉,眩暈欲撲,,神疲乏力,,痛苦異常,生活不能自理,。查喉結右側有腫物,,邊緣光整,皮色如常,,捫之搏動應手,,有囊性感,脈細數無力,。舌淡紅,,苔白花剝。證屬氣陰兩虛,血熱夾毒,。治法:益氣養(yǎng)陰,,涼血攻毒。方藥:同上,,加仙靈脾,、玄參9劑。2月9日再診,,藥缺木饅頭,、蜀羊泉。改用龍葵,、山慈菇,,用后腫物縮小,搏動感減輕,,頭腦輕快,。頭部憋脹、心悸尚存,,時有嘔惡,。脈沉弦,苔白,。繼守原方,,加桔梗、川芎,、白芷,、白花蛇舌草,攻毒散結15劑,。藥后諸癥大減,,瘤體縮小,行走自如,。原方減量善后,,1983年4月1日復查,自述1年來癥狀平穩(wěn),。未見異常,,生活自理。檢查瘤體,,隱約不顯,。2007年12月23日,其女兒,、外甥女尋到門診,,云其母20多年來治愈頭暈之后,,一直在尋找趙大夫,并出示當年的一張記費的處方,,以示感激云云,。 通過上述病例分析可以發(fā)現,外科疾患雖以實熱多見,,但熱邪不僅傷陰而且耗氣,,所以外科大病凡不能速愈之疾后期多見氣虛、陰虛證,,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血管瘤、硬化性骨髓炎,、白塞氏綜臺癥等,。而陰虛內熱之癥日久不愈者虛熱日盛,耗陰日盛,。同時陰津之滋長又賴元氣之化生,,所以氣陰兩虛者日益增多。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疾病,。這些客觀病機的存在,是臨床使用益氣養(yǎng)法治療外科疾病的理論依據,。 三,、中醫(yī)精粹不是一方一藥之能,而是辨證論治的精神 1.四診合參和全面分析的重要性《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說明只有通過四診合參,,才能全面收集疾病的臨床表現,通過綜合分析,,作出正確診斷,。而“參”“伍”二法是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分析的具體方法,,所謂“參”是將至少三種以上的疾病征象相比較,,推求它們的不同處,,并加以去假從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所謂“伍”是將性質相同的疾病的征象歸屬為一類,然后對疾病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等性質作出正確的判斷,,定下正確的治法方藥,。 病例1:葉××,男性,,19歲,,馬來西亞中醫(yī)學院學生,1992年11月2日初診,。 患者于9個月前睡醒時發(fā)病,,當時左側偏癱,在加拿大以物理療法治療后病狀逐漸改善,;回馬來西亞后以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多次,,唯左指關節(jié)仍攣縮,功能低弱,,伸張乏力,,不能提抓,左足提步時仍乏力,,輕度跛行,,脈滑而有力,苔白有齒痕,,舌質微紫,。診斷為中風后遺癥,辨證屬氣虛血瘀,。治宜益氣活血,,祛風舒筋。以補陽還五湯為基本方,,重用北芪加炮甲珠,、姜黃、桑枝,、鉤藤,、全蝎、白芍,、甘草,。配合針灸,,取穴:足三里、解溪,、肩髃,、曲池、外關,、后溪,、昆侖、太沖,。治療1周后,,患指功能已有改善,可提筆,。2周后,,患指功能基本恢復,唯抓力較差,,囑繼服以上方藥,,同時配合功能鍛煉。 中風的病因病機,,多從風,、火、痰,、氣,、血而立論,證候屬本虛標實,。急性期側重在標實,,常以肝風、痰熱,、腑實,、瘀血的癥狀表現突出,恢復期側重本虛,,常以氣虛為主,,氣虛血瘀證較多。治療時應重視辨證分析,,本例患者雖見脈滑有力,,但無風、痰及其它實象,,病屬恢復期,,患指功能低弱,伸張乏力,舌質微紫,,一派氣虛血行不暢之象,故四診合參,,舍脈從癥,,辨其為氣虛血瘀,據以施治而效果顯著,。 2.特殊體征和癥狀是辨證的關鍵 許多疾病有其特殊體征和癥狀,,這對診斷疾病和辨準證候至關重要。如:龜背痰(腰背脊椎骨結核)可致駝背,;脫疽潰后患者多抱足而坐,,難以入眠;腸癰患者,,有的右腿攣屈不伸,,稱“曲腿腸癰”;頭暈這一癥狀,,可以在很多證候中出現,,但在頸椎病中的頭暈,有其特點,,那就是在特殊體位時眩暈發(fā)作,,而換一個體位時則眩暈可以自行緩解。 病例 3:黃××,,男性,,40歲,某公司經理,,1992年11月9日初診,。 小便不舒服10余年,曾診治于西醫(yī),,l983年因前列腺肥大而手術治療亦未痊愈?,F尿痛,陽痿,,目有飛蚊癥,,脈沉細,舌苔白質紫,,舌體胖大有齒痕,。辨證屬肝腎陰虛,氣滯血瘀,。治法:滋補肝腎,,活血利尿。處方:熟地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淮山藥10g、當歸l0g,、炮山甲12g,、川牛膝l0g、連翹15g,、車前子12g,、萆薢l0g、藏紅花 6g,、仙靈脾12g,、巴戟天10g。 二診:患者主訴小便較前好,,脈左緩右沉,,舌質紫暗苔白。仍守上方加滑石 12g,、甘草梢 6g,。 l1月23日三診:病情繼續(xù)好轉,仍用原法加減鞏固療效 ,。 患者主訴小便不舒服 10余年,,尿痛這一特殊體征是前列腺肥大導致尿道阻塞所致。然而雖經前列腺手術而不解,。中醫(yī)辨證為肝腎陰虛,,氣滯血瘀,形成癥塊所致,。經采用滋補肝腎,,活血化瘀,消癥利尿藥而取效,,體現了中醫(yī)藥療效的獨到之處,。 最 后一個問題,那就是社會上有許多人以為中醫(yī)藥診治疾病療效緩慢,,其實不然,。這首先要看是什么病,如本身是一種慢性病,,便不可能速愈,;而急性病治之得法,便可速愈,。如上述病例多是一次診治,,服3劑藥便基本治愈了,療效并非緩慢。其次決定于辨證論治的水平,,如辨證準確,,處方用藥得當,便能迅速取效,。 臨床經驗 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經驗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血瘀——全身的中小血管節(jié)段性的瘀阻閉塞,但其病因頗為復雜,,有寒,熱,,濕,,瘀、虛等互相轉化,,活血化瘀并不能包治本病,,臨床醫(yī)生治病尚須遵從標本緩急的原則,才能取得既準確又迅捷的療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一病的治療,,重要的一點是要辨清病在何期,證屬何型,。應突出體現外科分期辨證或稱階段性辨證,。筆者自擬陽和通脈湯、解毒通脈湯,、逐瘀通脈湯,、顧步復脈湯等四方,針對該病的不同階段給予辨證施治,。疾病的急性進展階段應以祛邪為主,,化瘀為輔,用藥宜分清寒熱,,如陽和通脈湯,,解毒通脈湯;在好轉階段化瘀為主,,以治其本,,祛邪為輔,控制病情轉化,,如逐瘀通脈湯,,在恢復階段,以補虛為主,,活血為輔,,促進氣血復元,創(chuàng)面愈合,如顧步復脈湯,。 陽和通脈湯 組成:炮附子10g,、桂枝6g、麻黃6g,、丹參30g,、雞血藤30g、川牛膝l2g,、紅花10g,、天龍10g、當歸l0g,、赤芍10g,、炮甲珠10g、甘草l5g,。 功用:溫陽活血,,散寒通脈。 主治:虛寒證(脾腎陽虛,,寒濕凝滯經絡)患肢麻木酸困,,時有抽痛,患處冰冷,,疼痛,,久則間歇跛行,跌陽脈,、太溪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苔白,脈沉細,。若肌肉萎縮者,,加黨參、懷山藥,、蒼術,。 逐瘀通脈湯 組成:當歸15g、赤白芍各15g,、川牛膝12g,、紅花10g、丹參30g,、雞血藤30g,、炮甲珠l0g、枳殼10g,、木香10g,、川芎10g,、金銀花30g、甘草30g,。 功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主治:氣滯血瘀證(氣滯血瘀,,絡脈阻遏,,寒將化熱);患處紫赤,,沉重疼痛,,間歇跛行增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沉細弦。若患肢腫脹,、疼痛者,加生苡仁,、木瓜,、防己;若伴有游走性靜脈炎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苡仁等,。配合功能鍛煉法:仰躺床上,抬高患肢2~3分鐘,再將患肢垂于床下3~5分鐘,,然后平臥2~3分鐘,。每日鍛煉 3次,每次重復 5~6遍,。 解毒通脈湯 組成:金銀花30g,、紫地丁30g、蒲公英30g,、連翹15g,、熟地12g、當歸l5g,、赤芍15g,、川牛膝12g、丹參30g,、紅花10g,、玄參15g,、石斛21g、甘草15g,。 功用:泄火解毒,,育陰通絡。 主治:熱毒證(火毒熾盛,,陰分受傷,,腐肉成膿)患處劇痛,晝輕夜重,,不得安眠,,潰爛,成膿,,紫赤腫脹,,舌多紅絳,苔黃燥,,脈細數或洪數,。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火麻仁,。若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時,可以截趾 (指),。 顧步復脈湯 組成:黨參10g,、生黃芪30g、焦白術10g,、當歸30g,、熟地12g、赤芍10g,、川芎10g,、石斛15g、川牛膝12g,、金銀花15g,。 功用:培補氣血。 主治:氣血雙虛證(久病致虛,,氣血不足)患肢枯細,,瘡口久久不斂,舌淡少苔,,脈細無力,。 [典型案例] 柳 ××,男,,36 歲,,太原××廠職工,。1996年4月10日初診。主訴腳冷9年,。1995年10月發(fā)現腳趾紫紅,,省××醫(yī)院靜點紅花注射液、前列腺E,,效果不顯,。血管造影提示:右脛后動脈、腓動脈近端閉塞,;右脛前動脈近端閉塞,;左脛后動脈中1/3處閉塞;左脛前動脈下1/3處閉塞,,左腓動脈近端閉塞,。診斷為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間歇跛行3月余,,左脈弦,,右脈細微,苔薄白,。證屬脈絡寒凝,。治宜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外用椒艾洗藥:川椒10 g,、艾葉30g,、蘇木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川芎10g,、川烏10g、干姜30g,。煎水,,先熏后洗,待溫浸浴,,每次30分鐘,每日1~2 次,。內服:炮附子10g、桂枝10g,、當歸 10g,、丹參30g、甘草15g,、地龍10g,、炮甲珠10g,、金銀花24g、赤芍10g,、雞血藤30g,。6劑后顯效;12劑后頑厚壞死的硬皮開始脫落,;1 月后腿痛消失,,間歇跛行緩解,可走1里余,。唯膚色仍顯紅色,,上方加減6劑善后。2002年4月隨訪,,6年來病情恢復良好,,一直工作至今。 本病例在初期,,其證屬寒,。因此外用方中川椒、艾葉,、川烏,、干姜皆是辛熱散寒止痛之品;而輔以蘇木,、川芎活血通經,;透骨草、伸筋草祛風止痛,,更有加強藥物透皮吸收之功用,。諸藥配合共同組成針對本病本階段病因病機的專用外洗方,因此臨床屢用屢效,。 二,、乳腺增生病的治療經驗 乳 腺增生病是一種常見病,其發(fā)病原因主要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屬乳腺結構不良的病變,,中醫(yī)稱之為乳癖,。西醫(yī)治療多用激素制劑,不僅副作用較大,,療效也不確切,。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郁怒傷肝,思慮傷脾,,肝脾兩傷,,痰氣互結瘀積成塊?!兜は姆ā分^:“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表明肝經與乳房密切相連。若情志不暢,,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氣滯于肝經,,蘊結于乳房,,使乳絡阻塞不通,可導致本病發(fā)生,。因此,,疏肝理氣應是治療本病的關鍵。正如清代余聽鴻《外證醫(yī)案匯編·乳證》云:“治乳證,,不出一氣字,,定之矣 !”疏泄氣機不但是治療乳癖的重要治則,對乳癌也是一個重要的防治措施,。經絡氣血疏通,,乳癖之結塊自然消散于無形之中。 趙 老研制的逍遙蔞貝膠囊,,由當歸,、柴胡、瓜蔞,、浙貝,、山慈菇等10 余味中藥組成。方用柴胡疏肝解郁散結,,使肝木條達,;當歸、白芍補血活血,,和營養(yǎng)肝,;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體現“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治未病思想。肝氣犯脾,,脾失健運,,聚濕成痰。郁,、痰,、瘀互結日久而形成乳癖,。因此痰濁阻絡也是乳癖的常見病機,故加用貝母,、南星化痰散結,,生牡蠣化痰軟堅,山慈菇消腫散結,。綜觀全方在養(yǎng)肝柔肝的基礎上疏肝,,在健脾和中的前提下調肝,使疏肝理氣不傷肝體,,化痰散結不傷肝運,,與乳癖的氣滯病理相吻合。 [典型案例] 王××,,女,,40歲,1997年5月26日初診,。 雙側 乳房腫脹2年,,每逢經前加重,且經期顏面腫脹,,起痤瘡,,腹脹。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觸及2 處腫塊,,均約2cm×2cm,,右乳外上象限亦可觸及2處腫塊,約lcm×lcm,,質柔活動,,觸痛不明顯。舌質黯,、苔黃,,脈弦細。診為乳腺囊性增生病,,證屬肝郁痰凝證,。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逍遙蔞貝散加減: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0g,、茯苓10g,、白術10g、瓜蔞15g、浙貝母10g,、山慈菇10g,、膽南星l0g、牡蠣l0g,、澤瀉l0g,、薏苡仁l0g。每日1劑,,水煎服,。 6月16日二診:上方共服12劑,自覺乳房腫塊消失,,偶有疼痛,,仍覺腹脹,腰困,。察舌苔仍黃,,脈弦細。上方加蒲公英30g,、補骨脂10g,;去澤瀉、薏苡仁,,繼服,。共計服藥36劑,諸癥消失而愈,。 三,、乳腺癌的治療經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用的惡性腫瘤之一,全國每年約有3萬人死于乳腺癌,,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多萬婦女患有乳腺癌,。 乳腺癌在中醫(yī)的歷代文獻中早有記載,名稱是“乳巖”,。我國對此病的認識較早,。隋唐時期曾稱之為“乳石癰”。宋《婦人大全良方》則對它有了較準確描述:“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或內潰深洞……名曰乳巖,?!?/font> 有記載的乳腺癌中醫(yī)治療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中醫(yī)治療乳腺癌的療效,,歷代中醫(yī)學家多認為是兇險難測,患有此病能存活者?!笆欢?,“乳巖”也因此被列為中醫(yī)外科“四大絕癥”之一,。 [典型案例] 王×,女,,82歲,,2006年1月4日初診。右乳腺外上象限患有腫塊3年余,。腫塊呈陣發(fā)性疼痛,,其腫塊部位皮膚色紅灼熱,充血,,有破潰之勢,。查:右乳房外上象限可見一約有9cm×9cm的腫塊,質地堅硬,,邊界不清,,固定不移,與皮膚粘連,;右腋下有3cm×3cm的腫塊,。觸之疼痛,自述先前未曾做過乳腺手術,,舌淡苔白脈弦細,。證為沖任失調,邪毒乘虛內攻,,痰瘀互結,,阻于乳絡而致。治以調理沖任,,攻毒散結,。 方藥用:(1)仙茅10g、肉蓯蓉10g,、當歸10g,、白芍10g、云苓10g,、白術10g,、山慈菇10g、瓜蔞15g,、金銀花30g,、蒲公英30g、甘草6g,。6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2)龍宮蓮膠囊,,5瓶,口服,,3粒/次,,3次/天。 2006年2月22日二診:服上藥16劑后,,患者乳房部腫塊明顯減小,,自述疼痛明顯減輕,右腋下偶感擦痛,。腫塊部位膚色漸至正常,。查:右乳房外上象限5cm×5cm腫塊,固定不移,,質地堅硬,;右腋下2.5cm×2cm硬性腫物,舌淡苔白脈弦細,。前方加減:(1)仙茅10g,、肉蓯蓉10g、巴戟天10g,、當歸10g,、白芍10g、云苓10g,、山慈菇10g,、瓜蔞15g、蒲公英30g,、甘草6g,。6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2)龍宮蓮膠囊,,5瓶,,服法同上。其效有待考證,。 分析:(1)方從患者當前所表現的癥狀出發(fā),,著重予以調理沖任,解毒散結,。因患者腫塊部位之皮膚色紅灼熱,,慮其有“熱盛肉腐,,肉腐成膿”之勢,又有破潰之疑,,故方中重用清熱解毒,,散結之力較強的金銀花和蒲公英,。全方合用,,共湊調理沖任,解毒散結之功,。(2)方龍宮蓮膠囊是筆者研制的抗腫瘤成方,。方中之龍葵,乃苦寒之品,,主要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臨床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癌等各種腫瘤.而且有效率達到了64.6%,。半枝蓮,,辛涼之品,歸肝,。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等功效,臨床治療乳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均有療效,。守宮俗名壁虎,因其善捕蚊蠅,,故得虎名,。以其常在屋壁宮墻,故名為守宮,。其味咸,,性寒,有祛風,,定驚,,散結,解毒的功效,。臨床除用治中風癱瘓,,歷節(jié)風痛,,風痰驚厥外,還可用于中醫(yī)外科中瘰疬,,惡瘡的治療,。臨床應用證實,守宮用治食管癌等惡性腫瘤后無明顯毒副作用,,近些年用守宮治療各種癌癥已經取得可喜的療效,。據報道,臨床上有些用守宮連續(xù)服藥1年零6個月,,總量達1200余條,,仍未見毒副反應??梢?,本品是一種有效而且安全的抗癌中藥。此方在臨床應用多年,,對腫瘤確有良好的療效,。 四、升降散的使用經驗 傳世既久的古方,、良方,,往往具備難以估量的恒久生命力,只要善學善用,,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臨床體會,升降散就是這樣一首恒用恒新的經典處方,。此方源自清代楊栗山所著《傷寒溫疫條辨》一書,,是其治溫疫十五方之“總方”。該方由白僵蠶,、蟬蛻,、姜黃、大黃4 味藥組成,,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輕浮而升陽中之陽,,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蟬蛻性寒無毒,,味咸而甘,,為輕虛之品,能祛風勝濕,,滌熱解毒,;姜黃氣味辛苦,,行氣散郁;大黃味苦,,大寒無毒,,上下通行。全方取僵蠶,、蟬蛻之氣分藥來生陽中之清陽, 取姜黃,、大黃之血分藥,降陰中之濁陰,,寒熱并用,,升降同施,,表里雙解,,以行升清降濁、宣郁散邪,、活血通絡之功,。根據本人臨床運用和觀察, 升降散治療多種皮膚病及內科疾病均有滿意的效果。 1.升降散治療小棘苔蘚驗案 王 ××,,女,,11歲,2003年7月15日初診,?;颊哳i部、右上臂外側,、臀部泛發(fā)針頭大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6 年,。皮疹不相融合,于丘疹中央有一灰白色絲狀角質小棘突起,,觸之有刺手感,,去除小棘可見一漏斗狀凹陷小窩,皮膚呈正常色,。近日丘疹群集成片,,微癢。觀其舌質紅,、苔白,,切其脈滑而數。曾在省城某醫(yī)院皮膚科診斷為小棘苔蘚,。 辨證為風燥熱郁,,脾虛痰蘊。治宜升清降濁,,化痰軟堅,。方用升降散合二陳湯加減:半夏,、陳皮、海藻,、鱉甲,、白芍、茯苓,、白術,、地龍各10g、, 莪術,、蟬衣,、僵蠶、片姜黃各6g,、酒軍3g,。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7劑后復診,,丘疹觸之變軟,癢感消失,,上方去地龍,,繼服10 劑后痊愈。 2.升降散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驗案 趙 ××,,男,,42歲,2005 年5月11日初診,。頸部甲狀腺處疼痛5天,。觸診腫塊柔韌,界限不清,,3 mm×6 mm大小,。彩超檢查提示:甲狀腺左側葉多發(fā)性結節(jié),有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的可能,;甲狀腺右側葉囊性占位性結節(jié),,有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囊性變可能。此前曾患咽痛未治,。其脈緩,,苔白厚。西醫(yī)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中醫(yī)診斷為癭癰,,辨證屬外感風溫之邪,風火客于肺胃,,積熱上壅夾痰蘊結,,以致氣血痰熱凝滯于頸,。治宜祛風清熱,化痰消腫,。方用升降散合牛蒡解肌湯加減:牛蒡子,、石斛、丹皮,、蟬蛻,、僵蠶、片姜黃,、荊芥各10g,、, 夏枯草、連翹各15g,、板藍根30g,、大黃3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6劑后,,癥狀減輕,結腫變小,,囑其繼服6 劑而痊愈,。 上述有限醫(yī)案僅是筆者臨床使用升降散的幾例,從中可以總結出一些運用升降散應當加以注意的要點:①升降散治療各種病證,,應遵循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的原則,。②凡見外邪束表,,里有郁熱,或表現為風熱,、濕熱,,或熱郁三焦,壅滯氣機者,,皆可選用升降散,。③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可拓寬升降散的應用范圍,。如現代藥理研究認為, 僵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肝菌等細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蟬蛻有解熱鎮(zhèn)靜之功,,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姜黃有抗炎利膽降血脂的功效;大黃對消化系統有導瀉,、利膽,、保肝的作用,對病原微生物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整理者:賈穎,講師,,工作單位:山西中醫(yī)學院中醫(yī)外科教研室,;魏峰明,主治醫(yī)師,,工作單位: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趙懷舟,副主任醫(yī)師,,工作單位: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基礎所,,趙尚華先生弟子和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