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瞑眩厥疾不瘳”這句話來源于《尚書》,,意思是說某些中藥服用過程中往往有些異常不快反應,,稱之謂“瞑眩反應”。如服用靈芝常感到頭暈,、胃脹或腹瀉等反應,,還有體弱者一用人參就出現頭疼不適,一般也就三,、四天則癥狀消失,,病則在不知不覺中好轉了,所以“暝眩反應”也稱為“好轉反應”,。 一些陰寒較重者使用附子,、烏頭等熱性藥物常常感到頭暈、目眩,,還有些人在腦供血不足時,,當使用當歸,、川芎、葛根感覺頭疼有加重的感覺等均屬于“暝眩反應”,。 記不清哪一年,,曾治一王姓婦女,40歲,,體弱多病,,易生氣,每年春秋必犯眩暈,,查脈細弱,,舌淡苔白。按氣虛痰濕治療,,曾用“二陳湯”,、“澤瀉湯”加味,每次都加入桂枝,、人參10克,,則每次都訴說服藥即頭痛,隨即停藥,,總是沒能根治,,年年月月數次眩暈嘔吐,,后來我告訴她,,你的眩暈屬于痰濕、氣虛眩暈,,血壓偏低,,我用黨參可以治強,但不能根治,。后來堅持用一周加了紅參的湯劑,,一年后也沒犯。該患對人參就出現了“暝眩反應”,,對人參產生了懼怕,,后來堅持用了幾天,雖然一時頭痛,,但過后效果頗佳,。 唐代大醫(yī)孫思邈在《千金方﹒治諸風篇》曾講過他自己得了中風,四肢麻木,,語言謇澀,,曾囑咐其弟子用“續(xù)命湯”煮散,每日四次包煎口服后十天而愈,,服藥后都感到頭疼,、惡心,,甚至幾分鐘休克,但藥后效果斐然,。 有些中藥藥性劇烈,,產生的副反應也大些,如制川烏,、附子,、等大熱的藥物,服后多少有些不良反應,,不少人服用藥性較緩的靈芝也有“暝眩反應”,,筆者第一次服靈芝時就出現一周的眩暈,晨期或夜間有暈感,,而服過一周則眩暈消失,。 暝眩反應常常因人而異,同樣用藥有的人有,,有的人則沒有,,和人的年齡、體質,、病情及健康狀態(tài)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常見的癥狀有頭疼、惡心,、頭暈,、關節(jié)疼、氣短,、腹瀉等表現,。出現“暝眩反應”說明藥已中的,正邪相爭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待2-3天以后則自然消失,,其病也明顯好轉?!瓣匝7磻背1徽`以為是藥物中毒而中止服藥,,則錯過治病之機會,“暝眩反應”一般不過三日,,藥停則無,,其病也隨著消失,凡是服藥后有“暝眩反應”者往往效果極佳,,初學中醫(yī)者不可不知,。 歡 迎 關 注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