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語說 文字最初是因為人于宇宙天地、人間情事有所理解而產(chǎn)生的,。至少,,華夏可以堅信,,漢字是這么來的。漫長的歲月里,,華夏先民觀天察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漸漸用筆畫,、圖形記錄下來所理解之宇宙天地、人間情事,。其最初的動因,,或許是因為察覺宇宙天地、人間情事的恢弘或精微,、神秘或圣潔,,而以虔敬之心相應(yīng)表達;或許是要把這一份即時的,、剎那的體驗,、領(lǐng)悟,保存下來,,不使遺忘,。 華夏文化,不可簡單地類比于科學(xué),、宗教,。毋寧說,華夏不是用科學(xué)或宗教來表達宇宙天地,、人間情事,。華夏將宇宙天地、人間情事化約于筆畫間,、蘊藏在文字中。文字,,適成華夏之信仰,。 漢字,華夏的信仰 李琦 作者介紹:李琦,,著名學(xué)者,,廈門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授,國際大專辯論賽評委,。 史官鎮(zhèn)上有座倉頡廟,,地當(dāng)關(guān)中平原與黃土高原接壤處,東去黃河約百多里,,北距黃帝陵也是百多里,。 傳說,倉頡是黃帝史官。想來,,史官鎮(zhèn)因此得名,。其相距黃帝陵不遠,隱約暗示傳說并非空穴之風(fēng),。當(dāng)然,,如今幾乎完全無從確證了。巧的是,,史官鎮(zhèn)向東瀕臨黃河處,,正是太史公司馬遷故里,其墓,、其祠,,坐落于河濱高岡上。這足以確證,。同樣可以確定的是,,史官非得識字,否則無以錄史,。史官不僅得識字,,還一定是極善為文者,乃至為其中翹楚,?!妒酚洝芳词恰盁o韻之離騷”。史官倉頡,,可不是一般的識字,,而是造字。當(dāng)然,,這也是傳說,。傳說中,黃帝時代,,有許多重大乃至關(guān)鍵的發(fā)明,,例如有車正造車,又有黃帝之妻嫘母發(fā)明了養(yǎng)蠶,,“乃作衣裳”,。這些,也正好和華夏心靈里的“五千年文明史”相一致,。所以確證與否,,倒也不要緊。這一番心思,,要緊的是精神綿延,、情感寄托,。 傳說中,不僅倉頡造了字,,而且造字有成,,便是“天雨粟,鬼夜哭”,。他這便有了驚天動地泣鬼神之能,。了不得。后人為這了不得的倉頡立廟,,再自然不過的了,。史官鎮(zhèn)倉頡廟,始建至少不晚于東漢,,近兩千年了,。如今所知道的倉頡廟最早的遺存,是倉頡廟碑,,為東漢熹平年間勒立,。倉頡與西漢的司馬遷空間上相距不遠而粗略可視為“鄉(xiāng)黨”。時間上,,東漢熹平年間倉頡廟碑與《熹平石經(jīng)》相攜面世,,這除了巧合,是否有某種無形的元素起了作用,? 博識之士發(fā)現(xiàn),,倉頡的墓地,華夏大地上有幾處,。山東的壽光,、東阿,河南的開封,、南樂,,都有倉頡墓。最著名的就數(shù)陜西白水縣史官鎮(zhèn),。于此,,明白人自也說了個清楚,“所有的倉頡墓都是后人根據(jù)傳說建造的,,大概誰都不會置疑。沒有人要去弄個水落石出,,也沒有人要辨?zhèn)€真假”,。或許,,正是華夏文化中某種無形的元素,,化作了幾處有形的“倉頡墓”,。而這,又像是無言地告訴華夏后人,,關(guān)于華夏的文字,,是有某些密碼的,留與我們意會,。 ▲傳說中,,不僅倉頡造了字,而且造字有成,。 東漢熹平六年所立倉頡廟碑,,述倉頡其人“四目重光”,其造字乃“為百王作憲”,。這偉力,,全不亞于“天雨粟,鬼夜哭”了,?!盀榘偻踝鲬棥保苯拥囊馑际抢宥ㄖ贫?、法則,,這才有可能群居而共同生活。是為社會,。倉頡并非王,,如何能凌駕其上而“為百王作憲”?奧妙在“憲”字,?!皯棥笔呛嗴w,繁體為“憲”,,算是四字合一,。寶蓋頭指屋宇;豐是契之簡省,,“指契刻的齒痕,,代文字”;最下面是心,,意思明白得很,;心和豐之間,尚有“目”橫寫,?!皯棥钡恼Z義,必定是:書寫乃至創(chuàng)作文字,;不止是用手,,更是用眼,、用心,為形上之作,,非形下之勞,;此在屋宇之中,不在戶外,,戶外則野,。可見,,“為百王作憲”的初始本義,,乃是“為百王造文字”。拿后來的“至圣先師”孔夫子尊享“素王”之名號與地位來比照,,“為百王作憲”的倉頡,,也該是“素王”,實在是先于孔夫子的華夏第一位素王,??追蜃幼猿胁贿^“述而不作”,則倉頡又該算比孔夫子更重要的素王,。真說起來,,孔夫子之后六百年,《說文解字》的許慎,,該是有史可稽,、確實鑿鑿的“字圣”、素王,。清代將他配祀孔廟,,實在應(yīng)該,甚至都還是大有委屈的,。 那么,,“為百王造文字”,如何就能“為百王作憲”,?易言之,,社會中之法則,型構(gòu)秩序,、訴求正義,,如何原發(fā)于文字?奧妙在“四目重光”,。說倉頡長了四個眼睛,,自然是神化了這個傳說中的“字祖”。倉頡廟里的倉頡像,正就是四目造型,。可為什么沒有讓倉頡長出“四手”來,?要說,,寫字是用手的呀。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千手形象的,,因了世間的苦難太多了,非千手不足以慈悲為懷地“拔苦”,。以“四目”神化倉頡,,終究是另有獨特理據(jù)的。公認(rèn)文字是視覺符號,。以“四目”突出文字創(chuàng)造者的視覺特性,,再沒有其它方式更恰當(dāng)了吧?這還不夠,。另作猜測,。或許能意會華夏文字與華夏文化的密碼,。 比常人多了兩眼,,莫非隱喻倉頡開了天眼?天眼一開,,便見人之所未見,,識人之所難識。此所以百王也得甘拜下風(fēng),、莫與爭鋒,。“天眼一開”,,莫非隱喻文字的創(chuàng)造與洞悉天地奧秘相關(guān)聯(lián),?這么一想,倉頡果有其人否,、文字果其所創(chuàng)乎,,就一點都不重要了?!盀榘偻踝鲬棥?,也全然可以無關(guān)史實了,只需當(dāng)作一道信念,。 ▲倉頡長了四個眼睛,,自然是神化了這個傳說中的“字祖”。 文字固然是人際媒介,,卻不僅僅是人的工具,。文字的媒介功能與工具屬性,,是文字最淺表的,也是文字后起的,。最初的文字,,本不“傳你我情意”,惟在“究天人之際”,。最初,,人彼此之間傳情達意,用的是言語,。言語固有的自然局限,,尚不足以在早期就讓人費力去發(fā)明文字。文字的功能在另外的地方,,遠比傳情達意來得重要,。文字最初是因為人于宇宙天地、人間情事有所理解而產(chǎn)生的,。至少,,華夏可以堅信,漢字是這么來的,。漫長的歲月里,,華夏先民觀天察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漸漸用筆畫、圖形記錄下來所理解之宇宙天地,、人間情事,。其最初的動因,或許是因為察覺宇宙天地,、人間情事的恢弘或精微,、神秘或圣潔,而以虔敬之心相應(yīng)表達,;或許是要把這一份即時的,、剎那的體驗、領(lǐng)悟,,保存下來,,不使遺忘。于前者,,是人與天地的關(guān)系,,是人融契于宇宙天地;于后者,是人與自身的關(guān)系,,亦即即時之我與未來之我的關(guān)系,,是人借由記錄使過去、現(xiàn)在,、將來連貫,。許慎說得精到,文字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他還說,,文字是“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想來,,許慎所在的東漢,,是真的認(rèn)定倉頡“為百王作憲”的。 公認(rèn)漢字是人類在今日唯一的表意文字,。只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太不夠了,。在怎么寫的形、如何讀的音,、怎樣用的義之外,,與形、音,、義并列而比之更為重要的是,,漢字構(gòu)形、拼音,、含義的理據(jù),。漢字的真正獨特性,在于她的理據(jù),。這理據(jù),,來自于宇宙天地、人間情事,。 舉點例子吧,。太陽是古人最容易也最能夠直接察知的。日的最初寫法是圈中一點,,甲骨文和金銘文就如此,,簡直是寫實的手法;小篆把圈化為略長的方形,、把點變成橫,,楷書沿之。旦則是日出,謂一天里的晨,,形象為日在橫線上,。與晨相對的是昏,甲骨文的寫法是上部為人形,、日在下,,意為太陽落到人手以下。晨,、昏,,以日的位置之上、下具象地表達出來,。陽,,是日在山丘。與陽相對的是陰,,用的是與日相對的月,。也可以另外理解。陽是白天,,有日,;陰是太陽下山后的夜間,以月表示,。陰陽觀念于華夏文化至關(guān)緊要,,小到日常生活、家庭和睦,,大到政治秩序,、文明興衰。而陰陽交替,、相推,,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是自然的,,又是人事的。太陽下山的黃昏,,是陽往陰來,。而古人理解男女的奧秘,也是陽往陰來,。故而,,昏就由自然之理解延伸為人事之表達,后來加女旁,,為婚,。 說到人事,,甲骨文里,“不”的字形是倒三角形下引出三條線,。初始,,正三角形代表男性,倒三角形表示女性,,形象,、直觀。倒三角形下的三條線,,表示女性之月事,。后來倒三角形簡化為一橫在上,寫成“不”,。由月事表示女性不宜與男性交合,、不在繁衍狀態(tài),所以“不”的含義是拒絕,、否定、反對,、排斥,。這一道理據(jù),就叫做“近取諸身”,。也有“遠取諸物”的,。獨與群,表示人的兩種狀態(tài),,正相反,。獨以犬為旁,群取羊為旁,,蓋犬喜獨而羊善群,。 ▲日的最初寫法是圈中一點,甲骨文和金銘文就如此,,簡直是寫實的手法,;小篆把圈化為略長的方形、把點變成橫,,楷書沿之,。 漢字源出先人理解外在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她就必定是宏闊的,、遼遠的;漢字關(guān)乎先人感受自己的身體心理,、起居勞動,,她就自然是溫潤的,、柔軟的。所以會有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西方學(xué)界在數(shù)十年前也發(fā)現(xiàn)了,漢字是最適合詩歌的文字,。東漢揚雄,,在《法言》中即言中肯綮,“言者,,心之聲,;文者,心之畫”,。易言之,,漢字,其本就是發(fā)乎心而抒其情,。這和西方文化自亞里士多德起所認(rèn)定的言,、文關(guān)系大為不同。兩千多年來,,西方文化里只將文字作為言語的載體與工具,,以之為“符號的符號”,無視,、否認(rèn)文字區(qū)別于并獨立于口語,。究其因由,惟在希臘字母僅僅為拼音文字與外源文字,。 不例外地,,古典希臘也理解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不同的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xué),會同畢達哥拉斯的數(shù)的觀念,、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鋪墊了后來實證的自然科學(xué)。宇宙,、人事抽象為真知,。科學(xué)之外,,另一種理解天地宇宙,、人間情事,是為宗教,。宗教以玄幻營造人的信仰,,信的是神,。西方的科學(xué),恰也不由自主地將真知如神般供奉,??茖W(xué)是信仰的另一展示,置真理于至高無上,,倡導(dǎo)為科學(xué)而獻身,。華夏文化,不可簡單地類比于科學(xué),、宗教,。毋寧說,華夏不是用科學(xué)或宗教來表達宇宙天地,、人間情事,。華夏將宇宙天地、人間情事化約于筆畫間,、蘊藏在文字中,。文字,適成華夏之信仰,。 正因為文字關(guān)乎信仰,,所以造字的倉頡,得了禮敬乃至膜拜,。在造神盛行的宋代,胥吏以造字的倉頡為祖師爺而尊其為“倉王”,,并舉辦“賽神會”,,在祭祀活動中酬謝、報答神靈,。蓋因胥吏從事文書工作,,抄抄寫寫,靠了文字謀生,。一筆一字萬一出錯,,絕非擔(dān)當(dāng)?shù)闷穑旃蟆皞}王”庇佑,。職業(yè)中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演繹為對“字祖”的恭恭敬敬。 而一般的書生,,對文字的恭謙與敬畏,,顯出其超功利的一面??纯?,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身著藍布大褂的落魄書生,,手拿鉤子簍子沿村收集字紙,把塞在磚墻縫中的字紙鉤出來,,把散落在地面上的字紙撿起來,,然后送到焚字爐中火化。他的信念是什么,?不求任何回報,,是行善積德呢還是文字崇拜? 古時,,普通的華夏后裔,,總是受著惜文敬字的教育。不能腳踩有字的紙,,不能用有字的紙包裹東西,,不妥善處理字紙,“輕則會讀不好書,,重則會瞎眼”,,足夠嚇著人的了。鄉(xiāng)村普遍存在的焚字爐,,即由此而來,。有些地方,民間組織有“惜字會”,,負(fù)責(zé)撿拾,、收集廢棄字紙,擇良辰吉日行禮祭奠,,再行點火焚化,。在清代同治年間,上海官方還特意制定了《惜字章程》,。而此前的康熙,、雍正皇帝,都有過懲戒簡慢,、褻瀆字紙的訓(xùn)令,。 《中國國家地理》曾就此做了個專題: 一種叫字庫的塔形建筑在中國南方極為流行。這是古代焚燒字紙的古塔,,其外形仿佛塔造型,。如今,在中國南方的荒野田疇,,還存有兩百多座清代字庫塔,,如同一位位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講述著古代中國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以及對文字的敬畏,。 這便是華夏的崇文傳統(tǒng),。內(nèi)里,除了以文字為信仰,,安能有它,? 然而,百多年來,,“師夷長技”之后,、廢除科舉以降,漢字幾經(jīng)劫難,、九死一生,、方生方死。今人還存有一絲情懷于漢字,? 世上有一樣物事,,是三合一的。她是母親,,令人心生歸宿,、慰藉;她是情人,,使人愛戀,、沉湎;她是女兒,,著人奮力去守她的清澈,、純凈。 于我,,她是我的母語,,漢字。 (本文由李琦老師授權(quán)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