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烤是烤制技法中一個重要分支,其制法別致,、繁簡咸宜,。泥烤技法源于民間,相傳一乞丐不知從何處撿到一只雞,,因無鍋無灶,,便把雞宰殺后用稀泥巴裹緊,放在柴火上燒烤,。 最后,,泥干肉熟,打開外殼,,連同雞毛一并剝光,,剎那間香氣撲鼻,乞丐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后來,,這種方法被餐館效仿,并加以改進完善,,逐步形成了泥烤這種烹調(diào)方法,。 泥烤 工藝流程: 選料→宰殺→腌漬→整形→包裹→烤制→剝泥成菜 制作方法: 1.原料選擇 做泥烤菜的原料以小型禽類為多見,,如麻鴨、家雞等,。無論采用哪種原料,,均需肥壯。以雞為例,,以飼養(yǎng)期在一年之內(nèi),,體重在1500克左右為好,過大肉質(zhì)變老,,過小則不夠肥美,。 2.前期處理 屠宰拔毛:原料宰殺后放盡血,拔毛以其雙腳不抽動時為度,,放置時間太短,,則禽毛不易拔除。拔毛前先浸熱水,,一般一年左右的雞鴨用80℃左右的熱水為宜,。冬季因皮毛較厚,水溫應略高,;夏季禽毛易脫落,,水溫可略低。如水溫過高,,易使肉皮破裂,,水溫太低,則難拔凈根毛,。 開胸凈膛:采用肋開法,,即從翼下切開。隨即取出內(nèi)臟,,沖洗干凈,。此種剖法的優(yōu)點是,在烘烤時不滴漏油脂,。 3.原料加工 腌漬入味:將蔥段,、姜片、醬油,、精鹽,、味精、花椒水,、胡椒粉,、八角、山柰等調(diào)味品入盆拌勻,然后把原料納盆,,用調(diào)味品不停地揉搓,,使之入味均勻后,腌漬2小時以上,。 整形包裹:取原料,,在腿內(nèi)側各豎劃一刀,剁爪,,取出腿骨,,用刀背輕剁幾下翅膀和頸部以入味,再剁去雞尾尖和嘴角尖,。將禽頭扳到身體下,包住頭和腿部,。將原料包裹并捆扎,,外包豬網(wǎng)油、干荷葉,、玻璃紙,、鮮荷葉和黃泥(后改用酒壇泥,以增菜肴香氣),。有的地方用黃泥加花雕酒,,代替酒壇泥的芳香,用料比例為黃泥1000克,、黃酒6毫升左右,。用泥包裹原料時,把泥平攤在濕布上,,厚約2厘米,,包扎后的原料放在中間,把濕布四角拎起包緊,,使其牢牢粘附于原料上,,然后揭去濕布抹平,將原料全部包住,,不能有漏洞,。 4.烤制成菜 將包裹好的原料放在炭火、烤爐或烤箱內(nèi)烤熟,。用炭火烤時,,將原料放在烤架上,緊貼炭火,,每半小時翻動一次,,一般需烤4小時以上。用烤箱烤制,可將溫度調(diào)至210℃,,烤制2時后,,再調(diào)至160℃,繼續(xù)烤制1.5小時左右,??竞煤螅瑢⒖臼斓脑戏旁诎赴迳?,輕輕敲碎,,除凈黃泥,揭去玻璃紙及荷葉,,整理后裝盤即可,。 制作要領: 1.豬網(wǎng)油可用油豆腐皮代替,荷葉可用粽葉代替,,雖質(zhì)量略有差異,,但可收到異曲同工之效。 2.干荷葉在包裹前,,在開水中浸泡3~5分鐘,,使其變軟,便于操作,。 3.原料腌漬后,,在包裹前把蔥碎塊與熟豬油拌勻,涂在其表面,,可使成品更加鮮嫩油潤,、香氣突出、光滑明亮,。 4.原料要包緊裹嚴,,烤制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開裂,,要隨時黃泥抹平,,否則會漏油漏氣,甚至烤焦,。 5.烤制過程中,,中途翻動幾次,并及時調(diào)整火候,,使其受熱均勻,,但小心燙傷。 6.根據(jù)需要,,主料腹內(nèi)可添加多種輔料,,如五花肉丁、板栗塊、鮮蝦仁,、玉蘭片,、冬菇等,但需事先進行調(diào)味,。 成菜特點: 泥烤菜成品色澤棗紅油潤,,味道咸鮮適口,不僅芳香撲鼻,、骨酥肉嫩,,且營養(yǎng)豐富、風味獨特,。 叫花雞 原料:土雞1 只豬網(wǎng)油1張干荷葉,、鮮荷葉各1張精鹽10克料酒30毫升味精3克蔥段、姜片各30 克花椒水30毫升玻璃紙1張
制法: 1. 將土雞宰殺放血,,用70℃的水燙去毛和老皮,,從翼下開口取出內(nèi)臟。 2.土雞放盤內(nèi),,加入蔥段、姜片,、精鹽,、味精、料酒,、花椒水,,用雙手不停地將調(diào)味料往土雞身上揉搓,腌漬2小時,。 3.將土雞去掉蔥姜,,用豬網(wǎng)油包好,外包干荷葉,,再包上耐高溫的玻璃紙,,外用鮮荷葉包裹扎緊,最后包上黃泥抹平,。 4.放進烤爐烤2~3小時,,取出。 5.將烤熟的土雞去掉黃泥及荷葉,,連同豬網(wǎng)油一起裝盤成菜,。 張更秋/文
|